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一期)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明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一期)桥梁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述1.1设计依据(1)我院与甲方签订的工程设计合同(2)我院做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3)业主提供的1:500地形图(4)光明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阶段详细勘察)一一中贝天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5)燃气保护安全评估意见(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有限公司)1.2 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无与本专业相关意见1.3 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本项目属于光明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中场地平整的道路还建工程,平场总面积约810亩。原道路为县道X852(路名石泊联网路),原道路为单车道路幅宽度为5m,还建后双车道道路宽8m。道路约L2km,四级公路,设计时速20kmh,双向两车道,
2、拟建道路路基宽度8米。道路在K7+830处与天然气干管相交,干管管径分别为DN457、DN813。原设计采用保护涵。根据燃气保护安全评估意见(重庆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有限公司),该交叉处需设置桥梁跨越管道,墩台离管道最近处不得小于5米,且不得采用搭架现浇方式施工。该处路线位于110米半径圆曲线上,桥梁采用弯桥直做方式。桥梁起点道路桩号K7+806.55,终点道路桩号K7+852.69o2桥位工程地质条件2.1 地理位置拟建的光明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一期)项目位于涪陵区新妙镇光明村境内,南侧为茶涪路,交通较为便利。详工程地理位置图1。图I项目地理位置图2.2 地形地貌拟建场区总体上属低山丘陵地貌
3、,缓坡地形,仅在局部段较陡,场地地形总体上为北西侧地势较高,南东侧地势较低,场地内总体高程在348446m之间,总体高差达98m,平均相对高差在510米,地形坡度约在515,局部地段可达32以上。除在场地北侧有较小的沟槽分布外,均无深切沟谷。南侧已建茶涪路,地形平缓。拟建场区上覆上层有素填土、粉质粘土,其下为砂、泥岩地层,场地地形地貌总体上较为简单。2.3 气象与水文工程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昼长夜短。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秋雨连绵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75C18.5*C,极端最低气温-2.7C(1928年11月20日),极端最高气温43.5,C(2006年8月15日)。多年平均
4、相对湿度80%,绝对湿度17.6mb。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163.3mm,年最大降雨量1378.3Inm(1925年),年最小降雨量是783.2mm(1960年),日最大降雨量56.8mmh(1980年6月3日),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2/3,大雨暴雨较多。随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据区境气温观测资料,海拔Iooom,每升高100m,年平均气温递减约0.4C。历年平均无霜期满315d,年均雾口3O.2d,年平均日照时数1188h.该套地层为内陆浅湖相沉积,岩性和厚度变化较大,该场地本次钻探深度内以泥岩和砂岩为主,砂泥岩之间多呈渐变过渡,局部地段砂、泥岩多呈夹层
5、、尖灭、透镜体型式产出。砂岩J2s-Ss):灰黄色、灰白色,中细粒结构,中厚至厚层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泥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团块或条带较重,强风化砂岩,裂隙发育,面粗糙,质软,手折易断,断口陈旧且己变色,锤击声哑,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断口新鲜,锤击声清脆,岩芯多呈柱状、长柱状,少量短柱状。场区内揭露到砂岩厚度一般2.2m(ZY222)-19.9m(ZY3O3),场地内的平均厚度在9.8m左右。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色,泥质结构,薄至中厚层状构造,成份以粘土矿物为主,普遍含灰绿色粉砂质团块或条带较重,失水易崩解,泥岩越接近地表,其风化越强,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6、局部充填粘土,层面裂隙中多见泥质薄膜和铁锌质渲染,岩芯多呈碎块状,质软,手折易断,断口陈旧,锤山声哑。中等风化岩石完整性较好,岩芯多呈柱状、短状状。场区内揭露到泥岩厚度一般在1.2m(ZY3O4)34.6m(ZY165),平均厚度在14.5m左右。以上各种地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2.6 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拟建场区现状为一缓坡地形,局部地段坡度稍大,均被第四系土层所覆盖,以及在原始地形低洼地带,基岩埋藏稍深,在坡顶地段土层较薄。该场地总体上基岩面起伏不大,与原始地形形态基本一致,大部较为平缓,基岩面坡角一般为515,仅在局部地段较陡,如在12#剖面ZY31ZY32孔段之间达33。根据
7、野外风化的特征,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I6)规范表3.1.2将场地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两种类型。强风化带:裂隙发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颜色及矿物成分明显变化,岩石被裂隙分割成碎块状和块状,裂面多充填粘土,沿层面常见灰黄色半充填岩屑,少量泥质薄膜,层面起伏粗糙,结合程度差,钻孔强风化带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质软、手可折断,断口陈旧,锤击声沉,场区内均揭露到此带,厚度一般在0.5m(ZY265)-4.1m(ZY183),平均厚度在1.5m左右。中等风化带:岩石结构部分破坏,陡倾裂隙较发育,无充填,局部见铁镒质渲染,呈锈黄色,岩层面结合较好,偶见层面裂隙,裂面
8、平直闭合,多见钙质胶结,属硬性结构面,岩体较完整。钻孔岩芯多呈柱状、少量长柱状,节长1535cm,少量短柱状和碎块状,中等化带厚度在5.6mZYI07)32.9m(ZY165),平均厚度14.2m,本次勘探未揭穿此带。场地内各地层风化带具体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2.7 水文地质条件年平均风速0.9ms,历年最大风速24.4ms,全年主导风向为北东向。拟建场地内无大规模地表水体和冲沟,在雨季地表水主要以面流的形式向场地南东侧排泄。2.8 地质构造场地地质构造位于石溪堡子场向斜的北西翼(详构造纲要图1、地质图2),在该场地内的山坡上均有基岩出露,根据附近地质资料及实地量测,场地岩层优
