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496322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超高层建筑技术难点及应对措施结构系统难点1由于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特殊性,建筑内部的梁柱将会不可避免的存在, 在结构设计中要考虑异形柱的使用,特别是在超高层住宅户型设计中, 充分全面考虑梁柱的影响、规避及利用是设计的难点。对于结构设计来讲,按照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拟 建场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以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选择相 应的结构体系,一般分为六大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框 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筒结构体系、筒中筒结构体系、束筒结构体系。90年代以来,除上述结构体系得到广泛应用外,多筒体结构、带加强 层的框架-筒体结构、连体结构、巨型结构、悬挑结构、错层结构等

2、也 逐渐在工程中采用。进入90年代后,由于我国钢材产量的增加,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 构逐渐采用。如金茂大厦、地王大厦都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此外, 型钢混凝土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正在得到广泛应用。 高层建筑结构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断提高,从C30逐步向C60及 更高的等级发展。予页应力混凝土结构在高层建筑的梁、板结构中广泛应 用。钢材的强度等级也不断提高。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代号RC W卜, 还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代号SRC ),钢管混凝土结构(代号CFS )和 全钢结构(代号S或SS)。建筑高度IOOm ,柱网为8.4m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3、,采用框架-剪力 墙或框-筒结构体系较为经济合理,这种结构体系的剪力墙或筒体是很 好的抗侧力构件,常常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载和地震荷载产生的水平侧力, 总体刚度大,侧移小,且满足玻璃幕墙的外装饰要求。超高层建筑的楼板和屋盖具有很大的平面刚度,是竖向钢柱与剪力墙或 筒体的平面抗侧力构件,同时使钢柱与各竖向构件(剪力墙或筒体)起 到变形协调作用。一般钢结构建筑物的楼板和屋盖,都采用轧制的压型钢板加现浇钢筋混 凝土 (简称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厚度一般不小于150mm。目前 在设计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时没有考虑钢承混凝土楼板和屋盖与钢 梁共同作用。主要是对于板底呈波形的计算原理不甚了解或认为计算繁 琐

4、,就按平板计算,这样既不安全又增加了钢梁的用钢量。如果采用钢梁与钢承混凝土楼板共同作用,简称MST组合梁,只要计 算正确,配筋合理,栓钉可靠,则可以节约楼层和屋盖钢梁的用钢量 20%左右,而且不需对钢梁进行稳定验算。垂直交通设计难点2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设计需平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 不同业态核心筒上下统一等多方要求,是建筑设计的难点之一。高层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有一个垂直交通和管道 设备集中在一起的、在结构体系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的核 O而这个核 也恰恰在形态构成上举足轻重,决定着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随着高层建筑建设的发展、高度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在高层建筑的

5、设 计过程中,逐渐演化出了中央核心筒式的内核空间构成模式。L内核式:中央核心筒布局在建筑处理上,为了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希望将电梯、楼梯、设 备用房及卫生间、茶炉间等服务用房向平面的中央集中,使功能空间占 据最佳的采光位置,力求视线良好、交通便捷。在结构方面,随着筒体 结构概念的出现、高度的增加,也希望能有一个刚度更强的筒来承受剪 力和抗扭。在建筑的中央部分,有意识地利用那些功能较为固定的服务用房的围护 结构,形成中央核心筒,而筒体处于几何位置中心,还可以使建筑的质 量重心、刚度中心和型体核心三心重合,更加有利于结构受力和抗震。这种内核空间构成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以其结构合理、使 用

6、方便和造价相对低廉的优势,很快便成为高层建筑中最为流行的空间 布局形式。尽管中央核心筒式布局的筒体周围的房间需要人工采光和机械通风,总 会多少给人带来不适感,但内核式的布局形式及其变种在数量上占 有绝对优势,大多数著名的超高层写字楼建筑也都采用这种形式。但是 作为超高层住宅建筑,这种内核式的布局存在着诸多不便利之处。2.外核式:双侧外核心筒布局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建筑需求的变化和设计侧重点的 不同,以中央核心筒为主流的高层建筑内核空间构成模式开始受到 了挑战。第一次变革主要还是出于造型上的需要和建筑设计理念的变化,如70 年代前后出现的双核构成模式。双侧外核心筒的布局,不仅有利于

