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第一中学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崂山区第一中学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青岛市崂山区第一中学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设计任务书(公告版)目录1.项目概述1. 1项目名称1.2建设单位1. 3项目区位1.4用地概况2.设计理念和原则2. 12“通用化”与“个性化”空间设计2.2 “5G与AIw创新学校理念2.3 立体式绿色生态校园环境2.4 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环境支持2.5 为校园文化的建立提供平台2. 6设计原则3.规划条件及设计依据3.1 规划条件3. 2地块控制说明3. 3设计依据4.规划与建筑设计要求4. 1总体设计要求4. 2建筑退让及建筑间距4.3 交通组织、出入口位置4.4 竖向设计4. 5停车规模4. 6环境设计4. 7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4.8智慧
2、校园设计4. 9具体建筑设计要求5 .校舍用房配置标准及面积指标6 .设计成果要求1. 1设计说明6. 2设计图纸(包括但不限于)7. 3成果提交7 .资料清单一、项目概述1. 1项目名称青岛市崂山区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崂山一中”)1.2 建设单位青岛崂山湾投资有限公司1.3 项目区位项目用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同安路以北亶,劲松八路以西,青岛国信体育中心东北角。基地北临城市快速路同安路,西侧、南侧为国信体育中心内部道路,东侧为劲松八路,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基地北侧紧邻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景观资源向南可远眺浮山,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区位优势明显。(详见图1-2)图1项目区位示意图图2项
3、目区位示意图1.4 用地概况项目用地面积为4.91公顷,基地为南北长约206m,东西宽约150m,地势南高北低。二、设计理念和原则打造“国际准三代学校”。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近期会议中提出的对基础教育要求的精神: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在国内,中国未来学校白皮书和未来学校研究与实验计划相继发布,指出学校3.0就是未来学校,主要特征就是“互联网+”,伴随着AI时代的来临,AI未来学校具有三种形态:智能学校、智慧学校和智联学校。崂山一中应该是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教学模式与生活实践更加融通,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创新能力与
4、兴趣特长,聚焦学生全面发展,聚焦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满足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发展需求的学习共同体。在满足二代学校教学功能的基础上加以拓展,把学校建设和课程体系相结合,把“5G与AI”技术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把创客空间和社团活动相结合,把传统教学与走班制教学相结合,打造以“青岛样板,全国领先”为定位的国际准三代学校”。2. 1“通用化”与“个性化”空间设计实施通用性设计理念,坚持可变性与灵活性原则,打造全学科教室的“第三代学校”。对于能够共用的专业教室,可兼容多种功能提高使用效率;报告厅等应兼具大会议室,演艺厅等功能;体育用房应兼具多种球类运动;教师会议及办公需合理设置,可与专业教室等进行功能转
5、化。要考虑空间前瞻性。各类教学用房的设计既能满足当前传统教学活动,又能满足对未来教学活动的需求。呼应“国际准三代学校”功能体系。利用冗余空间及室外活动空间灵活转换为讨论角、交流厅、图书角等功能作为基础教学的补充,强化复合化教学的功能属性。通过建设个别辅导室,利用走廊设置学生互动成长区、心理交流区,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激活学生的“小宇宙”。搭建多元化的教学场景,让学习行为真实发生。学习空间可延展、可重组,并实现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相融合,将功能教室通过游戏体验、场景模拟等方式打造成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的校园网红打卡地。2.2“5G与Al”创新学校理念未来社会将被“互联网+”和AI技术体系
6、所构建,学校建设融合了“5G与AI”、“互联网+”、智能设备与软件的智慧校园。在“国际准三代学校”的框架下,以开放的“学习中心”为基本特点,从设计与建设角度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无边界学习的新型学校样态。学校将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物联网、可穿戴技术、个性化学习平台、在线教育平台、AI学生评价系统、学生数字画像、区块链技术和数字李生等先进科技,并以此为支持,构建一个激发创新思维、拓展学习可能性、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和交流的无边界学习环境。2. 3立体式绿色生态校园环境因地制宜,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校园。在保证学生具有充分室外活动空间的基础上,突破学习边界,在校园自然环境中探索
7、、体验,观察、感受世界。可利用底层风雨廊道、灰空间、屋顶花园等共同打造多维立体的开放交往的空间体系,塑造绿色立体校园。2.4 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供环境支持。现代教育不但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上有别于传统教育,在教育技术手段上也远比传统教育先进。现代化数字教学对声、光、热环境有更高的要求。方案需对建筑朝向和体形系数的进行总体控制,充分考虑风环境、气候特点、日照情况、遮阳措施等,并做出分析,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及科技智慧手段为教育技术提供环境支持。且需根据环境情况和课程设置,对各个房间的温度、湿度进行精准调控,对照度和亮度根据教学平台技术的需要进行自动或手动调节,通过智能化系统提供最舒适且最高效的
8、学习空间环境,最大程度节约学校运行成本。2.5 为校园文化的建立提供平台。学校教育的理念引领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积淀的过程,积淀下来的校园文化有精神形态的(如校风)也有物质形态的(如校徽),而校园环境就是物质形态校园文化的承载平台。崂山一中设计要提前定位办学理念,确立特色品牌,打造以体育特色为基础的校园文化平台,包含设计体育特色小品、打造体育特色打卡地;同时要将校园绿化进行系统性设计,建立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体系。项目立足崂山,彰显崂山的文化内涵,建议初步以“和”为总体理念,体现“道法自然、天人和一”的哲学观,建筑和景观设计要提炼“崂山元素”,体现崂山的山海文化,“仁
9、者乐山,智者乐水”,让“厚重如山,稳健刚毅,灵动如水,温润圆融”的山海精神,引领孩子们成长,期望孩子们拥有“仁爱无私、尊道贵德、包容通和、坚毅忠勇”的宝贵崂山品格。这所学校的打造应处处体现“大阅读、大体育、大艺术、大创客”的四大特色品牌建设。为实现大艺术境界,学校建筑设计及文化应处处体现审美特质,以美对冲教育的社会功利性,让学生沉浸在“审美教育场”里,以美提升教育境界和学校生活质量。2. 7设计原则:安全、适用、经济、美观、面向未来。正确处理近期和远期的关系。三、规划条件及设计依据3. 1规划条件及设计指标建议项目拟规划36班初中一处,班额50生/班,12班/年级。用地性质:A33(中小学用地
10、)项目用地规划条件:地块编号LS0501-47用地性质中小学用地用地性质代码A33用地面积(公顷)4.91容积率W0.8(确需要可上浮至1.2)绿地率235%建筑密度30%建筑限高(m)25(确需要可适当上浮10%)备注:(1)规划36班初中一处,利用规划学校兼容设置社区体育中心;(2)配建不小于737平方米的小型开放绿地,具体要求参照青岛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利用规划初中操场地下兼容开发社会停车场,车位不小于200辆,结合地下层设置,最终以批准的修建性详细方案为准。(4)建筑质量标准:鲁班奖或国家优质工程奖。(5)绿色建筑标准:国家绿色建筑二星及以上。3. 2地块控制说明:3. 2.
