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耕地保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耕地保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县耕地保护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5月中旬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听取汇报等方式对全县耕地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耕地保护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持续加大补充耕地力度,狠抓耕地违法图斑整改“清零”工作,积极推进耕地质量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耕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制度机制逐步建立。县政府制定关于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田长制”,构建了县镇村三级耕地保护网格化责
2、任体系。与各镇签订平利县遏制违法用地目标责任书,夯实各镇属地管理职责,有效落实党政同责、终身追责的责任追究机制,20XX年洛河镇荣获省级耕地保护先进镇,获得奖励资金100万元。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明确各镇耕地保护目标,制定耕地保护考核办法,推进耕地保护指标刚性考核,实施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立界挂碑制度,达到了面积、制度、责任、标志“四落实”保护要求,为作好全县耕地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2、用途管制有力有效。以建设用地要“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为目标,扎实开展节约用地评价工作,严格建设用地审核标准,从源头上把住了节约用地关口。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标准地”供应改革,探索实施闲置土地无
3、偿收回机制,全力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提高存量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得到严格控制。制定全县耕地进出平衡工作方案,积极开展耕地恢复潜力调查工作,坚持农用地占用耕地先“进”后“出“,有效保障了耕地进出平衡,数量不减。3、占补平衡持续推进。积极推进“旱改水”耕地质量提升和土地整治项目,仅20xx年新增水田208亩、新增耕地265亩,预计8月前完成入库验收,并挂钩使用,切实增加了补充耕地指标。深入开展变更调查和未纳入耕地保护范围的宜开发农用地摸底调查,通过提取筛选,将部分残次和退化林地园地变更为其他草地,新增后备资源100o余亩,为新增建设用地落实占补平衡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对旧宅基地腾
4、退复垦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累计完成市级终验10350亩,用于移民搬迁用地还指标2000余亩,编制土地增减挂钩建新方案用地269.4亩,全面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各项措施。4、耕地质量稳步提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县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19.42万亩,工程质量和建设进度均位居全市前列,有力促进了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新探索摞荒地治理“四个一”工作机制,并在全省作交流发言,累计治理季节性摞荒地1万余亩,让耕地换发了新活力。扎实开展受污耕地分类管控和保护利用,20xx年全县受污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耕地质量评价等级达5.74级,有力提升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5、执法监管扎实开展。深入
5、开展规划、土地、矿产违法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占地行为,20xx年至今,共查处违法占地案件41宗,拆除违法建构筑物5240.02平方米,恢复耕地面积57.12亩、基本农田面积15.48亩,有效遏制了新增违法用地上升势头。狠抓卫片执法工作,近三年核实及判定图斑任务完成率均为100%,累计完成核实及判定图斑705个,涉及耕地面积1235.74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56.49亩,切实维护了全县耕地保护的良好秩序。二、存在问题1、责任意识有待强化。一是少数建设项目缺乏红线意识,未严格执行建设用地申报审批制度,对指标控制不严,随意性大,先占后补或只占不补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少数干部守土有
6、责的担当意识有待增强,对于不利于耕地保护的行为缺乏斗争精神,存在“重发展轻保护”思想。三是部分村民耕地保护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耕地保护的自觉性,存在“谁承包、谁所有”的错误认识,未批先建、违规出让、乱占耕地等现象仍然存在,耕地保护面临诸多困难、阻力和挑战,耕地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2、齐抓共管格局还未形成。一是联合治理机制未建立。耕地保护考核的刚性不足,县镇村三级耕地保护责任机制还不够完善,行政、司法、监察联合治理的有效机制还未建立。二是各行业专项规划间衔接不够。国土空间规划与各种专业规划存在重复、矛盾、交叉等情况,镇级缺乏系统的村庄规划,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三是耕地保护合力还需加强。耕地保护职责
7、划分不够明晰,执法监管还不够严格,项目资金使用分散,不利于耕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3、耕地爆荒抛荒现象严重。一是农村劳动力缺失。耕地种植成本不断增大,“种粮不如买粮”“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的认识普遍存在,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从事农业生产人员逐年减少。二是缺乏摞荒治理的奖惩措施。耕地地力补贴采取“到户不到田”的补贴方式,对摞荒行为无惩戒措施,弃耕抛荒现象日益严重。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一定数量的耕地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坡地,交通、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耕种难度较大,导致部分耕地被动摞荒。4、“占补”“进出”平衡矛盾突出。一是耕地流出严重。我县划定耕地保护目标225760亩,其中含
8、永久基本农田140415亩,其他一般耕地85345亩。仅20xx年和20xx年耕地保护目标即减少10730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减少1292亩,一般耕地流出9382亩,耕地保护形势十分严峻。二是后备资源储备不足。新开发整理的补充耕地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用地需求,潜在耕地资源又分布不均衡,占地需求与补充耕地空间不匹配,加剧占补平衡矛盾。三是补充耕地入库难。补充耕地项目作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重建设轻管护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补充耕地项目因后期管护不力导致难以入库,造成耕地实际占补平衡质量下降。5、非粮化问题渐显。一是长期以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支持经营主体和社会资本流转耕地大力发展经济作
9、物产业(如茶饮产业),历史原因形成“非粮化”现象。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食品结构逐渐多样化,对非粮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市场需求变化引发“非粮化”。三是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粮食产品附加值低,耕地综合产出效益不高,农民缺乏粮食种植的内驱动力,导致“非粮化”呈增长趋势。三、建议意见1、提高政治站位,筑牢责任意识。一要始终牢记耕地保护“国之大者”。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的根本要求,是夯实粮食安全之基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保证,更是乡村振兴的必要前提,全县上下要从坚定捍卫“两个确
