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莆田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docx(5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莆田市十四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前言5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6一、发展基础条件6二、“十三五”发展成就8三、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14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19一、指导思想19二、基本原则19三、发展目标21第三章主要任务24一、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清洁化发展.24二、推进能源增储上产,扩大油气产供销体系25三、科学开发清洁能源,打造新能源示范城市27四、构建多能互补系统,提高综合化利用水平.29五、建设灵活智慧电网,构建能源互联网体系31六、强化能源科技支撑,完善装备制造产业链33七、创新能源体制机制,深化能源市场化改革35八、扩大能源领域合作,促进两岸多能源融合36九、推动数字产业应
2、用,发展能源大数据产业37第四章节能环保38一、加强项目能源消费总量控制38二、全面提升煤炭清洁利用水平39三、促进能源资源集约优化利用40四、持续推动生产技术增优汰劣41五、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标准要求42第五章重大工程44一、绿色能源壮大工程44二、基础能源增效工程45三、输配电网优化工程45四、智慧能源创新工程46第六章环境影响与评价47一、规划实施环境影响分析47二、环境影响减缓对策措施48第七章保障措施50一、加强规划引领实施50二、强化能源行业管理50三、完善财税金融政策51四、健全能源市场体系52五、构建数字能源服务53lll.l,刖百“十三五”以来,莆田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
3、委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能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福建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加快建设宜业宜商宜居、打造美丽莆田的重要时期。编制和实施莆田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有利于立足莆田本地发展特征,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部署,构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对我市主动适应能源发展新要求、把握新机遇,推进莆田高质量发展超越意义重大。本规划依据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规划编制。规划
4、主要阐述我市能源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提出“十四五”我市能源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我市“十四五”能源发展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我市能源发展相关政策、规划和安排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资的主要依据。本规划的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一、发展基础条件(一)她理区位条件莆田的地理区位优势突出,位于福建省中北部沿海地区,与台湾隔海相望,与台中相隔仅72海里,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地区之一。莆田处于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和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区的中心区,向内陆可通达华东、华南、华中、中南等广大腹地,出海可直
5、达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东盟、南亚及非洲各国,是福建省“北靠、西联、南下”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深入我国内陆腹地的便捷通道。莆田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备,妈祖文化影响巨大。拥有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宜港岸线59.4公里,其中湄洲湾秀屿港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海洋经济资源丰富,港口岸线、海洋渔业、海洋生物、浅海滩涂、海洋能源、海洋矿产等资源优势尤为突出。(二)能源资源条件我市能源资源主要有风能、水能、太阳能资源,兼有少量生物质能,无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属缺能地区。风能资源:风能资源较丰富,由
6、近海岛屿-沿海平原-内陆高山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沿海风能资源丰富,70米高平均风速为8.49.0米/秒,平均风功率密度在623830瓦/平方米之间,南日岛是该区最具开发潜力的岛屿;海上风电受台湾海峡气流狭管效应影响,地表粗糙度影响较小,常年风速较大,风能资源丰富,80米高平均风速为8.810.0米/秒,其中平海湾、南日岛、石城渔港、大麦屿等区域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水能资源: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4.5万千瓦,可开发量19.5万千瓦,已开发16.2万千瓦,全市水电开发率已达83%o太阳能资源:属太阳能资源较丰富区,太阳年辐射总量41765046兆焦/平方米,太阳能资源有一定的利用价
7、值。全市光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东南地区,年辐射总量和日照时数由北向南逐步升高,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夏季太阳能利用价值较高,区域内大部分地方平均日总量可达18兆焦/平方米以上。生物质能资源:境内生物质能主要为垃圾焚烧内能和沼气能。预计2025年、2030年垃圾产生量2500吨/天、3200吨/天。按照全市畜牧业生产计划,预计至2025年生猪年出栏量100万头、家禽年出栏量4000万羽,畜禽粪便经处理后,预计年可产沼气总量为6466万立方米。(三)交通运输条件我市能源运输以海运为主,铁路、公路为辅。境内湄洲湾港各港区(含湄洲湾北岸的秀屿港区、东吴港区以及兴化湾的兴化港区)具有港阔水深、岸线长、航道宽、
8、风浪小、不淤不冻、防护条件好、陆域大等特点,由港口支线铁路连接东吴港区、罗屿作业区,进行海铁联运,构成东南最大的物流中心枢纽。我市“一环两纵一横”的铁路网及湄洲湾疏港货运专线铁路已初步形成,“两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能力充分,三纵一横三联”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基本建成,形成以湄洲湾港口为核心,与周边城市互联互通,服务中西部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形成“体系完善、结构优化、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优良的港口资源、便捷的运输条件赋予我市建设大能源基地的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可保障全市能源需求,并辐射邻近地区。二、“十三五”发展成就“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围绕“
