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某政协教育组“有事好商量”(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参加某政协教育组“有事好商量”(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会议上的讲话.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在参加某政协教育组“有事好商量”(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会议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委员:大家好!首先感谢教育局领导对我的信任,让我能够作为班主任代表在这里发言。根据局里要求,让我结合学习调研报告谈谈自己的感受,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看了XX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情况,我市全市中小学、村(社区)家长学校建成率达100%,仅2023年上半年开展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180多场次,近20000名家长和青少年参与其中,高年级及中学28480人家长参加首批全员轮训,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氛围。1205时光栏目,已制作69期,点击量达200万。全市家庭教育讲师280名,充分发挥了社会
2、力量的补充作用。在学习调研报告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中家庭教育合作的重要性。XX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正在稳步推进,让我深受震撼。昨天晚上,我又再次学习家庭教育促进法,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我重新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原先我们乃至全社会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要配合好学校工作即可,如今家长和老师同样是教育者,是战略伙伴的合作关系。家长和老师要多沟通,多交流,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取得教育的最好效果。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它远比分数更重要。如果说,作为一名老班主任,在培养
3、孩子健康成长的路上,家校共育方面存在的困难,归纳以下几点:一是父母担任子女“第一任教师”能力参差不齐:有些家长虽然关心孩子的学习,但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很难理解我们提出的教育建议;部分父母缺乏对自身的“约束”,有的言行大胆,有的放之任之,使一些自身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还有的家长认为学习就该是老师的事,忽略的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的主导地位,不善于积累和学习,对孩子的问题“一知半解”或“避重就轻”,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亲子教育的理念没有根本形成,父母与子女“互动”不够。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孩子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
4、、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孩子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根本达成一致,相互脱节。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虽有交集,但未达成共识,各做各的,使孩子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道理无法一以贯之地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应用,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最后,我想说,作为班主任,我们会始终坚守教育初心,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付出我们的全部。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教育环境而努力!谢谢大家!部长在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调查研究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党课讲稿同志们: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
5、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凸显了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极端重要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走出思想的“舒适圈”、突破视野的“熟悉圈”、跳出查访的“忽悠圈”、破解调研的“空转圈”,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向群众请教、向实践学习,推动调查研究更好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服务。这里,我谈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第一,要走出思想的“舒适圈”,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欲事立,须是心立。”调查研究既是跑腿“力气
6、活”,也是解剖“技术活”。党员、干部离开熟悉舒适的工作环境,深入前沿一线,难免滋生思想阻力。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遇事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不想走出“舒适圈”去调研;有的面对基层复杂多变的工作形态,怵头犯难、畏首畏尾,不敢走出“舒适圈”去调研;有的存在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在迅速变化的客观实际面前,跟不上节奏、理不清思路、打不开局面,不能走出“舒适圈”去调研。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勇于突破不想、不敢、不能的禁锢,主动走出“舒适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
7、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守“蹲下看蚁”的精神,保持“解剖麻雀”的态度,夯实“不留尾巴”的作风,聚焦问题、真调真研,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攻坚克难,勇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对调查研究中可能不期而遇的难题积案、顽瘴痼疾,放弃躲闪绕行、拈轻怕重的念头,做好迎难而上、破难而进的准备,设定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预期,用新理念引领,用新思路破局,用新办法开路,真正为谋事夯基,为成事铺道。第二,要突破视野的“熟悉圈”,找准问题、摸透实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调查研究只有远近都去、好坏
8、兼听,才能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痴迷于“熟悉圈”里搞调研,组织座谈访谈,习惯找熟悉的代表委员、认识的朋友同行,覆盖面不广,代表性不强,观点办法陷入同质化,既缺新意又缺实意;开展问卷调查,偏爱微信群、朋友圈,指尖功夫下的很足,结果收效甚微;外出走访调研,凭借私人感情,乐于找熟人单位,“走场子”“抄方子”,皆按“脚本”行事,把调研当成“调演”。这些调研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内容空空,无法真正摸透情况、找准问题。党员、干部要尽量避开“熟悉圈”,打破视野局限,察得实情、获取真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主动到问题多、困难多、群众意见多、矛盾风险多的地方去,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以问题查找问题,以问题带出问题,为补齐短板、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目标导向,聚焦破题解难,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以各地之长,补本地之短,创全局之新。特别是对事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部署问题,更要主动调研先进地区的前瞻布局、创新办法、政策举措,不断开拓视野、提升格局,为本地区协同发展、错位竞争找到促进之法,为本领域破解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找到务实管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