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618421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章序贯实验设计名师编辑PPT课件.ppt(4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17 7 序贯实验设计序贯实验设计系统实验设计法:对实验先进行系统全面设计,然后按步就班完成各个实验的研究。序贯实验设计法:有不少实验优化方向难以预见确定,下一步的实验方案往往要根据上一步的实验结果来设计,也即实验必须一个接着一个开展,时间上有先后,步骤上分前后。序贯实验设计法可分为登山法和消去法两类。登山法是逐步向最优化目标逼近的过程,就象登山一样朝山顶(最高峰)挺进。2 消去法则是不断地去除非优化的区域,使得优化目标存在的范围越来越小,就象去水抓鱼一样逐步缩小包围圈,最终获得优化实验条件。7.1 单因素优选法优选法是以数学原理为指导,以尽可能少的实验次数找到最优实验方案的一类方法。一般在目

2、标函数无明显表达式时采用,运用此方法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例如在单因素实验设计的情况下,如果均分法需做1000次实验,则用优选法只需做14次左右实验就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精度,所以这一方法在国内外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7.1.1 黄金分割法 黄金分割法,又称0.6l8法、折纸法。一般适用于对实验总次数预先不做规定、每次做一个实验的情况。例7-1 为了改善某油品的性能,需在油品中加入一种添加剂,其加入量在200 gt到400 gt之间,试确定添加剂的最佳加入量。解:这里考察因素只有添加剂加入量一个,总实验次数不限,可采用0.618法:第一,确定第一个实验点。如图7-1(1)取一张纸条

3、,其刻度为200400 g,在纸条全长的0.618处划一条直线,在该直线所指示的刻度上做第一次实验,即按323.6 g做实验。第二,确定第二个实验点。用对折法,以中点300 g为准将纸条依中对折,如图7-1(2)所示,找出对折后与323.6 g相对应的点划第二条线。第二条线的位置正好在纸条全长的0.382处,该点刻度276.4 g,按276.4 g做实验。第三,比较两次实验的结果,若比效果好,则在323.6 g处把纸条右边一段剪去(若比效果好,则在276.4 g处把纸条左边一段剪去)。剪去一端,余下的纸条再重复上面的对折法,找出第三个实验点,该实验点为247.2 g做实验。如图7-1(3)所示

4、。第四,比较实验的结果,如果仍然是比好,则将247.2 g左边一段剪去,余下依中对折,找出第四个实验点294.4 g做实验。如图7-1(4)所示。第五,比较实验再剪去一端,按对折法,依次往后不断确定新的实验点。每往后进行一次实验,都比前一次更加接近所需要的加入量。本例共做了8次实验,实验在纸条上所示的位置分别为265.2 g、283.2 g、287.6 g、280.8 g,当做到第8次实验时,认为已取得较满意的结果,另外,剩余的实验范围已很小,重新实验的结果相差不大,因此可以终止实验。经过比较,最后获得添加剂的最佳加入量为280.8 g。此法实验精度相当于均分法80多次,提高工效10多倍,节约

5、了大量人力、物力。由上例可见:(1)0.618法是在给定的实验范围内确定的最佳点。若实验范围估算不准确,那么就会失去运用该方法的意义。因此需根据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仔细估算实验范围,以寻找出最佳的实验结果。(2)采用0.618法安排实验,每次剪掉的纸条长度都是上次的0.382;而留下来的是上次长度的0.618。“去短留长去短留长”无论剪掉左边还是右边,都将中间一段保留下来,而且随着实验的一次次进行,中间段的范围越来越小,实验过的较好点一步又一步接近实验所要寻求的最优点。(3)除了第1次需做2个实验外,其余每次只做一个新实验。(4)在实际操作时,每次实验所取数值的确定,可以采用以下简便公式计算:第

6、一个实验点,应取数值为:小头+0.618(大头-小头)以后各次实验点应取数值为:(大头+小头-前次留下的实验点),简单说就是:加两头,减中间加两头,减中间。第一次实验点200+0.618(400-200)323.6第二次实验点400+200-323.6276.4第三次实验点323.6+200-276.4247.2第四次实验点323.6+247.2-276.4294.4例7-2 某电化学反应中电流对电解产物的产率影响存在最佳值,试用黄金分割法确定最佳电流值,实验范围为540 mA。解:实验过程如图7-2:优于;优于;优于;优于;优于,最佳电流值为19.56 mA。6次实验误差19.56-18.3