9、十三五”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保障全市能源供应安全,较好地满足了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一)能源供应能力稳步提升能源生产以一次电力为主,2020年全市能源综合生产总量约227.6万吨标煤,“十三五”年均增长15.5%,能源自给率由2015年的26.1%提升至2020年的41.2%,全市能源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建成投产百万机组大型火力发电厂一一湄洲湾第二发电厂(200万千瓦,2017年),极大提升了电力供应能力;扩建了莆田市垃圾电厂三期(2016年),有效将全市垃圾资源化利用;投产莆田LNG接收站5、6号罐(20
10、19年),天然气储运能力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市电源装机达750.8万千瓦,较2015年增加装机311万千瓦(主要为火电、风电)。各类型电源中,大型火电(含气电)、风电、水电(含抽水蓄能)、垃圾电厂、光伏装机分别达443万千瓦、158.5万千瓦,136.4万千瓦,6.7万千瓦、6.2万千瓦。2020年电网已建成莆田、园顶2座500千伏变电站,笏石、涵江等14座220千伏变电站,城厢、城东等42座110千伏变电站。较2015年新增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变电容量分别为175万千伏安、90万千伏安、140万千伏安。(二)能源结构逐步优化改善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553万吨标煤,较201
11、5年净增128万吨标煤,年均增长5.4%,其中原煤消费约447万吨标煤,较2015年增加247万吨标煤,均为区外购入。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14.6万吨标煤,占比约70.9%,较2015年增长210.8万吨标煤,年均增长约15.3%o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和最大用电负荷分别为134.1亿千瓦时、221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分别年均增长7.6%、8.8%;人均综合用电量约3572千瓦时。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最高用电负荷分别为152.4亿千瓦时、246.8万千瓦,同比分别增长13.7%、IL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1%.9.6%o“十三五”期间随着湄洲湾第二发电厂投运,全市
12、煤炭消费比重明显增加。考虑本地生产的清洁能源均在市内消费的情况下,扣除以电力形式外送的煤炭消费量,则全市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煤炭36.6%.石油12.2%,天然气12.7%.非化石能源34.3%、其他4.3%。全市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升,2020年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达47.0%(考虑清洁能源优先在市内消纳),显著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28.1%),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十三五”期间电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拥有了抽水蓄能电站、气电、煤电、常规水电、风电、垃圾焚烧电厂、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各类型电源,电力供应能力逐步增强。新增投产了湄洲湾火电厂二期(200万千瓦)、95.3万千瓦风电、5
13、.5万千瓦垃圾焚烧电厂和6.2万千瓦光伏。2020年各类电源装机比例为水电18.2%(含抽水蓄能)、气电20.6%、煤电38.4%、非水可再生能源(含风电、光伏、垃圾电厂)22.8%,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约占61.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8%)o(三)节能减排持续严格推进通过加强能源工业自身建设、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重点产业能源转化利用水平,全市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完成省政府下达要求。20162020年累计能耗增量为127.5万吨标煤,低于省下达的136万吨标煤序时进度目标;境内新建的大型火电一湄洲湾第二发电厂采用超超临界高效环保燃煤机组,同步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其发电
14、煤耗约275克/千瓦时;供电公司综合线损下降到约3.97%,较2015年累计下降21.7个百分点。(四)可再生能源成倍数增长在国家相关配套政策的带动下,“十三五”期间加快了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风电装机由2015年63.3万千瓦增加到2020年的158.5万千瓦;光伏装机由2015年的0.02万千瓦增加至2020年的6.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由2015年的L2万千瓦增加至2020年的6.7万千瓦。可再生能源项目实现了由少增多、成倍增长的良好态势。2020年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54.9亿千瓦时,占全市用电量的40.9%,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远高于福建省7.3%的平均水平,折
15、合标煤约170万吨。(五)能源输送通道持续加强“十三五”期间持续推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输送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较好地满足了能源运输和供应需要。交通运输:我市一次能源以海运为主,铁路、公路为辅。截至2020年底,全市沿海港口拥有千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19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4个;专业化万吨级以上泊位中,成品油及液化气泊位1个,煤炭泊位3个,液体化工泊位1个。福厦铁路、向莆铁路、湄洲湾港口支线过境莆田,与周边地区形成了快速连接的铁路通道,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1.NG供应:在原LNG接收站#1#4储罐的基础上,扩建了#5、#6储罐,LNG接收站总规模达到630万吨/年,并配套形成莆田境内输气干线和天然气供应管网系统。已建可靠泊8-16.5万立方米LNG船的专用码头一座和储存量96万立方米的#1#6储罐。湄洲湾北岸东吴港区哈纳斯LNG接收站目前也在抓紧推动前期工作开展。电网设施:“十三五”期间,500千伏电网扩建莆田变二期、园顶变二期工程,新增变电容量175万千伏安,500千伏电网为福建沿海双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220千伏电网新建象坂、木兰、渭阳等3座,扩建栖梧、忠田等2座220千伏变电站,形成以西部莆田变、东北部园顶变2座500千伏变电站和东南部湄洲湾电厂三个方向电源为支撑、东部220千伏风电为补充的“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