9、势产状156/15,岩层呈单斜产出,构造裂隙不发育,场区末发现断层通过,场地地质构造简单。强风化岩石中层面开口宽23mm,可见软弱夹层,半充填,以粘土为主,结合程度极差,属软弱结构面:在中等风化岩层面中多见钙质胶结,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根据实地量测,场区构造裂隙主要发育以下二组:JL24O/83,延伸58m,间距1.23.0m,裂面起伏粗糙,结构面张开度W3mm,多充填泥质薄膜,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J2:332/68,延伸2-4m,间距1.52.5m,裂面起伏粗糙,结构面张开度W3mm,多充填泥质薄膜,结合程度很差,属软弱结构面。以上、两组在平面上呈“X”型共挽剪切裂隙。2.9
10、地层岩性据调查和钻探揭示,场地由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粉质粘土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C的泥岩和砂岩组成。现由新到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2.9.1、 土层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匕暗紫色、灰黄色,由粉质粘上和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含量5/5%,直径5-16cm,局部可达21Cm以上,尖棱、次尖棱状,碎块石为强、中风化的砂岩和泥岩构成,排列杂乱,分布不均匀;其余为可塑状的暗紫色粉质粘土。该层结构松散,稍湿,堆积时间约在25年不等:主要分布于场地原居民区和道路沿线一带,其厚度在0.5In(ZY167)1.0m(ZY187),平均厚度在0.7米左右。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粉质粘.(Q4til
11、+el)粉质粘土:暗紫色、紫红色,成份以粘粒为主,少量粉粒,质较纯,无包含物,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呈可塑状,局部含少量强风化基岩碎块和母岩碎屑颗粒。主要分布在场地内原始地形的沟谷和斜坡地带,本次勘察钻孔揭露厚度在0.5m(ZY006)-5.6m(ZY107),平均厚度在1.2m左右。2.9.2、 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J2s)中等风化泥岩uk=6.0Xl,l=6.6MPa;注:地基条件系数取1.1(岩体较完整)。2.9.3、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中等风化砂岩ak=uk0.33=43.6X0.33=14.4MPa=144(X)kPa:中等风化泥岩ak=ukX0.33=6.6
12、X0.33=2.2MPa=2200kPa:注: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2.9.4、 、岩体变形指标平均值砂岩岩体变形模量EO=0.620.7=0.43104MPa,弹性模量E=0.740.7=0.52104MPa.泊松比u=0.180泥岩岩体变形模量EO=O.140.7=0.1X104MPa,弹性模量E=O.17O.7=O.12MPa,泊松比U=0.37。注:岩体变形指标由岩石变形指标平均值按0.7折减,岩体泊松比可取岩石的泊松比平均值。2.9.5、 、岩体抗拉、三轴抗剪强度标准值砂岩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1=2.27X0.4X0.95=0.86MPaY轴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c=7.38
13、X0.30.95=2.IMpa,=40.5X0.90.95=34.7o三泥岩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l=0.4X0.4X0.95=0.15MPa,三轴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c=1.23X0.30.95=0.35Mpa,=35.10X0.9X0.95=30.0注:岩体抗拉强度由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按04折减;岩体粘聚力由岩石粘聚力标准值按0.3折减;岩体抗拉和抗剪强度标准值按0.9折减,时间效应系数取0.95。2.9.6、 、岩土体天然重度据本次取土样试验成果,粉质粘土天然玳度Y=19.3kNm3,饱和重度取Y=20.0kNm3,根据场地实际地质情况并结合地区经验,素填土天然重度=20.5kNm3,饱和重
14、度取=2L5kNm3:砂岩岩体天然玳度=25.5kNn泥岩岩体天然玳度y=25.1kNm3o2.9.7、 、岩上体设计参数建议见表361。勘察区内地形总体上由北西侧向南东侧倾斜,无大规模的地表水体,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勘察区地卜水按其赋存特征及水理性质可分为松散土体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土体孔隙水:赋存于上部的土层中,据地区经验,填土层为强透水层,填土层渗透系数取经验值IOmd,渗透等级属强透水层,粉质粘上渗透系数取经验值0.05md,渗透等级属弱透水层,为相对隔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雨、地表水径流的补给,为潜水或包气带水,沿孔隙或基岩面渗流,具有补给排泄途径短、排泄量小、随补随排的特点,
15、向场地南东侧排泄,久晴时即干枯。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岩层裂隙中,尤其以强风化裂隙水为主,钻探深度内均有砂岩岩体分布,呈单斜产出,据地区经验,其透水率在1030Lu,渗透等级为中等透水,属相对透水层,雨季施工时,裂隙水较多;泥岩岩体透水率在1IOLu,渗透等级为弱透水,属相对隔水层,裂隙水赋存条件稍差,但存在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勘察期间处于旱季,钻探过程中冲洗液在索填土中有漏失现象,各孔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均抽干孔内循环水,间隔24小时以后再进行了钻孔静止水位的观测,通过观测,各孔内均无水或回升较缓慢,未见统潜水面,说明勘探深度内旱季时,地下水不丰富,水量贫乏,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并向场地北侧和西侧地形低洼处排泄:雨季时存在砂岩裂隙水,且可能在填上较厚及低洼地段汇集成上层滞水。2.8 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判定根据现场调查,场地周边和拟建场内无污染的工厂、矿山或污染排放点等污染源,场内土层为未污染土,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HI类,并结合当地经验判定,环境水和上对混凝上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上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2.9 不良地质现象查阅相邻场地勘察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并经地表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