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三聚三解”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材料:“三聚三解”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经验材料:“三聚三解”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近年来,*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自治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和*“两抓两增”工程为抓手,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推进,通过选优配强蓄力、内外拓展赋能、多重激励提劲等举措,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担当有为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聚焦内培外请,解决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发挥人才要素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强化系统培养和引领吸纳,着力打造“敢干、会干、能干”的骨干队伍。广开门路引人才。通过逐村摸底、乡镇谈话、联审备案,建立上门恳谈、结对联系、定期联络等机制,近年来先后吸纳*名政治素质过硬、爱农村、善管理的产业能人进入村“
2、两委”班子,吸收10名本土大学生到村“入职”,吸引1名“兵支书”二次建功回乡履新。成功动员产业带头人段文军放弃建筑行业丰厚收入,回到*村任村书记,结合本村土特产优势,带头入股*万元,发动村干部、党员入股*万元,申请项目资金100万元,以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建设前店后厂、“直销+电商”模式的*村老油坊,预计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5万元。着眼长远备人才。拓宽后备干部选拔渠道,制定*乡”四个一批”进班子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方案,以“三推荐两考察两定一备案”方式严格筛选,规范选拔任用、锻炼培养等环节,储备后备干部*人。针对村聘人员学历层次低、文化基础薄弱等“短板”,面向社会发布招考公告,不限户籍招考乡村
3、振兴后备人才,吸引*人报名参加,经过笔试、履历量化评价、面试和政治考察等环节,最终录用9人,其中大学学历占比60虬坚持“乡聘村用”原则,结合各村空缺岗位,根据工作经历、专业特长、户籍地合理分配到村任职,有效解决用人荒问题,规范村聘干部“入口”,畅通“出口”。聚焦育才蓄能,解决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坚持自上而下,从源头上帮扶,往关键处发力,让村干部集中精力谋发展、抓振兴、促民富。强化跟踪帮带。把“导师帮带”作为锻造乡村骨干队伍的有力抓手,实行“乡带村、强带弱、老带新”的帮带模式,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结成帮带对子*个,有效落实“六个一”措施,在发展思路、乡村治理和改进服务上进行常态化帮带,有效
4、推动*名帮带对象实现了“角色转换”,开拓了工作思路,形成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在帮带导师马学军的带动下,秦德胜作为村书记中的“新兵蛋子”,在矛盾纠纷调节上方法变多了、乡村产业发展上思路变宽了、管理村队干部上手段变硬了,创新打造田园未来村和农业生态采摘园,将“美丽田园”转化为“田园经济”o三年间,村民人均收入由13760元提高至20086元,村集体年收入由10.5万元增长到50万元。强化培训赋能。坚持需求导向,建设集室内培训与室外实训一体化的*乡乡村振兴实训基地,以T+*+N模式(1个集中授课阵地、*名师资力量、N个现场教学点),结合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分类设计大班、小灶、实景
5、3大类以及农村党建实务、乡村振兴等8项培训“菜单”,举办、承接各类培训班10余场,培训900余人次。优选8名村“两委”成员,赴浙江、山东等地学习基层党组织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先进经验,帮助村干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统筹制定“跟学锻炼”工作方案,安排6名村干部、驻村选调生、乡村振兴事务专干,在信访维稳、征地拆迁等重点岗位轮岗锻炼,不断提高履职能力。聚焦激励保障,解决干事动力不足的问题。坚持物质、精神双激励,用好政治、经济、岗位资源,做到有为有位,体现优劳优得。强化政治引领。把育强用好“领头雁”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破题之举,近三年来推荐评选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12人,推荐
6、1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通北村马学军)挂职任乡党委副书记。作为一名有20年乡村工作经验的“五星级”村党组织书记,在宣读任职决定的干部大会上,马学军激动地说,组织任命我为镇党委副书记,既是关心和关怀,也是激励和鞭策,我将时刻牢记岗位职责,团结各村继续在发展全域旅游、产业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经验,扩大“*五宝”品牌影响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乡村民小组长考核管理办法,建立村“两委”成员优进细退动态管理机制,成立由乡镇主要领导、包村领导、五办四中心负责人等人员组织的考核组,年底根据重点任务完成情况量化赋分,对村“两委”成员和村民小组长进行排名。排名靠后两位的村干部评定为“基本称职”等次,连续两年评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村干部给予调整岗位处理;排名最后的村组长考核优秀指标减少1个,排名第一的村组长考核优秀指标增加1个。目前已调整村组干部岗位7人,限期整改1人,切实倒逼村队干部增强创先争优意识。下一步,*乡将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重点,围绕“六个好”建设指标体系,持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好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