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欢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欢庆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9庆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字词,会认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认记字形。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快乐的气氛,背诵课文。3 .使学生加深对祖国的酷爱。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2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读出喜庆、快乐的气氛,造就学生对祖国的酷爱之情。教学打算有关文中重点词句的影像资料、字词卡片、田字格。课时支配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1.你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日子吗?.是啊,十月一日是个特别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
2、界振动了。从今,我国确定十月一日为国庆节,每年的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庆祝祖国妈妈的生日。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雪白的鸽子,阵阵海涛和十三亿儿女,都来祝愿祖国的生日,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小诗??庆祝。(老师以激情饱满的语言,渲染国庆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为学生体会庆祝喜庆、快乐的气氛作铺垫。)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老师满怀激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朗读本诗,应当用热忱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酷爱,老师的范读能让学生沉溺在喜庆、快乐的气氛中,从而驾驭好欢快、喜庆的朗读基调。)3 .学生借助书中的音节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4 .在诗中找出自己
3、不熟识的字,用自己宠爱的方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检测生字学习状况。(1)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出字音,并说一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2)老师引导学生发觉字音及字形的重难点,并刚好强调,帮助学生识记。前鼻音:献后鼻音:庆平舌音:奏翘舌音:帜(3)老师引导学生发觉字形的重难点,并刚好强调,帮助学生识记。加一加:大?庆南?献只??帜编字谜:有水才洁三人合奏5 .读词语,稳固字音。庆祝旗帜雪白演奏乐曲亿万贡(?ograve;n?)献6 .检测课文朗读状况。(1)读给同桌听,并刚好订正读错的地方。(2)指名朗读,重点检测是否读准字音了。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想一想
4、自己读懂了什么。7 .质疑问难,说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四、写字指导1.稳固亿、洁、庆、曲四个字的读音,并组词、说话。8 .引导学生自己视察生字,并把自己的发觉告知同学和老师。9 结合学生的发觉,提示学生留意亿字的乙是一笔写成的,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伸展;庆字的广字旁的横不要太长,大字的撇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洁字的士不要写成土;把曲字的笔顺写正确。10 老师范写,学生练习写字。五、作业1.抄写生字及词语。11 接着练习朗读诗歌。六、板书设计其次课时一、导入1.听写上一节课学习的生字。12 播放国庆节庆祝活动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举国庆祝的场面。(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更干脆地感受
5、到庆祝国庆的热忱场面,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13 十月一日是个奇异的日子,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林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雪白的鸽子,大海奏起快乐的乐曲!让我们和它们一起庆祝祖国的生日吧。这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庆祝。二、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指名朗读诗的前四句,谨慎听,想一想自己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到了什么。14 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把自己的读书体会和大家共享。15 指导学生读出庆祝、祥和的气氛。16 读诗的后四行,想一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奇异的日子。指导朗读,读出对祖国妈妈的崇敬之情。配乐朗读全文。(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三、熟读成诵,升华情感1.学生练习背
6、诵诗歌,小组竞赛。效仿诗歌的格式,试着写一写,来表达对祖国的酷爱之情。(情动而诗发,在学生背诵诗歌的根底上进展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学生酷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四、写字指导1.稳固欢、祖、旗、帜四个字的读音,并组词、说话。17 引导学生自己视察生字,并把自己的发觉告知同学和老师。18 老师范写,有重点的指导,提示学生留意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19 学生练习写字。五、作业1.抄写生字。2.背诵诗歌。六、板书设计七、教学提示庆祝这首小诗,大局部诗句是接受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国庆节的热忱场面的,开头四句不干脆写人们庆祝国庆的场面,而是通过赐予大自然以生命,表现出金秋十月,果实累累、红叶似火、白鸽翻飞、海涛阵阵的快乐、喜庆气氛。朗读、背诵诗歌,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难点。因此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国庆庆祝的录像、理解感悟诗歌内容、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到庆祝的热忱场面,体会到是多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赴汤蹈火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从而加深对祖国的酷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