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49688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学校坚持“以工为主,教学型、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形成了以土建类、机械类、电气信息类专业为优势,工、管、文、理、经、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加强产学合作,教学建设和改革富有特色,在同类院校处于前列。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己成为省建筑、机械、电气信息行业工程师培养的摇篮。一、基本思路1 .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学校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了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和校企结合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初步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体系。200

2、9年,海西经济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和新建院校工科人才工程实践创新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均获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承担的教育部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教高司函2005246210),构建了实践教学创新体系,归纳为“一平台、二意识、三层次、四阶段、五开放”。一平台社会实践、工程实践与创新实践的大平台;二意识创新创业意识与工程意识;三层次建立工程概念,增强工程意识,强化技能训练层次;强调专业理论应用,训练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层次;学习项目开发全过程,训练学科理论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层次;四阶段建立工程概念阶段,训练

3、动手能力阶段,培养工程创新能力阶段,综合实践阶段。五开放教学开放、选题开放、组队开放、时间开放、对外开放。(2)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海西经济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BIAolOO91J-A16)等相关课题研究实践,构建了产学合作教育的六种模式。校企融合模式与国脉(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国脉信息学院,合作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共建产学研训基地;企业主导模式与省宏天信息产业公司合作举办软件学院,学校负责指导,企业负责办学,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专家咨询模式教学系邀请行业专家成立专业产学合作委员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课程设置的评审与咨询;企业资助模式与国际著名企

4、业GE-FanUC公司合作,建立自动化系统实验室;企业反哺模式由校办企业提供建筑、土木、机电等相关专业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松散合作模式校外企业提供实习实践基地。2 .基本思路国务院关于支持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省关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海西建设需要大量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懂技术、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学校主动适应海西建设需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程师,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海西社会经济发展对未来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学校总结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践成

5、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与机制创新,研究制订“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发展战略和实施规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完善学校和企业(行业)合作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与保障体制,形成具有特色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我校分三步逐步推进改革试点:第一步,根据我校传统专业优势,以及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人才模式创新实验区所覆盖的专业点为重点,组织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6个专业作为改革试点,每个专业选择3060人进行试点,积累改革经验;第二步,以试点专业为基础,扩展全部工科

6、专业,组织专业群的改革,完善试点改革探索;第三步,在全校推广实施。二、组织管理体系为了顺利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保证到达预期目标,学校成立校、系两级管理组织体系。学校层面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如下:主任:(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副主任:(工程学院主管教学副院长、教授、博导)成员:(教务处处长、教授)(人事处处长、教授)(科研处处长、教授)(高教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计财处处长、高级会计师)(学工处处长、教授)(产业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建工集团总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厦工集团宇威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

7、、高级工程师)(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办公室主任:(兼)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秘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审定相关政策措施等重大事项。办公室负责制订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等。每一个试点专业系(院)层面设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组,由系(院)领导、企业(行业)专家和校内专家共同组成,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三、专业领域、学生规模、来源方式及学籍管理1 .专业领域。根据海西发展战略,满足机械、电子、石化等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学校传统优势专业,由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

8、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6个专业作为首批改革试点O2 .学生规模。实施该计划的每个试点专业学生规模在30-60人左右。3 .来源方式。首批试点专业从07级开始,每一个专业选择30人左右到合作企业完成毕业综合实践环节;每一个试点专业从其他各级遴选50人左右组成试点班,组织教学改革;从2010年起,每一个试点专业从新生中筛选60人左右组建试点班,进行教学改革。4 .学籍管理。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学生完成试点班级的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试点班级与普通班级之间采取动态流动管理方式,不适用改革试点的学生转入普通班级继续学习,修满规定的学分,准予毕业。四、培

9、养模式1.“3+1”培养模式按照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采取“3+1”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3年时间在校内进行理论课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实践,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模块、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实践创新能力、职业技能、职业素养。2. “2+1+1”培养模式基于对台交流合作的优势及我校已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等条件,拟采取“本校一台湾高校一企业”模式进行改革试点:前2年在我校完成通识教育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第3年利用与台湾科技类大学的合作平台,到

10、台湾科技类大学进行1年时间的学习交流,完成相关理论课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第4年在海峡两岸中选择合适的企业,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模块、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为促进海峡两岸教育合作交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五、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和规格根据培养具有适应生产制造、施工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工程师的目标定位,各专业深入对应行业的典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及对应的技术岗位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综合研究,制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规格和标准。2 .课程体系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规格、标准,结合执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要求,学校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计

11、划和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企业(行业)技术平台课程、岗位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等模块。以知识培养为先导,构建通识课程模块、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以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工程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所处行业的典型企业和执业工程师资格涵盖的知识、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构建柔性的、综合性的企业(行业)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结合特定技术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项目课程和实践环节;以素质拓展和职业发展为补充,构建与专业技术岗位相近的职业拓展课程模块,包括经济、管理、法律等课程,以便学生拓展知识领域,为职业转换和岗位提升作准备。通过完成基于岗

12、位工作的综合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领导、团队协作、经济分析等综合素质。3 .实践教学体系所谓工程就是“制器”、“造物”的过程,因此,工程师培养要突出实践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学校利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搭建具有工程环境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对基础实验、项目实践、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的设置,使实践内容具有工程背景或是企业的实际问题。累计1年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实践,完成基于岗位的项目课程模块、工程实践以及毕业设计。基于工程环境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策划、评价的工程

13、设计和工程应用能力。4 .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将企业项目和执业工程师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强调理论的应用、与实际结合;采取项目带动,做与学结合,以互动式教学、双向交流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为主,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5 .多样化考核方式改变单一笔试考核和标准答案的评价方式,采取笔试、实作、现场答辩、读书报告、实践总结以及设计作品等方式,重在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6 .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根据我校土建类、机电类、电气信息类专业优势及已有的产学合作的基础条件,在试点专业中配备班主任和导师。采取校内校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全面负责学生的学业

14、指导、教学、讨论和答疑等;校外导师由联合培养单位技术人员担任,主要负责实习、企业项目课程教学、专题设计和毕业综合实践等环节的教学、指导和研讨。7 .毕业要求能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工程管理、工程制造、工程施工、工程运行等方面的能力,或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获取相应的工程职业技能证书,得到工程师的初步训练。修满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其中企业学习阶段40学分,达到毕业条件方可毕业。六、教学条件1 .合作单位遴选技术水平高的大中型骨干企业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合作单位,土木工程专业己与建工集团总公司、中建七局三公司等合作;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15、化专业已与厦工宇威重工有限公司、厦工集团三明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等合作;通信工程专业已与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已与潺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宏达模具塑料厂等合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与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新大陆软件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已与省建筑总公司、省第二建筑公司水电分公司等合作。学校还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等4所台湾科技类本科院校合作,引进台湾的优质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2 .师资队伍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的技术骨

16、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指导实践环节。通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的素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水平,满足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需要。3 .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十一五”期间,学校投入6500万元实验室建设经费,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引进企业的资源和设备,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GE-FanUC公司已投资2400万元在我校联合共建工程学院GE-Fanuc自动化实验室;国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投资1500万元在我校建设网络通信实验室。这些设备和系统均与同类生产企业实际装备技术同步。“十二五”期间,学校拟投入1亿元用于实验室建设,进一步改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并将继续与更多的企业联系,争取引入更多的企业资源和设备,提升专业实验室的档次和水平。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