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青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docx(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西青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落实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强化区域生态联防,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努力扩大生态环境容量,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美丽天津建设,为西青区“打造大运河闪亮明珠,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城”奠定坚实生态基础。二、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为西青区全域,总面积约565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2
2、1-2035年。三、规划目标深入对接京津冀生态协同,锚固市域国土空间生态格局,强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供给,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确立“理水、保湿、覆绿、通廊、整田、建园”六大目标,着力优化区域水文环境、重塑津沽湿地风貌、提升绿色生态基底、构建蓝绿生态网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完善区域公园体系。对生态、农业、城镇空间进行综合修复,推进城市更新、海绵城市落实,建设集生态保障安全供给、绿色产业创新发展、区域活力综合提升、津沽风貌集中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规划结构规划确定“两带、两廊、三区、九链、多点”的生态结构。“两带”即独流减河生态保护带和大运河生态保护带,独流
3、减河连通山海,南运河贯通古今,是区域重要的生态廊带,“两带”建设将有效促进区域生态协同,带动生态高质量发展。“两廊”即外环生态廊道、津晋高速生态廊道,“两廊”是城市重要的缓冲区域,对控制城市蔓延、优化城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三区”即津西生态保护区、中部生态绿楔保护区、双城间生态屏障区,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在此落位,是区域大绿生态基底的重要构成部分。“九链”即津保高铁、京沪高速、南曹联络线、津沧高速、京沪高铁、团泊大道、津汕高速、津淄公路、津港公路等绿链,连接城镇郊野,促进城绿交融。“多点”即各类生态节点。五、修复分区形成“1+5+15”三级生态修复分区体系,西青区全域位于一级分区平原生态修复区范围
4、内,共包括河湖湿地修复分区、西北生态带修复分区、绿色生态屏障修复分区、农业农村空间修复分区和城镇空间修复分区5类二级分区。基于一二级分区要求,结合“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及国土空间规划分区要求,细化落实生态修复三级分区,确定15处生态修复单元。六、加强生态空间保护修复加强河流水面、水库水面管控,落实河湖岸线保护要求,合理利用上游来水、雨洪水、再生水开展生态补水,加强输水河道生态保护,保障区域供水生态安全。通过河道清淤、自然生态护岸、水质综合提升等生态措施,全面提升西青区河道生态质量,降低水土流失风险,推进鸭淀水库综合治理,综合改善水库水质及水生态环境。系统推进区域水环境治理,降低流域面源污染,严格
5、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河道生态保护和环境监督管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湿地生态保护,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制度,预防和控制人为活动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维护湿地生态功能稳定。积极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继续推进西西海、大沽排水河沿岸、西青生态绿廊等区域湿地建设,增加湿地保有面积。推进林地提质增效,全面落实林长制,有序推进国土绿化活动,增加森林蓄积量,提升森林固碳能力。依据“宜林则林”“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利用低效生态用地和清退建设用地进行林地建设,努力提升森林覆盖率。重点加强双城间生态屏障区、西部生态防护带、外环绿带等区域林地建设,落实市级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助力提升“三区两带中屏障”市域生
6、态安全格局,强化区域碳汇能力。加强交通廊道生态提升,合理利用可造林用地,推进道路林带建设,构建联系中心城区和外部空间的区域绿廊,形成区域生态网络。开展区域绿道体系建设,为市民提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增加生态连通性和游憩可达性,提升区域生态活力。七、推进农业空间综合整治严格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红线。进一步优化耕地布局,合理利用开发边界外低效用地推进耕地复垦,增加后备耕地储备,并逐步引导城镇周边碎片化耕地向农业农村空间修复分区集中。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可重点在辛口镇、精武镇、大寺镇和王稳庄镇等区域推进农田综合
7、整治,夯实农业基础。极探索绿色农业发展策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鼓励开展生态种植、生态养殖,推广农业低碳生产技术,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绿肥轮作等措施,逐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提倡有机肥使用,科学高效实用化肥、农药,加强地膜回收力度,降低农业面源污,加强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等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高端形态发展。加强村庄整治,促进人居环境提升,对保留村庄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提升,以“美丽田园、美丽村庄、美丽庭院”为抓手,继续积极推进村庄综合整治,加强村庄复绿,提升农村公厕、乡村道路、污水处理设施等乡村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农村全域清洁化工程,综合提升村
8、庄生态环境。加强村庄风貌建设,合理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构建田园综合体。加强用地集约节约,推进“减量发展”,结合村庄布局优化、工业围城治理、废旧砖厂清退工作,逐步清退低效建设用地,加强清退建设用地生杰修复,推进耕地复垦和林草湿建设,增加蓝绿空间面积比例。八、促进城镇空间环境提升加强现有综合公园生态提升,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结合“一环十一园”建设、大运河生态保护带建设,结合城市更新,开展综合公园建设,充分发挥综合公园引领带动作用,构建包括社区公园、游园(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地多级城市公园体系。充分利用城市外围生态空间,推进生态公园建设,形成覆盖西青全域的公园体系,促进“城绿交融”的良好生态格局形成。优化
9、绿地布局,注重城市边缘空间生态修复,以重点工程带动区域生态修复,强化生态空间与城镇空间生态联系。积极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持续增加绿地面积,加强沿路、临水绿带建设,构建城市蓝绿网络,加强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多途径增强城市碳汇。构建绿色交通出行体系,依托城市道路或线性绿色开敞空间,开展城市绿道建设,形成安全、绿色、活力、智慧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满足市民生态游憩和绿色出行需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工九、重点工程开展河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等级河道生态修复,基于水资源保障、水生态提升、水环境保护要求,开展河道生态补水、河道综合整治、滨河缓冲带建设、水环境保护等工程,加强鸭淀水库综合整治,开展湿地生态修复
10、,全面提升区域河湖湿地生态质量。开展平原林地提质增效工程,积极推进林地建设,强化林地提质增效,重点加强对双城间生态屏障、西部生态防护带、外环绿带林木种植和林地提升,完善交通林带和绿道体系建设,构建大绿生态基底和区域生态网络。开展农业农村综合整治工程,系统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开展城镇空间生态修复工程,完善公园体系建设,优化绿地布局,促进城绿交融,构建低碳城市,增强城市碳汇,重点加强综合公园建设,提升对已建综合公园生态水平,并强化生态游憩服务能力。Ol-生态修复总平面图OOsl城储公H城债M地事瞿学龙区域 建设区域图例02-生态修复总体结构图*HMHA三九=:三西青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03-生态修复分区图OOSI Z5 ka图例西枇生生带!也分区刈海返电保妒%攵分区域UI空向修靛分区_1理色生本解阵修霞分区安装衣村守向保护s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