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申请表、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京津冀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申请表、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京津冀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申请表首次申请重新申请产废单位单位名称(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产废设施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联系人联系方式危废名称危废代码年度预估产废量(吨/年)危废中主要有用组分和有毒有害成分及含量利用单位单位名称(章):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利用设施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联系人联系方式利用工艺利用规模(吨/年)产品名称产品用途产品质量标准(国家、地方、行业)产品标准利用单位概况(简述利用危险废物的工艺、替代的原辅料、主要产品等情况,以及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危废去向及利用过程污染防治措施等)郑重承诺:本次申请京津冀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豁免管理所提交的相关材料、数据和信
2、息均真实、有效。自觉接受并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督管理。按照相关要求及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活动,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各项制度。如有违反,愿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产废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章)利用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章)年月曰年月曰初审意见实施跨省“点对点”定向利用的,由利用单位所在地市(区)级生态环境部门出具初审意见。(盖章)年月曰函审意见实施跨省“点对点”定向利用的,由产废单位所在地省(市)级生态环境部门出具函审意见。(盖章)年月日审核意见实施省(市)内“点对点”定向利用的,由利用单位所在地市(区)级生态环境部门出具审核意见。(盖章)年月日提交材料清单:
3、1 .产废单位与利用单位签订的危险废物利用合同复印件(有效期内);2 .产废单位和利用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3 .利用单位包装工具、中转和临时存放设施、贮存设施设备清单、照片,利用设施设备、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的清单、说明及照片;4 .利用单位的贮存及利用设施环评批复、竣工环保验收文件(未开展竣工环保验收的除外);5 .产废单位危验废物主要有用组分和有毒有害成分含量的检测报告(有CMA章);6 .利用单位产品执行的质量标准,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满足下游企业生产需求的证明材料;7 .“点对点”定向利用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及专家意见;8 .危险废物作为替代燃料的,应提供燃烧温度、停留时间等证明材料;9 .
4、豁免有效期届满的,应提交运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废物接收、贮存、利用情况,次生危险废物产生及转移情况,危险废物利用设施及环保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情况,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情况。京津冀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一、基本情况(一)企业情况。包括产废单位和利用单位的名称、法人、地点、行业类别、主要产品、联系人等基本信息,环保手续履行情况(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备案、环保竣工验收等),以及近三年环境违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评估情况等。(二)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包括产废单位“点对点”定向利用的危险废物代码类别、产生量、主要有用组分和有毒有害成分、理化特性等内
5、容,以及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及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等。(三)危险废物利用情况。包括利用单位危险废物贮存情况、利用工艺(含工艺流程图)、危险废物入厂检测分析制度、替代的原辅料、利用后产品执行标准或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满足下游企业生产需求的证明材料、利用过程的污染防治措施(含新产生危险废物的属性及处置情况)等。二、可行性分析(一)工艺可行性分析。论证拟替代原辅材料种类和数量与利用工艺设施的可行性。分析利用单位生产环节变化情况(工艺和设备变化情况等),分析对相关产品产生的影响(引入杂质、利用过程的环境风险、质量标准符合性等)。(二)环境风险可行性分析。分析利用单位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环境风险防控情况。如增加污
6、染物种类、排放量、环境风险等,分析现有污染防治措施是否满足原料(燃料)替代后污染防治情况等。(三)其他可行性分析。分析利用单位的环评文件审批及项目验收文件(是否属于重大变更,应急预案修订、排污许可证内容变更等),“点对点”原料(燃料)替代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以及由相关行业专家参与的论证意见。三、环境管理及实施计划产废单位和利用单位签订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协议,明确约定双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和义务;结合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具体情况,利用单位应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管理台账、污染防治、检测分析、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并明确专职管理部门和人员职责;完善意外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生态环境部门和其他负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四、结论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对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项目是否可行、环境风险是否可控、污染物是否新增、以及污染物排放能否稳定达标等作出结论。提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因素及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