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884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和文言文翻译6个注意事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详解修辞手法,近来在高考语用题中考得不算少,有时判断是哪一种修辞,有时考查修辞的构成及表达效果,有时还考查使用修辞及不使用修辞的表达有何不一样等等。特别是,古诗鉴赏中对艺术手法的鉴赏,也常有修辞的踪影。更遑论学生在作文中也可以适当借助修辞来使自己文章的语文更加生活些。可见,高考备考,确实该用点时间,好好复习一下修辞手法的相关内容。要备考修辞手法,先熟记修辞的名称。从广义的角度看,为了使语言更具有表达力而进行的所有的方法都该称之为修辞。不过,早些年高考有考试大纲,甚至有对考试大纲的进一步说明(称之为考试说明),里面非常明确规定,高考的修辞手法,主要考查九种,分别是:比喻、比拟、

2、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夸张、对偶和借代。现在虽然没有大纲,但我们也可以以此为准进行备考。为了方便记忆,不妨用点特殊的方法,如用一个能押韵的句子来表示,三比二问反复考;夸对借代少不了。这里要注意的是,三比中,并不包括“对比,二问中,也不包括疑问(疑问不是修辞手法)。Ol比喻比喻的概念: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比喻的表达效果:(1)对事物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或渲染;(2)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形象说明。这里其实有两个方向,在描述性语段中,比喻主要是对描写对象进行修饰,使之更形象,更生动,特点更鲜明;而在议论性语段中,使用比喻,则可以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3、,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比喻的一般分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用两个或以上的比喻共同说明同一本体,如朱自清的春中写春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使用比喻应该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还要注意思想感情的倾向性正确。难以区分的比喻句暗喻与借喻。能进入高考中的比喻,当不至于停留在“像一样”的形式,肯定有一定的迷惑性,所以,暗喻与借喻,就成了比喻进入高考试题的不二法门。暗喻的几种形式:(I)本体和喻体并列。如: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4、就像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一样);(2)本体和喻体修饰。如:这里是花的海洋;(3)本体和喻体注释。如:我爱北京一一祖国的心脏;(4)本体和喻体复指。如:让我们对土地倾注更强烈的感情吧!因为大地母亲的镣铐解除了。适当掌握暗喻的这几种形式,有助于大家准确判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的题型。借喻与借代。两者确实难以区分,网上还有许贴子甚至文字一直在讨论“圆规愤愤地转身”(鲁迅故乡)中的“圆规”究竟是借代还是借喻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区分:(1)它们的构成基础不同:“借代”着重于事物间的相关性;“借喻”着重于事物间的相似性。“圆规”,是指杨二嫂“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注重的是相似性:长而瘦。

5、杨二嫂肯定与圆规没有什么关联性。所以,当是借喻。(2)作用不同:借代重在“代”,代而不喻;借喻重在“喻”,喻中有代。3)或者可以简而化之,我们记住:借喻加上比喻词,可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比喻的构成与效果:(1)构成(三个内容):本体、喻体与比喻词(2)效果(三个方向):内容上:描绘了对象的特点或阐释了道理;艺术上:形象生动或化抽象为形象表达感情上:表达什么观点或感情。例:【2020年新高考卷】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冰,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

6、。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参考答案: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固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02比拟比拟的概念: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从概念看,比拟分两种情况,一是“拟人”;直接赋予物以人的属性;二是“拟物”,又包含两种情况,把人拟成物或把此物拟成彼物。如: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火山发出一声咆哮。句是把人拟成潮水;句可以看成是拟人,把火山拟成咆哮的人,也可以看成是拟物,把火山拟成咆哮的动物。比拟的表达效果:一是启发想像,更生动、更活泼;

7、二是便于写出对象的某特征;三是易于抒情。当然,这些效果的套话肯定不能直接形成答案,而应该放在具体的文本中,就事论事。特别注意:常见的修辞手法十几种,我们无法把每一种修辞的效果一一记在心里,说实话,即使能把每一种修辞的表达效果背得滚瓜烂熟,但做题时依然觉得漏洞百出。所以,我们应该从宏观上把握,大致了解修辞表情达意上的共性的东西。可以说,几乎所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都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一是修辞对描写或抒情对象的作用,如写出对象的某一特征,二是修辞本身具有一些特点,如生动形象,三是语言上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如音韵、节奏等。比喻(借物喻人)和拟人的区别:(I)比喻,事物相似,借一事物说明另一事物;拟