7、7=1.19 mA。采用均分法达到该精度的实验次数为(40-5)/1.19=29次。图7-2 实验安排过程7.1.2 分数法分数法的原理与0.618法完全一样。预先规定了实验总次数的情况,我们就要用分数法。分数法与0.618法的不同仅在于第一次实验点的选取方法不同。“菲比那契数列”:1,1,2,3,5,8,13,21,34,55,递推关系:F1=1,F2=1,Fn+2=Fn+Fn+1,数列:1,1/2,2/3,3/5,5/8,8/13,13/21,21/34,的渐近数0.618。步骤如下:如实验范围已定,要求只做n次实验,分数法的第一个实验点是在实验范围全长的Fn+1/Fn+2 位置进行。后面

8、的实验点的选取,均按0.618法步骤依次进行,直到做完n次实验,即可得到n次实验中的最佳实验方案。例7-3 某化学反应的反应温度范围为120200,要求只进行4次实验,找出最好的实验结果。解:已知总实验次数:n4。由菲比那契数列得知Fn+2F6=8,Fn+1F5=5,于是按分数法应在实验范围总长的Fn+1/Fn+2=5/8处安排做第一次实验,即第一实验点是在:l20+(200-120)5/8170 进行。用“加两头,减中间”计算可得第二次实验点为:200+120-170150 比较实验、结果,发现好,去掉170 以上部分,对余下部分求得第三实验点为:170+120-150140 即在第2等份处

9、做实验。比较实验、结果,仍是好,去掉140 以下部分,对余下部分求第四实验点为:170+140-150160 在第4等份处做实验,比较实验、结果,还是好,故最后确定150 是4次实验中较好的反应温度。例7-4 某厂对锅炉结垢进行清洗,选用敲下来的垢片做实验,放入17、10的盐酸液内沸煮,17的需要180 min溶解,10%的需130 min溶解。接着,又做了一次30的实验,沸煮300 min垢仍不溶解,说明高浓度不好。因此,决定选取2%10%的区间,限定做4次实验,用分数法进行优选。解:把实验范围分8等份,先后在7、5、4、6的盐酸溶液中共做4次实验。比较各次实验结果,以采用6%的盐酸液除垢效

10、果最佳。实验安排及实验结果见图7-4和表7-2。表7-2 实验结果75612548051057解垢时间解垢时间/min盐酸浓度盐酸浓度/%实验号实验号7.1.3 对分法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都是先做两个实验,再通过比较,找出最好点所在的倾向性来不断缩小实验范围,最后找到最佳点。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先做两点,有时实验是朝一个方向进行的,无需对比两个实验结果。例如,称量质量为2060 g某种样品时,第一次砝码的质量为40 g,如果砝码偏轻,则可判断样品的质量为4060 g,于是第二次砝码的质量改为50 g,如果砝码又偏轻,则可判断样品的质量为5060 g,接下来砝码的质量应为55 g,如此称下去,直到

11、天平平衡为准。称量过程如图7-5所示。图7-5 对分法实验过程这个称量过程中就使用了对分法(也叫平分法),每个实验点的位置都在实验区间的中点,每做一次实验,实验区间长度就缩短一半,可见,对分法不仅分法简单,而且能很快地逼近最好点。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用对分法,只有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两个条件的时候才能使用。要有一个标准(或具体指标)。对分法每次只有一个实验,如果没有一个标准,就无法鉴别实验结果是好是坏。在上述例子中,天平是否平衡就是一个标准。要预知该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规律。也就是说,能够从一个实验的结果直接分析出该因素的值是取大了还是取小了。如果没有这一条件就不能确定舍去哪段,保留哪段,也就无从下手

