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柳沥水护坡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柳沥水护坡技术规程.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压柳沥水护坡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压柳沥水护坡技术的布设原则与适用条件、作业设计、植物材料选择与处理、作业季节、施工作业条件、压柳工艺、抚育管理及管护设施建设、检查验收和技术档案。本标准适用于公路、铁路、水利等建设工程土质边坡防护与绿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DB23/T1735活体柳桩护坡技术规程3布设原则与适用条件3. 1布设原则3.1.1 压柳沥水护坡应结合当地坡面治理经验,因地制宜、综合布设
2、。3.1.2 根据坡面形状、坡度及坡长等参数确定压柳沥水护坡铺设柳层的数量和规格。3.2适用条件适用于坡度W45、平整规范的土质边坡或坡面。4作业设计4.1 基础资料收集4.1.1 地形资料,主要包括坡度、坡向、坡位、海拔高度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等。4.1.2 土壤资料,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和土壤厚度等。4.1.3 气象资料,主要包括年均气温、有效积温、降水量、蒸发量和无霜期等。4.1.4 社会经济情况,主要包括下列内容:a) 边坡或坡面所属乡(镇)村、土地、人口、劳动力、生产等资料;b) 边坡或坡面周边交通条件、作业材料和作业机械等资料。4.2作业环节压柳沥水护坡作业包括平台整理、横向铺柳、修建缓冲
3、平台和竖植柳M个环节。4.3平台整理4.3.1压柳平台的宽度应根据柳条的高度而定,以不小于柳条的平均高度为宜。平台长度应与坡面的水平宽度相同。1.1 3.2平台整理从坡底开始,其中,第一个平台距地面垂直距离20cm30cm,依次向坡顶进行。相邻两个平台坡面直线距离lm2m4.4 横向铺柳在整理的平台上,横向连续均匀铺柳,铺柳厚度5cm10c,根部向外,梢部向里。其中根部突出平台外沿10cm20CnU4.5 修建缓冲平台如边坡较大,按照上述平台整理与横向铺柳设计,超过6个铺柳层次,可在中间层次设计一个缓冲平台,其宽度5m6m。在缓冲平台上,并行横向平铺两行柳条,铺柳厚度5cm10cm,覆土20c
4、m30cm。在平台上将覆土的柳条纵向均匀呈5行6行露出条干,露出宽度10cm-20cm。4.6 竖植柳4.6.1在坡面最上一层平台台面上,横向连续铺柳,同时沿平台内侧垂直面连续摆柳,条梢向上,摆柳厚度5cm10cm(5植物材料选择与处理选择2a3a生、地径-2cm,高度力2.Om活体灌木柳植株进行柳条采集。采集后将柳条根部对齐,打成捆备用,每捆直径30cm40cm。如施工作业时间较长,应将采集的柳条存放于阴凉处遮盖,或存放于冷库、冷窖,随用随取,以当天需用量为标准。6作业季节春秋两季均可,春季应在坡面土壤解冻至适宜深度,秋季应在上冻前完成施工作业。7施工作业条件7.1 边坡或坡面周边道路、供水
5、应满足施工作业的要求。7.2 作业时应少占地,禁止对原有植被破坏。8压柳工艺8.1 从坡底距地面20cm30cm开始采用机械整理第一层平台,将土堆放平台附近不影响铺柳作业的地方,平台应达到设计宽度。按照横向铺柳设计铺设好柳条,将土堆回填压实,恢复第一层平台铺柳原坡面坡型。8.2 距离第一层平台lm2m处开始第二层平台整理与铺柳,其压柳工艺和第一层相同,依次向上整理平台、横向铺柳、回填土压实、恢复坡面坡型。坡面上形成逐层向坡顶的铺柳层面,根部露出坡面。如坡面较大,可在坡面中间修筑缓冲平台,在缓冲平台上按照其作业设计铺设柳条,回填土压实,形成生长5行6行柳条的缓冲平台。8.3 在坡面最上一层平台整
6、理、横向铺好柳后,在平台垂直面按竖植柳作业设计竖向摆柳,回填土压实,竖摆柳梢头露出坡面30cm50c,恢复全部坡面及其坡型。9抚育管理及管护设施建设9.1 抚育管护9.1.1 压柳完成后应加强管护,采取工程措施,建封禁设施,禁止人、畜随意进入踩踏。第二年雨季来临前,对影响柳条生长的杂草及时清除。连续抚育2a,每年2次。9.1.2 长势正常的柳条,每3a进行一次平茬。长势弱的柳条,可延迟平茬。9.1.3 压柳沥水护坡柳条萌发形成新的植株间距小于15Cnl时,应进行疏伐。9.2 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做好预测预报。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应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配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防治。9.3 管护设施建设压柳沥水护坡管护设施建设按照GB/T18337.3的规定执行。10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应按照DB23/T1735的规定执行。11技术档案应建立技术档案,内容包括:坡面所在地点与位置、坡面面积、位置图、立地条件、作业设计等;生产过程与管理情况(柳条来源、规格、生长发育情况、作业工艺流程与管护等)、各项作业环节用工量及物料等的使用情况。档案应有专人记载,年终系统整理,如出现人员变更,生产档案应办理交接手续,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