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404438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关于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按照20xx年度工作计划,3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分管负责同志带队,部分常委会委员、农工委委员共同组成调研组,赴谯城区开展农业“两强一增”工作情况专题调研,实地察看了谯城区森盛种植专业合作社育苗基地、农投农事服务中心、全省首个无人农场等,结合其他三县的调研情况,对全市农业现代化种植、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投入运作有了较为全面地了解。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20xx年底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一产“两强一增”(即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20xx年2月,安徽省出台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xx2025年),提出实施“两强一

2、增”16项行动。XX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XX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xx2025年),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应用覆盖率,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农业亩均产出率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打牢了基础。20xx年在全省“两强一增”行动年度考核中居第4位,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9.5亿元,增长4.2%;农业科技进步率为66.5%,居全国第一梯队;农业机械总动力844.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为全国首批整建制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2元,比上年增长6.6%。(一)工作机制搭建完成。20xx年2月24日我市

3、印发xx市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xx2025年),统筹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实施。各县区均制定细化“两强一增”行动方案。市直部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按各自职责分工,实化具体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开展“月月评、排顺序”。健全督查考核机制,将“两强一增”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二)粮食安全得到保障。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开展“亳勃种业”行动,推进农作物良种攻关,小麦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涡阳县获评国家级制种大县(小麦)。20xx年全年粮食产量516.6万吨,比上年增长0.4%,居全省第2位,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注重耕地保护,围绕耕地“非农化”“非粮

4、化”,稳步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58万亩、总数达771.4万亩,占比87.2%,新增“小田变大田”改造23改4万亩,占比27%。围绕打通“最后一米”,新建机井5176眼、清淤塘坝240座,加快完善从水源到田间、田间到沟渠的灌排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三)科技水平稳步提高。围绕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部署深化“科技特派员+”、农机研制补短板、全程机械化推进等重点任务。助力农业科技服务,选派1483名科技特派员下沉一线精准服务,实现行政村“一对一”结对服务全覆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研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履带自走式圆捆打捆机等特色机械6种,有效填补特色农机研制空白。新建全

5、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13个,建成全省首个“无人农场”和全省首个“农业综合执法智慧监管平台”,为农业服务提供数字化支撑。(四)农村改革持续推进。“两强一增”行动通过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在稳定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提高财产性收入等四个方面分别作了部署。20xx年,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2万人。全市深化创新“小田变大田”改革,蒙城县通过“小田变大田,一村两作区”改革,增加有效耕种面积27.2万亩,年粮食总产157万吨,夏粮单产和总产增速均居全省第一。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涡阳县探索创新股权联盟模式,打造“职业农民+股权农民+合作社”组织

6、架构,以技术、土地、资金三种生产要素作价入股,推行多种土地流转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二、存在问题(一)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研发基础薄弱,项目、资金、人才缺乏有力支撑,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困难。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需完善,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且年龄老化严重,能开展“大托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相对较少、能力偏弱,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数字赋农还需再提速,乡村智慧水利、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仍有缺口,距离实现农产品从生产、经营到服务的全产业链数字化、科学化、精准化还有一定差距。(二)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短板。农机有效供给不足,农机装备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多为规下工业企业,制造水

7、平不高,品种种类缺失,中高端产品更少。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不配套,存在农机和农艺融合不够现象。调研发现,农民使用的小麦播种机仍是普通的常量播种机,亩播量一般都在17.5千克左右,有的甚至高达20千克以上,小麦精(少)量播种技术未能得到有效推广,节本增效有待进一步提升。集中连片的田地南北分布不均,部分农田道路、水利设施还不够完善,机耕道路缺乏,零散地块不适宜机械化,导致“有机难用”。(三)农民增收渠道还需拓宽。农民经营性收入来源单一且层次偏低,多数农户依赖传统农作物种植,生产水平和效益较低。受一定传统思想影响,个别农户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意愿不高,土地流转和集中困难,规模农业效益受到一定限制。联农带农

8、机制不够持续稳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规模、高效益、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数量少,新型农业经济主体整体实力薄弱,带动辐射能力不强。(四)乡村产业还需提档升级。种植业结构优化不够,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不断增长,但经济作物却发展不强,整体呈下降趋势。近年来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又不断上涨,削弱了支农惠农政策成效,农民收益受到影响。产业集群效应发挥不够明显。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点多面广,给集中管理和品牌打造带来一定影响。加工企业多为中小型初加工企业,附加值低,中医药、白酒等支柱产业集聚度不够、产值利润不大。作为产业集群载体的工业园区接纳能力有限,大中型农业企业总体保有量不高。乡村多元价值挖掘不够,农业文化旅游

9、产业占比不高,宣传力度还需加大。三、几点建议为深入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力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持续激活科技创新驱动力。深入推进“亳勃种业”实施行动,强化种业科研攻关和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巩固提升“一对一”服务行政村实效。发挥科技赋农新优势,支持开展数字化、智慧化农业建设,加快“数字皖农”建设和“数商兴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推进农业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融

10、合。(二)强化农业机械装备支撑。以中药材和蔬菜等特色产业农机装备需求为研制生产方向,支持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提高市场有效供给。深化农机与农艺融合,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提高农机使用率。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明确“宜机化”要求,适时提高高标准农田财政投入,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加大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等农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基层农机使用人员知识能力水平,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三)多措并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聚焦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为重点,积极探索推广“小

11、田变大田”改革经验,让广大农民分享更多改革成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泛开展面向小农的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户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更多地把农产品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四)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瞄准“土特产”,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大力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以规模化设施农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实施种养业提质增效,真正建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集群。突出价值品牌建设,打造在全国闻名的“亳”字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通过树品牌、兴业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注重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