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综合必读复习材料 (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医学综合必读复习材料 (8).docx(4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届等献金物等分目录第一篇细菌学1第一章微生物学概述1第二章细菌学总论1第三章细菌的生理2第四章消毒与灭菌3第五章噬菌体3第六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4第七章细菌感染与免疫5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7第九章球菌7第十章肠杆菌科10第十一章弧菌属14第十二章螺杆菌属15第十三章厌氧性细菌15第十四章分支杆菌属16第十五章流感嗜血杆菌17第十六章动物源性细菌17第十七章其他细菌18第十八章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19第十九章支原体19第二十章立克次体20第二H-章衣原体20第二十二章螺旋体21第二篇病毒学22第三篇真菌学40编者(排名不分先后)张一洲:负责绪论、第18章、第26章及真菌部分吕佳铭:负责
2、第910章、第1922章及真菌部分朱爱迪:负责第1118章卢坚斌:负责第3035章曾文君:负责第2325章、第2729章及真菌部分特别感谢:第一临床医学院09级临床2班周梦学姐的版面整理!【鸣谢:第一临床医学院10级临床5班】第一篇细菌学第一章微生物学概述1 .微生物与和医学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自然界众多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种类:按细胞结构特点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一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古生菌、细菌(广义的细菌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真菌医学微生物学: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其所致疾病的实验室诊
3、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第二章细菌学总论2 .细菌的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大小:以微米为测量单位,油镜放大IOoO倍观察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3 .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细胞量细胞膜细胞质核质4 .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一、细胞壁用革兰染色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类细菌细胞壁共有的组分为肽聚糖,但各自有其特殊组分。(1)肽聚糖:细菌细胞梗中的主要组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又称为粘肽或胞壁质。G,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菌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阻成。(2) G+菌细胞壁特殊组分:G+菌的细胞壁较厚(2080nm)
4、,大多数尚含有大量的磷壁酸,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0%(磷量酸按其结合部位不同,又可分为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其他成分特殊的表面蛋白质(M蛋白、A蛋白)(3) G菌细胞壁特殊组分:G-菌的细胞壁较薄(1015nm),除含12层肽聚糖外,尚含有特殊组分外膜,约占细胞壁干重的80%o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LPS)三部分组成。LPS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菌的内毒素。脂类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核心多糖:具细菌属特异性特异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具种或型特异性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细胞壁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厚度20
5、80nm1015nm肽聚糖层数多达1550层12层肽聚糖含量占细胞壁干重50%80%占细胞壁干重5%-20%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形态、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参与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菌体表面带有多种抗原表位。细菌L型(细胞壁缺陷细菌)形成条件: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受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抑制而形成。生物学特性:多形态、染色革兰阴性、高渗培养、菌落油煎蛋样二、细胞膜细胞膜位于细胞壁内紧包细胞质,结构和功能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功能:生物合成、物质转运、分泌、呼吸、参与细胞分裂三、细胞质细胞质为细胞膜包裹的溶胶状物质由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糖和无机盐组成。细胞质内含有
6、许多重要结构,常见有核糖体(50S,30S):蛋白质合成场所,与真核细胞(60S,40S)不同,抗菌素作用部位。质粒:染色体外遗传物质,自我复制,可丢失,可传递,非生命必需。胞质颗粒:营养储藏物,多聚偏磷酸盐,如白喉的异染颗粒等,可鉴别细菌。四、核质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核,称为核质或拟核,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因其功能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决定细菌的遗传变异,亦称细菌的染色体,为一个共价闭合环状双链I)NA分子。5 .细菌的特殊结构一、英膜:化学组成:多糖或多肽功能: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一生物膜、抗有害物质损伤作用二、鞭毛:化学组成:鞭毛蛋白类型:单,双,丛,周鞭毛功能:运动器官,与致病
7、有关,细菌的鉴定、分类三、菌毛:化学组成:菌毛蛋白种类与功能:普通菌毛一黏附,致病性性菌毛一参与遗传物质传递四、芽胞:脱水而成,为细菌的休眠形式功能与医学上意义:对外界的抵抗力增加,可发芽成有致病性的繁殖体,鉴别细菌,应以杀死芽胞为灭菌效果的指标。6 .革兰氏染色原理:(1)G+菌肽聚糖层数多,结构致密,不易脱色。(2)G+菌等电点较低,在碱性燃料中带较多负电荷,与碱性燃料结合力牢固,不易脱色。所需的染料:结晶紫染液(D、碘液(II)、95%乙眸(III),稀释的石碳酸复红染液(IV)第三章细菌的生理1 .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1)根据细菌摄取营养方式的不同分为:* 异养菌:必以多种
