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节能减排降碳综合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节能减排降碳综合工作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十四五节能减排降碳综合工作方案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按照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发展体系,统筹推进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守住生态底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2、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到2025年,全城万元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4%,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2.25亿吨标准煤以内,能源消费年均增速控制在3.5%以下;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7%,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到2025年,全城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5亿立方米,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45%以上。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得到进一步发展。到2025年,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和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持
3、续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进一步提高,极端天气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气候灾害应急防范能力有效提升。三.重点工程(一)优化能源产业结构1、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倍增发展。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广泛开展传统行业绿色改造,提升清洁化生产水平,不断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以互联网+制造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严格行业规范、准入管理和节能审查,严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增加产能项目,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
4、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2、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兴产业领域技术、装备迭代升级,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倍增发展,加快培育打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中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组织实施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应用示范工程、特色产业区域集聚试点工程、重点企业培育工程,推动技术、产品、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全城环保产业的指导意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到2025年,全城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以上。3、推广能源结
5、构应用。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推广先进节能降碳技术,对标本行业能耗标杆值,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加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实现煤炭转化率达到45%左右。推广使用优质煤、洁净型煤,大幅削减散煤利用。推进居民采暖燃煤替代,工业窑炉、供热锅炉煤改气、煤改电。增加清洁低碳电力供应,研究推动风电供暖、风电制氢、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等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落实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长效机制,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加强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开发利用,推动放空天然气和油田伴生气回收利用。到2025年,全城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国家要求,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40%左右,天然气
6、消费比重提高到5%左右,煤炭消费比重降低到75%左右,煤炭终端消费比重下降到20%左右。(二)加强重点领域节能降碳1、加强工业节能降碳。实施工业能效赶超行动和低碳标杆引领计划,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和碳排放管控。在重点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和碳排放对标活动,推动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开展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专项行动,鼓励用电企业实施节电技术改造,优化用电方式。在煤基行业和油气开采行业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规模化产业示范,控制煤化工等行业碳排放。继续开展节能服务进企业活动。到2025年,全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降低19%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
7、20年下降22%;电力、钢铁、化工、有色、建材、石化炼焦等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大型发电集团单位供电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550克二氧化碳/千瓦时以内。2、推进建筑节能降碳。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应用PPP,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手段推进建筑节能改造,2025年前基本完成有改造价值城镇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加快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全城城镇绿色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重提高到50%o大力推行绿色建造方式,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推广节能绿色建材。加强建筑领域可再生能源利用。深入推进风电供热试点,力争到2025年形成800万平方米风电供热能力,年消纳风电
8、10亿千瓦时。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集中连片应用,推广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工业余热、浅层地热、空气热能等解决建筑用能需求。3、推进交通运输节能降碳。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推进多式联运和甩挂运输发展,构建集约高效的低碳物流体系。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发展城区轨道交通、智能交通和慢行交通,建立以道路公共交通为骨干、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和步行等多种交通方式协调运转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扩大公交都市创建范围。鼓励绿色出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到2025年,全城一类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以上,二类城区达到25%以上,三、四类城区达到20%
9、以上。提高交通运输工具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到2025年,营运客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碳排放比2020年分别下降2%和2.6%,营运货车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碳排放比2020年分别下降6%和8%城区客运单位客运量能耗和碳排放比2020年分别下降10%和12.5%o促进交通用能清洁化,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天然气和新能源汽车,积极推动加气站、充电桩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4、加强公共机构节能降碳。以构建节约型公共机构为主线,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及科技、文化、体育场馆等重点公共机构节能,开展绿色建筑、绿色办公、绿色出行、绿色食堂、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文化六大绿色行动。推进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
10、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到2025年全城公共机构领域力争完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50个。推动公共机构用能结构优化,鼓励淘汰采暖锅炉等燃煤设施,实施以气代煤、以电代煤,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提供供电、供热/制冷服务,到2025年力争完成县级以上行政中心太阳能光伏试点工程10个。继续推进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十四五期间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300家以上。到2025年,全城公共机构人均能耗和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2020年分别降低11%和10%o5、推动商贸流通领域节能降碳。推动零售、批发、餐饮、住宿等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绿色节能低碳运营管理流程;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推动照明、制冷和供热系统
11、节能改造。开展绿色商场示范,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设置绿色产品专柜,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推进绿色饭店和绿色仓储建设,鼓励建设绿色物流园区。6、推进农业农村节能降碳。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淘汰老旧农业机械,推动设施农业与光伏发电一体化建设。推动城镇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因地制宜采取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解决农村牧区采暖、用电、炊事等用能需求。降低农牧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开展低碳农业试点示范。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选育高产低排放良种,改善水分和肥料管理,控制农田甲烷排放。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
12、护与提升行动。控制畜禽温室气体排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建设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到2025年,全城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三)强化重点单位能耗和碳排放管控1.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城区负责干家和万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开展能效达标对标和节能自愿活动,大力提升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水平。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能源消费台账;进一步完善能源计量体系,按标准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快高效电机、配电变压器等设备推广应用,淘汰低效电机、变压
13、器、风机、水泵等落后用能设备,全面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严格执行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等制度。强化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管理。加强燃煤工业锅炉、电梯等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监管,推动开展能效测试与评价。2、加强碳交易市场建设。扎实做好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与运营管理,确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企业名单,组织开展碳排放核算、报告、监测、核查等工作。培育碳排放第三方核查机构,建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送平台;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区域低碳发展;组织开展碳交易能力建设培训,建设专家队伍,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企业交易履约及碳资产管理能力。(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推动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工业园区能源系统整体优化和
14、污染综合整治,对现有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升级,推动产业链延伸,提高产业关联度,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资源能源集约高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到2025年,全城80%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城区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2、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区生活垃圾,大力推动农作物秸秆、林业三剩物、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动煤阡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工业废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及尾矿综合利用。到2025年,全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o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提质升级。依城区矿产示范基地,提升资源集聚能力和
15、开发利用水平,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企业集聚化、园区化、区域协同化布局。推动建立跨区域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实现区域内废钢废铝集中回收,报废汽车和电子废弃物集中拆解。依托产业基础,推动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重点品种再制造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试点。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园林废弃物、城区污泥和废旧纺织品等城区典型废弃物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完善城区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五)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1.节能重点工程。组织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提升、余热暖民、绿色照明、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能量系统优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
16、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城镇化节能升级改造等节能重点工程,持续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积极推广公共机构低碳积分制,推广大型会议、活动碳中和,带头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促进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到2025年,力争形成80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能力,节能环保产业产值比2020年翻一番。2、低碳示范试点。加快推进低碳试点城区建设和全城市气候适应型城区试点创建。推广低碳工业园区典型案例与模式,力争创建3-5个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大力推广运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公共机构既有建筑围护结构、中央空调、照明、电梯等用能系统和设施设备节能改造,鼓励采用能源费用托管等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继续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建设,各县至少建成1个低碳社区试点,力争创建一批国家级低碳示范社区。3、循环经济重点工程。组织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和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专项行动,深入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