10、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深刻理解耕地保护的政治意义、战略意义、时代意义,层层压实责任,全面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底线。二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作为“头道工序”,建好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实现资源共享,避免土地资源浪费。严把项目论证关,全面优化项目选址,扎实推进“亩均论英雄”、标准地供应改革,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安排与区域环境容量、土地开发强度、产业结构优化等相挂钩,推动土地资源配置更合理、更科学、更高效。积极推行“增减挂钩”机制,充分利用好增减挂钩产生的土地流量指标,引导土地流量指标在城乡之间流转集聚
11、,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三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大力开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全国宪法日为契机,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营造耕地保护的浓厚氛围。同步开展违法典型案例宣传力度,通过以案释法,让“六个严禁”“八不准”“六个一律”深入人心,切实增强干部群众耕地保护意识。2、加强联合治理,形成同向合力。一要健全联合治理机制,共下“一盘棋”。全面深入推行“田长制”,认真落实“巡田制”,带位置、带图斑签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书,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完善耕地保护考核机制,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党委
12、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强化考核结果刚性应用。县监委要将耕地保护监督作为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重要内容,强化监察监督。县检察院要探索建立“田长+检察长”协同机制,积极开展耕地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健全涉耕地案件的刑行衔接机制,强化对涉耕地案件行政非诉执行的全过程检察监督,推动形成“行政推进+监察监督+司法协同”的耕地保护联合治理机制,共同守护好耕地这个“命根子”。二要衔接相关规划,共绘“一张图”。统筹衔接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加快推进全县137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三区三线”落地落实。充分衔接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以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耕地
13、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管控目标,实现全方位在线监督管理。有效衔接农业部门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水利部门水土保持规划等行业规划,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三要强化要素保障,共使“一股劲”。财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要继续加大对耕地保护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用好用活国家扶持政策,整合土地整理工程项目资金,加大对零星散落耕地的整治力度,大力改造中低产田,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充实执法力量,强化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推进常态化联合执法,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强大合力。3、探索有效途径,破
14、解搭荒难题。一要建立土地流转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依法依规有序有偿引导农民把分散经营的土地流转给经营主体,积极发展代耕组织,依法组织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服务公司、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进行代耕,合理分配耕作收益,确保宜耕土地应种尽种。二要制定爆荒土地治理的奖惩措施。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法探索实施“三权分置”,核查耕地摞荒情况,选择在有基础的镇村进行试点,对连续摞荒2年以上的耕地由村集体收回经营权用于土地流转,农户有种植意愿并保证继续耕种可再次交回经营权,对摞荒行为进行惩戒,有效减少弃耕抛荒。三要持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狠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加大机耕道路建设力度
15、,特别是要提高连片面积较大博荒地块的生产通道通达率,为实施耕种提供便利。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改善摞荒地水利条件,大力推进复种复耕,提高农业生产率,让摞荒土地“活”起来。4、严格耕地管控,实现保护目标。一要严格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县政府成立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工作专班,对耕地流出问题整改工作统一部署、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对耕地流出问题图斑逐个排查、逐个研判,建立台账,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确保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类施策完成整改工作,确保耕地保护目标不减少。二要严格耕地用途管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三部委下发的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立健全建设用地
16、指标使用动态调整机制,细化完善耕地用途源头管控措施,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落地落实。研究落实耕地保护专项经费,保证土地整治项目顺利实施,有效补充耕地后备资源,确保耕地质量提升、数量不减。三要严格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研究制定平利县土地整治占补后期管护办法,进一步规范我县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后期管护工作,充分发挥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确保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的正常运转和长效使用,有力保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5、找准内因发力,有效防止“非粮化”。一要建立粮食种植利益补偿机制。依据陕西省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研究制定耕地保护激励办法和种粮利益补偿机制,探索落实低效园地转耕地、非粮作物改种粮食作物经济补偿政策,有效提升粮食种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非粮化”整治。组织开展全县“非粮化”情况摸底调查,重点对原耕作条件较好、面积较大的揖荒地块、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