7、 避难疏散,而且也使高层建筑的外观造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贝聿铭设 计的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和日建设计设计的日本“IBM本社大楼 等等就是当年风行一时的双侧外核设计手法的代表。3多核式:分散多个外核布局第二次变革最先对核心筒提出革命性建议的是设备专业,他们认为随着 建筑设备的日趋增多和越来越复杂,如果把设备用房和管道井从核心筒 中分离出来,可能会更有利于管理和维修。而80年代以后,智能化建 筑的普及和电信设施的不断增加,导致了在高层建筑中大量应用计算机 和电信通讯设备,甚至许多建筑在竣工之后,仍然频繁地改造布线系统 和增添新设备。智能化办公楼中的光缆与电脑网络管道井、配线箱以及 中继装置等,每层都

8、必须设置三处以上才算合理。这样,建筑上为了满 足机电设备经常变动的需要,便开始将核分散化,分置多处设备用 房和管道井,以便于局部更改。对于结构专业来说,加强建筑周边的刚度也会有效地抵抗地震对高层建 筑的破坏,所以如果将垂直交通和设备用房等分散地布置在周边,则无 疑也会对结构抗震有利。同时,这种分散的多个外核的空间构成模式, 也正好适用于新兴的巨型框架结构,使这种结构体系中的巨型支撑柱具 有了使用功能。其最典型的实例就是丹下健三设计的日本东京都新都 厅。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核的移动、垂直交通、服务性房间和管道井 分散到建筑的周边,对于高层建筑的空间构成模式和立面造型上的变化 也是极具革命性的

9、。它不但适应了其它专业的需求,而且还有利于避难 疏散,创造更大的使用空间和使高层建筑的底部获得解放。这种空间构 成模式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先进性,很快便被推崇技术表现的欧洲建筑师 们所发现,并创造性地应用在他们的作品之中。罗杰斯设计的英国伦 敦劳埃德大厦、88木街办公楼和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等 等即是分散式核心筒的杰作,它们从内部的空间构成到外部立面,均与 中央核心筒式的高层建筑大相经庭。此外,在规模较小的高层建筑中,近年来还出现一种核与主要使用空间 分离化的现象,垂直交通、服务性用房和设备管道井均分别独立,与建 筑主体分开。主要使用空间更加完整,四面对外,核与主要使用空间之 间以连廊相接。从

10、结构的角度来看,核的刚度较大,而主体较柔,两部 分各自分别工作,既受力合理又相对经济。当然,连接部分的设计是这 类高层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不过这种设计方式给建筑外观带来的变化, 已引起了建筑师们的关注,并很快在欧洲和日本流行起来。德国的汉诺 威建筑博览会管理办公楼、埃森RWE公司办公楼,以及日本东京的东 急南大井大楼和大阪的凯恩斯本部办公楼。核与主要使用空间分散和分离还可以使楼梯间、卫生间等直接对外自然 采光通风,既节约能源,又省去消防所需的加压送风设备,更符合低能 耗,可循环的现代设计原则。因此,近几年强调生态、节能的高层建筑 多采用这种布局方式。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设计的高层建筑,不但楼

11、梯、卫生间等全部对外,而且电梯筒壁还被刻意用来遮挡日晒,可谓分 散外核空间构成模式的生态设计方式。吉隆坡广场大厦及其最新 设计的新加坡展览大厦就都反映出这一设计特征。而另一位欧洲的 建筑师赫尔佐格设计的前述之德国汉诺威建筑博览会管理办公楼,也以 其生态观念赢得了众口称赞。电梯难点3在超高层建筑中,快速、高效、平稳的垂直服务是难点之一。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对其数量的配置、控制方式及有关参数的选定 将不仅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一次投资(一般电梯投资约占建筑物总投资的 10%左右),而且还将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经营服务质量。在建筑 物内,恰当地选用电梯的台数、容量、运行速度、控制方式非常重要, 而建筑