8、人,把一个事物赋予了人的属性(形为、动作、表情、思想与思维等),让事物更加的形象生动。(2)比喻句必须有本体、喻词(不出现,但要有)和喻体(必须出现);拟人所写的事物必须有人的特点,不出现喻词,也不出现表示人的词语。例:(1)勇敢的海燕(拟人);(2)海燕像勇士一样(比喻);(3)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4)花如深夜熟睡的美人(比喻)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

9、坚实的基础。参考答案: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使表达比较活泼。排比的概念: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方法。排比的构成分析。一般要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句子相同或相拟的结构;二是用来排比的句子,在内容上的相关性(即多哪些角度来说描述或抒情的对象);三是语气一致。排比的表达效果(也是从内容、修辞本身特色、语言特色三方面整理)。(1)内容或感情集中,富有层次(或并列或递进);(2)增强气势,便于抒发感情;(3)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有音韵美。

10、例L很少人知道构树。在南方,它是并不起眼的树木:青褐色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我却时常走到树边。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一一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5.请简要分析画线句中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5分)参考答案:运用排比,分别列举了构树的形体、气味和身姿,借此强化了它少有人知道、冷清寂寥、平凡不起

11、眼的特点。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同时抒发了作者对构树的特殊的感情。例2:从踏入西安城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座中华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周礼秦制、汉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气质。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坐标簇拥下,西安没有沉醉其中故步自封,而是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西安与时俱进,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时尚同在。5.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结构相同,使用了“有有还有”

12、三个相同的分句句式;内容相关,“青石砖墙”“秦兵马俑”“雁塔晨钟”都是西安城的历史遗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强调西安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5分。答出给2分,答出给3分。意思对即可)例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除此之外,“端午奇妙游”的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叹为观止,带给受众耳目一新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5.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1)构成:结构相同,四句都是“或”字领起的四字短语;

13、意思相关,多角度描写舞者的动作;语气一致,表现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2)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有助于凸显舞蹈之美。(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04夸张夸张的概念: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夸张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夸大;夸小与超前夸张。超前夸张,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夸张的表达效果(也是从内容、修辞本身特色、语言特色三方面整理)。(1)突出事物的本质;(2)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强调语气、烘托气氛);(3)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强烈共鸣;(4)有些夸张,有反讽的意味。例1:下列诗句中,

14、没有使用夸张手法的一项是A.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参考答案:A例2:收纳山中白雪赠人,听起来至少也不算枉费心思。但是你听过赠送云朵的吗?清代秋灯丛话里有一个故事。黄山云海翻腾,尤以天都峰上蔚为壮观,传为天下第一。游客慕名而来,常常随身携带一只装饰精美的木盒,跑到峰上,打开盒子,收纳云气,紧固盒口。等到下山返乡,这个负离子满满的木盒便成为赠送亲朋好友的地道“旅游纪念品”。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亲友们好奇而郑重地掀开盒盖,“云气”瞬间“结成峰朵,直冲得汉”,引来啧啧赞叹。这奇观恐怕十之八九

15、是作者的想象,不过时人千里送云,想必本来也就在于一份情怀吧。5.夸张的特征是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请说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怎样的夸张。(5分)参考答案:一只木盒子里有“云气”,盒子里的空气能被看到,盒子里的些许空气能形成云气的“峰朵”,“云气”瞬间会结成“峰朵”,盒子里的“云气”能“直冲霄汉”。05对偶对偶的概念: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一对语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从概念看,分析对偶的构成应该包括三个方向: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相近或相反)。具体来说,就是要分析,哪个词与哪个词对(拆分以短词为主),为什么能对(词性或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意义上有何关联(相反或相同)?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一种特殊的对偶叫“对联”,若分析对联的构成,则除了分析对偶的构成外,应该还要加上对联“仄起平收”的特点。对偶的表达效果:(1)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2)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集中地概括了对象的某特点;(3)感情上,抒发感情。例【高考原题】:传统文化展现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传承传统文化。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火树银花踏歌行,古风新韵颂文明。一席汁醇味正的文明盛宴,让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参考答案: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翻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