8、有机物作为营养和能源的细菌* 自养菌:在完全含无机物环境中生长繁殖,以无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成分(2)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生长的条件):* 细菌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生长必需的,但自身不能合成)* 温度:37* PH:大多数7.27.6* 对气体要求:对氧气要求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对C02要求:510%CO22 .细菌的新陈代谢与能量转换(1)细菌的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基本生化反应:生物氧化*生物氧化的底物:糖类*能量的储存方式:高能磷酸键(ATP等)(2)细菌的生化反应试验:指根据细菌具有不完全相同的酶,分解不同营养物质,产生不同产物,通过检测
9、代谢产物来鉴定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试验:对糖的分解:VP试验、甲基红试验、单糖发酵试验对蛋白质的分解:呻味试验、硫化氢试验其他实验:尿素酶试验、枸椽酸盐利用试验* 单糖发酵试验:葡萄糖:分解一产酸、产气:大肠杆菌;产酸、不产气:伤寒杆菌乳糖:不能分解一一肠道致病菌;分解一产酸、产气:肠道非致病菌(3)细菌合成代谢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利用分解代谢的产物和能量,合成新的物质:热原质(耐高温)、抗生素、毒素和侵袭性酶、细菌素、色素、维生素。热原质:是指细菌产生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主要成分为脂多糖。(4)细菌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 与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毒素:外毒素:G+菌产生
10、,毒性强,蛋白质内毒素:G菌产生,毒性弱,脂多糖侵袭性阵热原质:LPS,大多为G菌产生* 与治疗有关的代谢产物:抗生素、维生素(5)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将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按比例配制而成的制剂,可分为液体、半固体、固体。* 常用培养基种类(用途):基础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SS)、厌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第四章消毒与灭菌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清洁:除去尘埃和污秽以减少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
11、菌生长繁殖的方法。(1)消毒灭菌方法*物理消毒灭菌法:热力灭菌法(干热、湿热)、辐射灭菌法、滤过除菌法、干燥与低温抑菌法。热力灭菌法a干热灭菌法: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电磁波热效应)b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最有效的灭菌方法,1.05KgCm2,12L3C1520min)、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巴氏消毒法。辐射杀菌法a紫外线:波长20030()m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应用范围:空气消毒、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实睑室、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b电离辐射:包括高速电子、X射线和射线。应用范围: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的消毒、食品的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分。滤过除菌法:应用范围:血
12、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干燥与低温抑菌法:用途:保存菌种*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消毒剂的应用种类使用浓度用途石炭酸3%5%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乙醇70%75%皮肤、体温计消毒高钵酸钾0.1%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红汞2%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硫柳汞0.1%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过氧乙酸0.2%0.3%塑料、玻璃器材消毒碘酒2.0%2.5%皮肤消毒新洁尔灭0.41.6%手术洗手、浸泡手术器械龙胆紫2%4%浅表创伤消毒第五章噬菌体1噬菌体:感染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2生物学性状形态:蝌蚪形、微球形、细杆形结构:蝌蚪形分为头部和尾部,头部内为DNA或RNA,外及尾部由蛋白质
13、包绕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中和抗体抵抗力:对70C30分钟仍有抵抗力,耐脂溶剂,对紫外线、X射线敏感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一细菌的鉴定与分型3种类(1) 毒性噬菌体a)能在宿主菌细胞内麦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称为毒性噬菌体b)复制周期: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2) 温和噬菌体或溶原性噬菌体概念: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前噬菌体: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溶原性:前噬菌体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温和噬菌体的这种能力称
14、为溶原性。 温和噬菌体可有三种存在状态游离的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颗粒 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形式的噬菌体核酸 前噬菌体溶原性转换:某些前噬菌体可导致细菌基因型和性状发生改变,例如: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的机理。第六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1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变异、菌落变异。a形态结构的变异:L型,鞭毛等的变异b毒力变异:B棒状噬菌体白喉棒状杆菌T获得产白喉毒素能力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牛型结核杆前一减弱T卡介苗13年(230代)C菌落变异(S-R变异):S型菌落致病力强d耐药性变异: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多重耐药:有些细菌还表现为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2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基因组:染色体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质粒、转位因子、整合子)a细菌染色体:一条环状dsDNA,不含组蛋白,无核膜包围。特征:小,4.6106bp无内含子较特殊的操纵子、调节子基因重叠少不编码的DNA少b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特征:自我复制能力,为复制子决定细菌某些性状可自行丢失与消除,并非细菌生长所必需。有转移性:通过结合、转化、转导可分为相容性和不相容性几种重要的质粒:致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