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老龄人口养老和健康情况专项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老龄人口养老和健康情况专项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市老龄人口养老和健康情况专项调研报告近期市统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老龄人口养老和健康情况专项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一、调研基本情况本次专项调研,通过座谈、问卷访问等方式,了解60岁及以上居民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健康状况和养老意愿等情况;了解养老机构的基本情况、运营状况和困难建议等。共收集居民有效问卷347份,养老机构有效问卷15份。(一)问卷概况1.老年人口:从调研对象的居住地看,居住在城镇的占36.0%,居住在乡村的占64.0%。从性别结构看,男性占53.9%,女性占46.1%;从婚姻状况看,已婚占82.1%,未婚占2.0%,离异占0.3%,丧偶占15.6%o2.养老机构:调研养老
2、机构,公建公营3家、公建民营4家、民建民营8家,46.7%的养老机构走医养结合的路子。15家养老机构床位数2314张,入住率为38.8%;从业人员151人,人均照护老人6.0人;护工月收入2000元-4500元。(二)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1.居住情况方面(见表1),在家安度晚年是绝大多数(99.1%)老年人居住的主要方式。超六成的老年人单独或和配偶同住,成为“空巢”老人,其中和配偶同住占53.0%,独居占12.4%o和配偶、子女同住占25.1%,和子女同住占8.6%,选择居住在养老机构和其他地方的分别占0.3%和0.6%o乡村“空巢”老人占比为66.7%,高于城镇3.5个百分点。乡村老人独居的现
3、象更加普遍,占比为14.0%,高于城镇4.4个百分点。表1城镇、乡村老年人口居住状况单位:%城乡与配偶同住与配偶、子女同住与子女同住独居养老机构其他全市53.025.18.612.40.30.6城镇53.628.07.29.60.80.8乡村52.723.49.514.00.00.52 .就业状况方面(见表2),超过五分之一老年人在法定退休年龄后仍参与社会建设,受访老年人整体就业率21.3%o其中60-69岁老年人就业率最高,为26.9%,70-79岁老人就业率为18.9%,80岁及以上老人就业率为2.3机表2老年人口就业状况单位:%就业状况合计60-69岁70-79岁80岁及以上退休41.2
4、42.538.741.9在职4.36.22.70.0自由职业者1720.716.22.3无业37.530.642.355.83 .收入方面(见表3),老年人收入不容乐观。调研中老年人人均月收入(含养老金、子女给予等所有来源)集中在2000元以下(65.4%),月收入在2001-4000元、4001元以上的老年人分别占27.1%.7.5%o城镇老年人收入高于乡村老年人。表3城镇、乡村老年人口月收入情况单位:%城乡500元以下501-1000元1001-2000元2001-4000元4001-6000元6001-8000元8000元以上全市20.519.025.927.14.01.52.0城镇9.
5、610.420.851.25.60.81.6乡村26.623.928.813.53.21.82.24 .消费方面,衣食住行是老年人的主要日常开销。88.8%的老年人每月支出中花费最多的是“日常生活支出”。(三)老年人口的健康情况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决定其生活质量的先决条件,也是影响其养老方式的重要因素。绝大多数调研对象身体状况较好。身体健康的占40.6%,基本健康的占51.0%,不健康能自理的占8.1%,不健康不能自理的仅占0.3%。城乡整体健康状况差异不大。(四)老年人口的养老状况1.居家养老是老年人的最理想的养老方式。不愿去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有97.0%更倾向于居家养老模式,乡村老年
6、人对传统家庭养老的认同程度更高,98.3%的乡村老年人认为居家养老是最理想的养老方式。2 .专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的期盼。护工人员的专业性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时,最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日常关怀与陪护,再次是基础配套设施。3 .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提供服务要求较低。老年人需要社区养老提供精准服务,包括上门看病、上门护理、康复治疗。二、全市人口老龄化和养老服务现状1.人口老龄化与家庭规模小型化,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人口死亡率降低、预期寿命延长、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和流出人口增加等各种因素的叠加影响,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
7、重不断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攀升。202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93.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21.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74.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6.86%。2022年,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2.3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7.74%。与2020年相比,占比分别提升1.06个、0.88个百分点。家庭户规模向小型化发展。202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市家庭户规模从2010年的3.07人/户,下降到2.53人/户。子女养老负担不断加重。老人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供养年限延长。80岁以上高龄老人在增多,发病率高,增多了护理费用。现代生产生活节奏快,使上有老、下有小的中
8、青年很少有时间去从精神上慰藉老人。2 .养老机构床位供需错位,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在“环境熟悉、对居住地的眷恋”“养儿防老”“有子女陪伴、亲情滋养”等观念的影响下,家庭养老是当下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理想养老方式,社会化养老普及率较低,大量的空巢、独居老人未能得到好的照料,生活质量和养老安全难以保障。老年人只有在生活不能自理,不愿给家庭带来负担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进养老机构。目前我市养老机构实际运营278所,床位36836张,入住老人13565人,入住率36.8%。3 .养老机构服务专业人才短缺,养老服务质量亟待提升。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护理以及精神慰藉是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需求。我市养老机构服务专业人才缺
9、乏,现有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大多仅经过短期培训就立刻上岗,服务专业素养不足,服务仅限于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康养照护、心理疏导、精神慰藉等个性化需求,距离满足老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目标差距较大。我市278所养老机构中有工作人员3022人,人均照护老人4.5人。三、意见和建议1 .加大对社区养老服务支持力度,让老人乐享幸福生活。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合理规划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所有老年人能够享受“身边、床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
10、感。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社区养老服务。出台可操作、接地气的养老服务政策,细化养老服务发展措施,落实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人才培养和就业、金融支持等各方面政策优惠,让进社区的企业能够降低成本,轻装上阵。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专业社会工作者,使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提高集中供养率。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健康指导、文化娱乐、精神慰藉、权益保护等专业服务。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人才缺乏是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一大要素。通过增加投入、政策倾斜等方式,加大养老服务管理
11、型、护理型人才培养,储备一批专业护理人才,扩大养老公共服务供给。一是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使其掌握养老服务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二是加大对现有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在岗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力度,必须持证上岗;推进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提高养老服务行业薪资。三是通过提高薪酬待遇的方式,吸引更多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四是落实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学费补偿、入职奖补、职业技能等级与薪资待遇政策挂钩,鼓励对口专业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工作。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智慧养老安全综合监管云平台作用,提升养老服务智慧化网络化、一体化水平,让更多的专业社会工作
12、者、志愿者加入到为老服务中,帮助困难老人解决实际问题。3 .积极融入长三角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做大做强养老服务产业。借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深入推进区域医养结合,丰富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形式。推进区域养老服务机构设施、服务标准和照护需求评估标准、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互通互认。依托大别山独特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中医药资源等优势,推动养老与文化、旅游、体育等多行业协同发展,把弘扬大别山精神、促进绿色发展与推进养老事业建设结合起来,打造“大别山旅居养老”品牌。通过打造大别山康养基地、长三角康养基地、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示范和康养基地,使XX市成为辐射长三角的养老与养生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的优质社会资源到XX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养老服务业、智慧养老产业、健康养老产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培育以康养为支柱的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