《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创新“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网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创新“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网络.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主题教育专题调研报告-创新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网络按照主题教育调研工作安排,本人围绕创新社区、学校、派出所、家庭四位一体管理机制,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管理网络”专题,深入学校、社区和公检法司等部门及部分家庭,调研了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分析了成因,提出了对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一、青少年违法犯罪基本现状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法制副校长”队伍不断充实,特殊青少年帮教工作稳步推进,“青少年维权岗”等维权实体逐步加强,文化市场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社会关注、齐抓共管
2、、整体联动的预防工作格局初步形成。近五年,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下降趋势,犯罪人数由2019年的601人减少到2023年的402人,犯罪比例由39%下降到22%,其中14-17岁犯罪人数占比由21.4%下降到12%;初中学历青少年犯罪占62.3%,侵财类犯罪占16.2%,暴力犯罪占&5%,初次犯罪占91%。对百名违法犯罪青少年的调查显示,在校生(含职业学校)仅为0.37%。,有逃学、休学、辍学经历的占31.2%,三失”(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占47.2%,单亲家庭的占31.2%,呈现出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手段暴力化,犯罪形式团伙化,财产型犯罪比例高,三失青少年违法犯罪突出等特点。从综合分析
3、看,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率虽有所下降,但仍然较高,问题依然突出。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分析造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青少年自身方面的,也有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特定生理心理因素是内在原因。由于青少年处于身心成长和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生理发育迅速,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对事物好奇敏感,易感性、冲动性和两极性比较明显。有的因为生活需要、独立自主地位等得不到满足,会以逃课、上网、玩游戏等方式消磨时光,行为举止带有盲目任性、偏执狂躁和喜欢表现等倾向,遇事容易冲动,经不起诱惑,自控能力差,一旦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刺激,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其次,不良家
4、庭环境影响是主要原因。由于一些家长对其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握不够,有的期望值过高,教育方法简单,导致孩子因压力大、形成逆反心理:有的过分溺爱孩子,有的疏于管教,有的自身品行不端,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一旦有诱因就容易实施犯罪。加之,近年来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孩子容易出现心理自卑和扭曲,走上犯罪道路。调查显示,父母离异家庭子女犯罪率是健全家庭的4.2倍,在青少年犯罪中占21.烈,因缺少家庭温暖和教育的占19.8机因家庭生活困难的占6.现,因父母有不良嗜好影响的占15%0第三,学校内的教育不当是重要原因。主要是有的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德育课程课时不足,法制教育流
5、于形式,跟不上时代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有的学校管理粗放,转差工作措施不力,特别是对学生评价只以分数为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一些课任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好学生身上,对差生教育管理方法简单或放任自流,使其自暴自弃、误入歧途。同时,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对问题青少年思想动态、行为轨迹掌握不及时,监管不到位,使其放任自流、处于失控状态,最终导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第四,社会不良环境是不可忽视原因。主要是一些不良文化环境和不良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心灵造成污染。比如,在文化市场上,一些渲染暴力、色情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游戏时有出现,加之网吧、歌厅、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较
6、大影响、诱发犯罪。据统计,801的青少年罪犯都有“网瘾”。在社会层面上,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不讲诚信等行为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对青少年心灵也造成较大影响,一些孩子以“有钱”为荣、好逸恶劳、贪慕虚荣,当物质基础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实施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三、创新四位一体”管理机制的建议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种社会“综合症,预防工作涉及各层面各部门。因此,必须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家庭、学校、社区、派出所四位一体青少年教育管理机制,实施五大工程,依靠社会力量,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形成教育责任链,筑牢预防青“防火墙。一要实施和谐家庭
7、”创建工程,筑牢家庭预防基石。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社区、乡镇要大力组织实施和谐家庭”创建工程,引导建立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积极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对青少年以潜移默化的良性熏陶。妇联、团委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阵地,聘请司法、教育、劳教等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定期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培训,办好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法制意识,为孩子做好表率、树立榜样。特别要针对“问题家庭”,通过亲情感化、社会帮教等形式,改善教育环境,从根本上消除他们违法犯罪的诱因和机会,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二要实施快乐校园建设工程,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学校是
8、青少年获取知识,培养良好品德,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场所,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法规,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培育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快乐校园创建工程,不单纯以学习成绩论英雄。要通过加强音体美教育,构建快乐课堂,使学生掌握一两项运动技能,学会一两项艺术爱好,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团队组织的作用,建立校园法律顾问团队,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法治意识,提前学法、懂法、守法。要完善学校管理考核机制,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及时疏导心理障碍,做好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将青少年违法犯罪隐患消灭在萌
9、芽状态。三要实施社区护林”帮教工程,强化社区教育帮扶。社区和村组是青少年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薄弱环节。要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纳入文明社区和文明村镇创建的重要内容,实行学校放假、社区开校的双向联系制度,以在职党员社区服务活动为契机,动员机关党员、教师寒暑假担任所在社区青少年校外教育辅导员,推行学生放假社区报到和学校社区联办假期教育实践活动。学校要加强与社区楼院党组织、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利用“五馆一中心”和道德讲堂等公共活动阵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道德实践、法制教育等活动。要建立社区、家庭、学校、派出所信息定期沟通机制和预防青少年犯罪信息资源库,把青少年在楼院社
10、区的校外表现与校内表现综合评定相结合,实现学校、社区、派出所的有效对接。要切实发挥社区党团员、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做好问题青少年和失足青少年的帮教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社会不歧视、单位能接纳、人格受尊重、生活有保障,不断巩固和扩大帮教成果。四要实施社会安全”屏障工程,切实维护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共同构筑预青铜墙铁壁。公安、文化部门要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加强上下学时段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危害学校秩序、引诱青少年违法犯罪、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优化校园周边环境。要加大对色情、暴力音像制品的查处力度,取缔涉黄游戏厅、
11、歌厅和网吧,净化文化市场,消除精神污染源。宣传、广电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唤起全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司法、教育部门要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创建领域向与青少年维权密切相关部门行业延伸,服务范围向农村、社区、企业和学校拓展,建立青少年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五要实施整体联动”推进工程,构建齐抓共管格局。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艰巨和长期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预青领导小组要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真正使预青工作管理有组织、工作有计划、任务有落实。建议调整部门职能,将市县预青办设在政法委,更好地履行牵头抓总、联络协调、组织落实等职责。要建立完善预青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考核等制度,协调各成员单位、专项小组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及时掌握预青工作动态,集中力量解决难点问题,推动预青工作顺利开展。各成员单位要强化工作责任,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各级党政机关和相关单位也要积极配合、各负其责,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预青工作齐抓共管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