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全市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的发言尊敬的*市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着力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创建投资创业良好生态,有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新提升,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现将有关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强大合力。强化政策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质提标年工作要求,制定印发关于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分解重点任务,细化推进措施,靠实工作责任,加大政策支持,全力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将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
2、商环境工作纳入全县综合考核范畴,及时调度工作进展,分析研判形势,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议、银企对接会等专项会议,深入企业开展调研督查,现场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创新方式方法。成立*县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问题,制定政策措施,切实靠实工作责任,指导*户企业注册登录涉企政策精准推送和“不来即享”系统,着力打造亲商助商发展“软环境”。引导金融机构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信贷投放、提升服务水平,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拓展政务服务渠道。着眼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积极推行“跨省通办”
3、“省内通办”,设立跨省通办服务区,建立邮寄办服务窗口,完善邮政寄递管理机制,用“快递跑”取代“企业跑”。积极探索深化异地办理,与周边省外县区协商签订跨省通办协议,打破政务服务地域、层级限制,拓展联办通办范围和深度。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探索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模拟办理,对全县*个单位政务服务事项的办件材料、办理时限、办理流程进行精简优化,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企业登记办理时限由*个工作日压缩为*个工作日,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审批总时限从*个工作日以内压缩至*个工作日以内,审批事项整体提速*%以上。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推行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和容缺受
4、理机制,不断提升企业满意度。严格落实省政府“十不准”规定和市政府“八办”要求,集中整治工作纪律散漫、工作不在状态等突出问题,对服务态度不优、政策不熟、业务不精、服务质量不高的窗口单位人员进行更换,常态化开展业务指导培训,有效提升服务质量。三、落实政策措施,优化企业办税环境。在办税服务上求突破。加快“智慧税务、以数管税”运用,大力推广在线办理、电子税务局等非接触式办税方式,实现“不来即享”。在办税服务厅增设“减税降费咨询岗”、开通“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受理专窗”,建立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切实减轻群众办事负担。依托电子税务局、手机APP、自助办税终端、办税大厅等平台,全面实行办税服务“好差评”,
5、推动纳税服务提档升级。在惠企利企上见实效。围绕纳税人、缴费人服务需求,精准落实帮代办措施、惠企利民政策,确保纳税人、缴费人应享尽享政策红利。针对纳税信用等级B级以上用户,开通快捷“绿色服务通道”,全流程全周期提供“一对一,“管家式,帮代办服务,有效提升企业获得感。加快推进银税互动数据直连,强化与金融机构协调联动,协调落实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在税费征管上出实招。加强财政、税务等部门协作配合,在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的同时,依法依规做好税费收支管理,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加强对清理规范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信息通报、线索发现、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严肃查处行
6、政审批中介服务乱收费问题,加强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监管,有效确保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四、注重放管结合,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行“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企业监管制度机制,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全面推进跨部门联合检查,实现联合检查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立“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信用约束机制。强化“互联网+监管”应用。建立健全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组织召开“互联网+监管”事项认领和清单编制培训部署会,完成监管目录梳理,分层级认领监管事项、增补梳理监管事项,规范监管事项的发布运行,实现动态化标准化管理。积极开展事项动态监管,对省、市新增事项数据量、运行网络环境等,开展动态跟踪维护。实施信用监管机制。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规范市场准入,扎实清理整顿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深入排查违规收费、强行摊派、只收费不服务等影响企业发展的行为。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认真落实企业信息统一归集公示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指标体系,建成运行*县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设立企业“信用档案”,努力实现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于一网、失信惩戒于一网。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市长和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