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药都新品牌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中国药都新品牌行动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打造中国药都新品牌行动计划一、中医药开放发展积极推进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海外交流不断深化,中医药服务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中西医并重,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推进六个江西建设、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作出中医药的独特贡献。(二)基本原则1、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作用,全
2、方位全生命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2、遵循发展规律坚持中医药姓中,聚焦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着力在中医药传统理论规律的现代化诠释、中医药现代化重大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更好地推进中医药特色、内涵式发展。3、深化改革创新破除中医药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中医药领域改革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4、促进融合联动坚持中西医并重,提高中西医结合能力,推动优势互补,共同维护人民健康。统筹协调不同地区、不同业态的中医药发展,完善中西医协作应对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的服务模式,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中医药政策制度与治理体
3、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优质资源更加充足、配置更加合理,中医药事业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健康江西建设中得到充分发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中医药服务范围不断拓展、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医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和中西医协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中医药人才建设加快推进中医药人才成长途径、培养模式更加优化,评价激励机制更加健全,各梯次有序衔接的人才队伍更加壮大,队伍素质不断提升。3、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精华精髓挖掘保护深度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效
4、能明显提升,基础理论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更大突破,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4、中医药产业发展质量全面提高优质中药材供应能力大幅提高,中药工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医药与养生、养老、旅游、健康管理等领域深度融合,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得到满足。5、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优质,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覆盖面不断拓展,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6、中医药开放发展积极推进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医药海外交流不断深化,中医药服务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7、中医药治理水平进一步
5、提升中医药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中医医疗机构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质量和服务效能显著提高,中医药标准与监管体系更加健全。三、打造中国药都新品牌支持樟树市以擦亮中国药都品牌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中药饮片产业园、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生产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中药材大数据平台,配套建设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及原产地云仓,高质量举办樟树全国药材交易会,打造现代中医药交易中心和中药产业集聚基地,力争到2025年中国药都中医药产业规模实现五年倍增。四、加快建设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1、深化中医药院校教育改革深化医教协同,优化中医药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完善学业评价体系,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建立早跟师、
6、早临床学习制度,探索师承教育融入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推动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加大省部局共建江西中医药大学支持力度,建设一批中医药教育、科研、文化平台(基地、中心),力争培育2个国家一流学科、2-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支持南昌医学院做强做大中医药类学科和专业,建设中西医结合特色高校。支持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建设一批中医药高水平专业(群),推动升格为中医药类本科院校。2、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持续实施中医药人才培养杏林计划,培养一批享誉全国的名医大师,着力构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为引领,特色骨干人才和基层优秀人才相衔接的中医药人才队伍。高标准支持和建设院士工作站,引进3-5个国家级
7、高精尖缺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培养200名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完善师承教育激励机制,鼓励高年资中医医师带徒,推进传承工作室建设。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加大产业发展亟需的中医药科技创新、经营管理、技能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健全中医医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薪酬奖励、职务晋升制度。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学生规模,建立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长效机制。推广县管乡用,引导中医药人才在基层扎根。3、完善落实西医学习中医制度(1)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试点完善临床医学类专业中医药课程设置,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增加课程学时。支持高职临床
8、医学专业开设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必修课程。落实允许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在读期间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类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增加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内容,鼓励非中医类别医师接受中医药继续教育。开展西医学习中医项目,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五、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1、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保护设立中医药学术传承项目,加强中医药学古籍整理研究,加强杏林文化的挖掘保护,深入提炼吁江医学流派、江西历代中医药名家学术思想和传统炮制技术工艺。开展中医药活态传承工程,加强对当代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和老药工技术方法的收集梳理。持续开展中医药经典名方、民间验方、秘方、技
9、法和独特传统炮制技术的科学化、现代化、系统化传承推广运用工作。2、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加强中医药科普专家队伍建设,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各类中医药义诊、科普活动,建设中医药科普文化知识角。支持将中医药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小学卫生健康教育课程和劳动教育范畴,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列入高等院校思政课程,推广大中小学一体化中医药文化教育模式。定期开展江西省杏林杯中医药经典知识竞赛,打造成中医药文化推广的标志性品牌。持续开展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监测。3、推动中医药文化转化大力发展中医药博览交易展会,用好樟树全国药材交易会品牌。支持建立一批中医药博物馆(纪念馆),重点提升中国药都中
10、医药博物馆。鼓励中医药题材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宣传片等文艺精品创作,讲好中医药故事。六、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实现突破1、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中药先进制造与现代中药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中药资源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推动中医药领域省级实验室建设。支持现有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平台提质增效。加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赣江中药创新中心、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庐山植物园赣江新区中药植物研究院等中医药科研机构建设。围绕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智能制造装备、现代中药创制、中医药标准制定等重点领域创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临床研究基地。2、推动中医药科技创
11、新重点突破推广运用揭榜挂帅等新型组织方式,加强中药方剂关键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中药资源综合利用、中医药基础理论与重大疾病临证研究,力争在中药药效物质提纯、中药装备制造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鼓励现有临床疗效确切、市场前景好的中药大品种进行二次开发。支持开展中医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医疗机构制剂挖掘,开发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特色鲜明的新品种。加强热敏灸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3、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转化落地组建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开展产业链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打造高效协同创新体系。组建中医药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信息交互平台,建立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联动机制,加强与国内知名
12、院校、医院、科研院所交流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共建中医药类技术创新中心,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对接中医药科技孵化集群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配套衔接、协同发展。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推广中医药创新创业新模式,打造一批中医药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支持高校、医疗机构设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推动食养产品等中医药健康产品、中医药最新成果孵化转化。4、改革中医药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技主管部门和中医药主管部门协调联动的中医药科研管理机制,完善符合中医药科研特色的组织、验收、评价与考核体系,加快建立科技+中医药联合立项模式,省科技成果奖励申报评审中单独设立中医药组。资料参考:江西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