11、1该地块结合操场地下规划社会停车场,配建200个社会停车泊位,不得兼容建设除学校、社会停车场之外的其它用地性质;4. 2.2确因使用功能需要,在满足中小学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的前提下,对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指标可适当进行调整,以最终批准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准。3. 3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1)(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9)(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4)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5)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2017.1)(6)青岛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7)规划设计要求及当地相关技术规定(8)本
12、任务书四、规划及建筑设计要求4. 1总体设计要求5. 1.1项目用地4.91公顷,供地较为紧张,计划依托国信体育中心打造体育特色学校,需配备完备的400米或300米室外标准综合体育场(设计单位需对两种尺寸体育场分别进行设计论证)及主席台(结合主席台可设置独立卫生间、体育器材室、广播室等,卫生间需满足操场对社会开放时使用)。运动场需考虑对社会开放的需求,预留接入打卡或人脸识别等设备。与教学区进行物理隔离(围网),但要预留足够的出入口,满足疏散需求。室外篮排球场地要足额布置,风雨操场需设置可容纳两片标准篮球场及伸缩看台的专用体育场馆(并兼容五人制足球场、排球场、美术展馆等,可实现多功能转换)。6.
13、 1.2本项目各类专业教室及配套用房数量要不低于36班初中省标上限且满足本任务书所附面积表要求,且预留12间弹性标准教室以及面向未来的其他专业教室。教学楼内的开放交流空间柱跨设置需考虑后期可改造利用需求。12间弹性教室相对集中布置,可与体育学校配套宿舍相邻,后期可考虑组团化独立使用。7. 1.3项目用地南高北低,高差较大,规划设计需充分利用地形高差,并考虑安全防护要求。8. 1.4项目需考虑未来与北侧实验二小实现人行交通联动,暂考虑以地下通道形式,方案设计中需论证地下通道接驳位置合理性与施工可行性。9. 1.5校园设计需融合体育元素,植入体育文化特色,塑造具有体育特色的校园主题。设置不少于25
14、米6泳道成人游泳设施一处,泳池应配备可调整水深的垫层。4.L6学校规划设计要根据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建筑应合理组合,建筑形式和风格应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结合校园文化进行室内装修、园林景观、小品雕塑、色彩及视觉系统等规划设计,与建筑景观统一协调。4.L7校园设计依托完备的室内外体育设施,后期考虑承担部分“崂山区少儿体育运动学校”教学生活工作,除共享室内外体育设施做为日常训练教学外,另需设计配套宿舍12间及少量配套服务用房。4.L8学习的无边界性与未来学校的社区属性未来校园会逐步模糊校园与非校园的空间界限,学校不再成为学习的唯一场所,社区、家庭、企业乃至虚拟空间都会融入进教学活动,实现无
15、边界学习。未来学校作为科技教育空间,除难得的教育资源之外,更需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因此部分功能既要向社区开放,又要充分接收社会资源。社区与校园功能互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通过共享空间与社区链接,可在放学时段打造开放的共享社区空间。风雨操场、图书馆、多功能厅和科技空间等大型功能空间布置在入口区域附近,便于向社区开放。4.2建筑退让及建筑间距新建建筑退北侧同安路绿化带K)米以上,退东侧劲松八路道路红线5米以上,退周边用地6米以上,同时应与周边建筑保持合法间距且符合消防等相关规范要求。新建建筑与周边现状和规划建筑保持合法间距,符合消防规范要求,同时满足青岛市城乡规划条例、青岛市建筑日照间距计算和管理办法、青岛市城乡技术管理规定及相关法规、规范要求。4.3交通组织、出入口位置结合上位规划和道路交通情况,梳理交通组织,对各层次、各类型的机动车交通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疏导,处理好内部交通与建筑、景观的关系,做好与外围的城市道路衔接,实现人车分流。车辆出入口建议入口与出口分设,根据用地情况另行考虑备用出入口,灵活应对高峰时段外部交通组织以及家长接送车辆内部疏导,且需考虑国信体育场与现状北侧学校的人、车交通流线交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