12、物内的电梯一经选定和安装使用就几乎成了永久的事实,以后若 想增加或改型非常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在设 计开始时对电梯的配置应予以充分重视。现代超高层建筑大都超过60层,建筑内人口流动大,纵向交通主要依 赖电梯,有效设计超高层建筑的电梯的关键是运用各种局部电梯进行服 务,并把局部区域电梯系统组织起来。通往这些局部区域,通过由地面 始发站至局部区域的空中候梯厅之间的快速穿梭电梯进行服务,乘客到 达空中候梯厅后再换乘区间电梯。为了能够将乘客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 达目的地,一般以建筑每30 35层为一局部区域。由于超高层建筑采用多梯系统,应采用微机电梯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 控制系统及

13、时地处理大量信息,判断各站台的呼叫信息和各电梯的位置、 方向、开闭状态、轿厢内呼叫等各种状态,以提高运送能力,改善服务 质量,提高超建筑的经济效益。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难点4作为超高层建筑,安全性必然是供电系统设计所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其次是供电可靠性。配电系统的设计上,需考虑多回路供电及备用发电 机组的配置。因超高建筑的高度,变配电房可以考虑设置在塔楼中部的 楼层,以减少低压配电的损耗。备用柴油发电机设置于地库层,供电电压采用10千伏输出,再经变压器降压至低压配电,保证配电至塔楼的在超高层建筑的配电系统上,供电距离、电缆的长度、电缆大小的适当 调整以及安装时的施工工艺也是难题之一。由于超高层

14、面积大、楼层多, 自然会出现远距离供电的问题,因此后备电源可考虑采用高压发电机来 发电,从而解决了这个难题。另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超高层建筑遇到强风时,可能会出现左右晃 动。由于超高层建筑物会有一定的摇摆度,在上升主干线的设计上可以 考虑将电缆连接铜母线槽配电,以减低超高层建筑物在摇摆时对铜母线 槽接驳组件位置的拉扯压力,减少发生故障及维修的机会,也相对地增 加了主干系统的寿命。建成后业主的使用方便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在电气设备的空间安排方 面要有可调整的空间。作为超高楼,楼层多,机电方面的设备自然也多, 为了让业主获得更多的使用空间,在排布电缆和竖井方面要尽量减少转 换竖井和缩小竖井等所占

15、用的空间,以便提供出更多的空间给业主使甩消防难点5消防难点:超高层建筑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和功能要求,致使其内部火灾 荷载大,火势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困难,救援难度大,形成重大火灾的 隐患大。如2009年2月中央电视台新址的附属文化中心大火,造成了 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消防设计要点:防火-控火-耐火 防火,建筑工程中使用防火材料、防火构件、防火配件,装修工程中采 用不燃、难燃性建筑材料,易燃易爆场所强化通风,设置防爆电气,使 用不发火地面等。控火,一是把火灾控制在初始阶段,包括安装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 系统,进行早期探测和初期扑救;二是把火灾控制在较小范围,在建筑 物平面和竖向划分防火分区和防烟分

16、区,在建筑物之间留有适当防火安 全距离,切断火灾蔓延途径,减小成灾面积,便于实施救援。耐火,力口强建筑结构构件的耐火稳定性,使其在火灾中不致失效。测量难点6超高层建筑,一般由超高层塔楼和多层地下室组成,工程测量难度大, 施工测量如果失误,造成的损失会非常严重,并且难以弥补和修复,因 此工程测量是超高层建筑的重点、难点。侧向风影响难点7高层、超高层建筑要承受侧向的风力,一般说,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 距地面高度为IOm处,如风速为5ms z那么在90m的高空,风速 可达到15m so若高达300-400m ,风力将更加强大,即风速达到 30m / s以上时摩天大楼产生的晃动将十分剧烈。对大楼的这种晃动, 首先要考虑它对电梯的影响,电梯被视为超高层建筑的生命线。当 电梯高速运行的同时,如果大楼的晃动超过一定尺寸,电梯的钢缆就会 因时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管理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