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送审稿)二O二二年第一章形势分析-1-第一节发展基础-1-第二节面临形势-5-第三节机遇与挑战-6-第二章总体要求-8-第一节指导思想-8-第二节基本原则-8-第三节发展目标-9-第三章重点任务-12-第一节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新优势-12-第二节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推动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法治体系新提升.-15-第三节紧贴结构调整新态势,走出资源型地区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新路径-17-第四节拓展“数字”建设内涵,集成灾害事故预防体系高效能-22-第五节着眼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形成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强实力-26-第六
2、节对接“城乡融合”发展特点,打造应急响应处置体系快速度-28-第七节立足提升综合保障效能,筑牢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压舱石”-31-第八节把握信息化发展新机遇,提级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科技创新支撑力.-34-第九节围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高共建共治共享参与度-37-第四章重点工程-39-第一节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工程-39-第二节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工程-39-第三节提升本质安全能力工程-42-第四节提升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工程-43-第五节提升综合支撑能力工程-44-第五章保障措施-46-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46-第二节强化实施保障-46-第三节强化规划宣传-46-第四节强化监督评估-47-市
3、“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织部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依据省“十四五”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规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本规划。规划涵盖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重点阐明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的战略部署,引导资源配置,布局重大项目。规划期为2021-2025年。第一章形势分析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三五”时期,全市应急管理和本质安全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4、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有效实施一系列有效举措,全市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新成效,平安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得到新提升,为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新贡献。L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全面推进。以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为重点,稳步推进9个方面主要建设任务和7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部署推进应急管理“五大体系”、“十项机制”、“五种能力”建设,应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日趋完善,“一案三制”深入推进
5、,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管控和应对能力明显提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初步形成。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整合应急管理资源,建立全市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成立市级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和17个专项指挥部,推进和完善市、县两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搭建应急指挥平台。一一应急管理体制基本理顺。按照机构改革要求,市县两级成立应急管理局,机构建设迈上新台阶;部门联动协同机制基本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协作机制基本构建。一一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完善。市级以1个总体预案为核心和98个专项、部门预案为支点的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备案程序更加优化。组织开展多次全市性综合应急演练和专项演练。应急管理机制持续加力
6、。防灾减灾救灾机制不断强化,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监测预警机制动态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向县级延伸,气象预警发布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和重点工矿企业全覆盖;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初步建立。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机制落在实处,扎实组织开展高陡边坡隐患排查、森林防火专项督查、安全生产大检查”三个专项行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有效实施预防和整改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2-件应急管理机制加速形成,监测、预警和报告体系基本构建,市、县、乡三级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全面建成,卫生应急快速响应机制有效推进。应急救援准备扎实有序,开展全市应急救援资源普查,依托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大型企业,加强救援物资储备和装备
7、配备。应急处置响应能力明显提升,成功实施大型险情、火灾等一批灾情险情的应急处置。一一应急救援队伍更加有力。基本建立了具有特色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全市共组建各类专业应急力量10支,人员IOOO余人,重新组建了覆盖各县乡村共计IlOO余人的灾害信息员(网格员)队伍,群测群防力量得到壮大。一一应急保障体系有序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分级储备格局和多元储备模式基本奠定,以重要物资、应急装备和基本生活物资为主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构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已建成各类应急避难场所15处,可容纳避难人数24万人。科技支撑能力得到增强,市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升级完善,实现与国家、
8、省级业务对接,各类预警信息接入;智慧安监平台完成改造应用,应急指挥信息网有效运行。2.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基本盘基本面,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底线,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十三五”期间年均发生各类事故下降46.17%,死亡人数下降20%,生产安全亡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为全省最少并“双下降”,无重大以上事故,农林牧渔业无亡人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入开展“三零”单位创建,2020年上半年人民群众安全感调查测评排全省第一。“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规划确定指标指标完成情况2015年2020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
9、1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37人控制在44人以内31264314132全市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71控制在0.11以下0.050.0390.0690.0160.01753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事故死亡率0.2控制在Ll以下0.20.20.40.80.2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1控制在0.1以下000.130.1405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1.57控制在1.2以下1.371.031.030.292.93一一责任体系落实有力。落实领导责任,细化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加强常态化研究部署和督导,推行市县级财政列支安全生产专项经费措施。落细监管部门责任,按照“三必管”要求,分解
10、落实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监管责任。压实主体责任,督促规模以上企业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煤矿矿长安全生产考核记分办法。标准化建设卓有成效。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全市生产煤矿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其中5座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全部达到三级标准;冶金工贸行业有25家企业达标,非煤矿山企业有51家达标。一一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制定企业风险管控两个“办法”,建立“四步走”工作法和“12345”管控模式,绘制风险“四色图”396张,创出“经验”;实行安全隐患“五账”管理法,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得到加强。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出台监督检查、挂牌督办等十项制度,着
11、力解决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突出问题。创建活动走深走实。扎实推进全国遏制重特大事故重点城市试点建设,高要求开展“零事故”创建工作,创建4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走在全省前列。一科技强安作用明显。改造升级市智慧安监平台,上线企业523家;在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科技强安专项行动取得成效。一宣传教育有声有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法”宣传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七进”等活动,拓展宣传平台,建设安全体验基地,创建安全文化主题公园、街道、广场,打造安全宣传名片,安全宣传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拓宽。第二节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
12、,应急管理和安全建设面临新形势。面临更加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凸显,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种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增多。面临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新形势。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人民群众对平安的需要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对应急管理和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对应急管理和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依法防控依法治理,为应急管理和安全工作提供了重要路径。面临我省和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新任务。“十四五”是我市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后,全力构建应急管理体系和提升本质安全能力的
13、关键时期。应急管理和本质安全工作,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自觉融大局、全力担当责任,更加筑牢安全根基,更加注重防范和化解突发事件风险,更加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提升本质安全能力,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第三节机遇与挑战统筹安全与发展,既是时代要求,又是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应急管理和本质安全建设指明了方向和根本遵循。加快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大力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全面提升本质安全能力,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受到全社会空前关注。但应急管理和安全工作的不确
14、定性和复杂性依然存在,新冠疫情防控丝毫不能松懈,各种巨灾大灾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和严重危害性亟需防范,各种风险的全链条性和系统性不容忽视,都对我市应急管理和安全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窗口期。地处晋冀要冲,与京津冀山水相连,放大东大门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北京2小时经济圈、雄安新区1小时经济圈,深度融入太原和石家庄30分钟都市圈,为我市提升应急管理和安全建设水平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市不仅要成为京津冀绿色生态屏障区、清洁能源保障区,也要成为应急和安全协同区,当好首都“护城河”,但在应急资源共享、安全协同保障、交通运输
15、战略布局、应急管理区域辐射效应上仍需要深度融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是晋东区域中心城,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出路径、贡献篇章,同时守好“东大门”,既对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发展契机,但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仍然艰巨,煤矿、森林防火、危化品、交通、消防、地质灾害等领域隐患依然并存;随着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新的风险隐患需高度关注;城乡一体发展的特点,也对城市发展韧性和应急管理提出新的挑战。机构改革构建了新管理体制,为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和制度保障,但我市应急管理和安全建设还存在认知短板、制度短板、能力短板,还存在工作机制不顺、应急救援力量和物资储备不足、基层基础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要求。科学技术发展为应急管理体系和本质安全能力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现代科技、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特别是加快5G基站建设,与百度深化合作,布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