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503515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五篇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摘要】医务人员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从而注定了医疗工作的高危险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引起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或是物理因素(射线、激光、超声波等)及化学因素(酸、碱、麻醉剂、消毒剂等)引起的物理损伤或化学伤害等危险性因素,都给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艾滋病(AIDS)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1,而大多数艾滋病人首发症状为皮疹,就诊途径是皮肤科,因此,皮肤科医务人员成为高危人群中的高危。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了皮肤科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防护措施。【关键词】皮肤科;护士职

2、业暴露;防护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为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1,职业健康危险因素Ll物理因素引起的损伤1.1.1器械损伤在临床工作(包括手术室中的紧急救治和日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要和各种类型的金属器械接触,对各种针刺伤、器械刮伤等也司空见惯。在手术中的器械刮伤、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针刺伤等都是医务人员比较常

3、见的金属器械伤。美国CDC监测报道2: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由于护理职业行为的特殊性,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被污染的几率相当高,国内大量研究证实3: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2.3%,被乙肝污染的针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由于近年来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各种肝炎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器械损伤所引发血液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潜在威胁日趋严重,这直接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1.1.2辐射损伤皮肤科常用治疗仪器有UV

4、A、UVB、半导体激光、氨氮激光、毫米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主要应用于银屑病(牛皮癣)、白瘢风、带状疱疹、斑秃、湿疹、玫瑰糠疹等疾病。其危害是因为它的热效应,对皮肤和眼睛的损害。光疗是一种无痛性的治疗手段,但光波、射线持续作用于人体,能损伤机体组织,严重的可造成慢性病。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由于接触射线及电脑操作的时间长、频率高、距离近,受辐射的强度也比较高,对身体的损伤相应也比较严重。辐射损伤成为严重的皮肤科职业危害因素之一。L2化学因素引起的伤害1.2.1医用灭菌剂危害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美国国家

5、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4: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品。调查证实2:l.OPPm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肺,引起变态反应、哮喘。1.2.2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抑制剂合理应用,使免疫系统疾病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多数免疫抑制剂在杀伤或抑制癌细胞的同时,正常组织细胞也受到损害,医务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时直接或间接接触此类药物,日积月累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1.3生物因素1.3.1 病毒临床上以乙肝、丙肝、艾滋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为主,可经血液和呼吸道传播。1.3.2 细菌常见的有结核分枝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

6、大肠杆菌、淋球菌等。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中,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1.3.3 皮肤科常见病梅毒、疥疮经皮肤接触都可能传播,都是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因素。2.防护措施2.1 加强教育培训,增强防护意识护士注重自身安全与病人安全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唤起自我防护意识,感悟工作责任,促使安全护理行为的养成。增设学校教育,将职业防护教育纳入护理教学计划,重视岗前教育,抓紧在职教育。提高职业健康的危险因素认知、有效的防护设施、正确的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2 规范操作程序,切断传播途径1 .2.1洗手是

7、预防传染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护士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地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感染和交叉感染。护士在护理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等均应认真洗手,洗手时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如果手被体液或人体组织污染,应在安置患者于安全的环境中后,立即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2 .2.2戴口罩及防护目镜可以防止悬浮在空气中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吸入和阻止感染性血液、体液、碎屑等物质溅到医务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口罩经常清洗、消毒;口罩变湿后或被血液、体液污染后要立即更换;口罩应盖住口鼻部,不能挂在颈上反复使用或备用,口罩两面不能混用2.2.3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既可以保护

8、患者免受感染,一旦针刺伤发生后也可以减少体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职业感染的机会,有研究表明4: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操作中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脱手套后仍需彻底洗手。2.2.4CastellaA等5对439例与针刺有关的经皮损伤的调查中发现,其中24%的伤害可通过正确的安全操作程度得到避免。有统计显示,安全使用、装置注射器及医疗锐器,可避免62%88%的锐器损伤发生6。使用防刺破、防渗漏的塑胶收集器是理想的减少针刺伤的方法,强调不直接用手传递锐器;使用或处理锐器前,不弯曲或破坏针头;针头与注射器在处理前不用手分解;针头无需重新戴帽,必须

9、回套针帽时,应单手操作;使用过的针头应就地扔入锐器盒或锐器收集箱内;不赤手处理破碎的玻璃。2.3控制感染源2.3.1控制感染源的主要措施是隔离,不同疾病的传播途径不同,其隔离措施也不同,不同种类的隔离均应严格遵守隔离原则。2.3.2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7,不能用手翻动,采用10%漂白粉、丙酮、2%次氯酸钠、戊二醛、福尔马林等消毒液对HIV能迅速灭活8,病人及病毒携带者的标本、分泌物可选择进行特殊处理。2.4保护易感人群护士与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接触密切,极易受传染。因此,通过改善营养,提高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力,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主动和被动的

10、特异性免疫力,加强个人防护和药物防护,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从而减少职业伤害。2.5加大对忽视安全工作环境建设的投入。护理管理者在工作安排上对工作量大,危重病人集中,职业威胁因素多的科室加强人员配置,实行弹性排班,适当调整工作强度。明确护理岗位职责,合理使用护士,将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加大防护用具的投入:安全的医疗设施和操作环境能有效的减少医护人员的职业危害。建立健全防护制度:医院管理者应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包括新护士上岗健康体检,在职人员定期体检制度,职工健康档案,职业暴露和感染上报制度等。综上所述,危及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危险因素的职业防护工作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关系到我国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工作的开展和完善,需要卫生管理机构的全力支持、卫生系统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卫生管理人员的普遍关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