12、做下一次实验。对于上例,可以根据天平倾斜的方向来判断是砝码重,还是样品重,进而可以判断样品的质量范围,即实验区间。例7-5 某润滑油加入66 的复合剂后质量符合要求,为了降低成本,在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前提下,试选择复合添加剂的最佳加入量。解:实验可使用对分法进行安排。假如当复合添加剂加入量小于18 时,该种润滑油质量即不合格,故实验范围为18 66。在这范围内对分取其中点,即添加剂加入量为42 时做第一次实验,如果质量仍然合格,则含去42 66 这一段,在余下的18 42 中再取中点,即30 做第二次实验,结果如不合格,则舍去18 30 这一段;在30 42 这一段再取中点进行实验,直到找到最佳

13、点为止。参见图7-6。由于对分法每次舍去的将是原来实验范围的一半,因此较之0.618法可以缩短整个实验的总周期。147.1.4 抛物线法不管是黄金分割法,还是分数法,都是通过比较两个实验结果的好坏,逐步找出最好点。如果实验结果是定量处理的,那么显然实验结果的数值,即目标函数值本身的大小,并没有在优化方案中被考虑利用。抛物线法是根据已得的三个实验数据,找到这三点的抛物线方程,然后求出该抛物线的极大值,作为下次实验的根据。用抛物线法可使实验进一步深化,对最优点的位置作出更准确的估计。如图7-7所示,设在x1、x2、x3三点上做实验,其结果分别为y1、y2、y3。通过x-y平面上的三点(x1,y1)

14、、(x2,y2)、(x3,y3)作抛物线逼近曲线,抛物线的顶点(x0,y0)就可能近似于实验曲线的最优点。如果将下次实验安排在抛物线顶点的横坐标x0处,便可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y0,此方法常被称为优选法的“最后一跃”。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可以可得通过上述三点的抛物线方程为:y=y1(x-x2)(x-x3)(x1-x2)(x1-x3)+y2y3(x-x1)(x-x3)(x2-x1)(x2-x3)(x-x1)(x-x2)(x3-x1)(x3-x2)16抛物线的顶点横坐标为 x0=12.y1(x22-x32)+y2(x32-x12)+y3(x12-x22)y1(x2-x3)+y2(x3-x1)+y3(x1

15、-x2)在x=x0处得到实验结果y0后,若需继续实验,则在(x0,y0)和它相近的两点做新的抛物线,以求最优点。此方法最适用于中间高、两头低,或中间低、两头高的二次抛物线情况。粗略地说,如果穷举法(在每个实验点上都做实验)粗略地说,如果穷举法(在每个实验点上都做实验)需要做需要做n n次实验,达到同样的效果,黄金分割法只要数量次实验,达到同样的效果,黄金分割法只要数量级级lglgn n次就可以达到,抛物线法效果更好些,只要数量级次就可以达到,抛物线法效果更好些,只要数量级lglglglgn n次。次。17例7-6 在测定某离心泵效率h(%)与流量Q(L/s)之间关系曲线的实验中,已经测得三组数

16、据:Q分别为8,20,32时,h等于50,75,70。如何利用抛物线法尽快地找到最高效率点?解:首先根据这三组数据,确定抛物线的极值点,即下一实验点的位置。为了表示方便,流量用x表示,效率用y表示,于是接下来的实验应在流量为24 L/s时进行。实验表明,在该处离心泵效率h78,该效率已经非常理想了,实验一次成功。187.2 双因素优选法双因素优选问题,就是要迅速地找到二元函数zf(x,y)的最大值及其对应的(x,y)点的问题。假定处理的是单峰问题,也就是把x,y平面作为水平面,实验结果z看成这一点的高度,这样的图形就是一座山。双因素优选法的几何意义是找出该山峰的最高点。图7-8 双因素优选法的几何意义(单峰)7.2.1 对开法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矩形代表优选范围:axb,cyd。在中线x(a+b)/2上用单因素法找最大值,设最大值在P点。在中线y(c+d)/2上用单因素法找最大值,设为Q点。比较P和Q的结果,如果Q大,去掉x(a+b)/2部分,否则去掉另一半。再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余下的半个矩形,不断地去其一半,逐步地得到所需要的结果。优选过程如图7-9所示。需要指出的是,如果P、Q两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