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镇建设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城镇建设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城镇建设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仅供学习)一、基本情况XX镇位于XX省XX市东南,镇域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其中XX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户籍人口近7万,常住人口超20万。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与XX工业园区、昆山市接壤,沪常高速、常嘉高速穿镇而过,半小时可达XX,2小时可达XX、XX等长三角主要城市QXX古镇有着与XX古城同龄的2500年悠久历史,有着保圣寺罗汉塑壁和水乡妇女服饰两大国宝,是全国重点镇、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国家4A级景区、全国环境优美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着“神州水乡第一镇”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XX镇历
2、经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新型城镇化三轮发展,逐步成为了XX的工业重镇,形成了以模具装备为主导,节能环保、文化旅游、居住地产等综合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XX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9亿元,增长7.9%,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0.67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5亿元,增长13.7%,完成工业总产值191.9亿元,其中规上工业产值110.6亿元。近年来,XX镇把城镇建设作为核心工作,以规划为引领,尊重发展规律和镇情实际,形成了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并融为导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三业并进为核心,推动“新镇片区、古镇片区、农业园区”三区并举特色发展的格局。二、主要做法(一)特色
3、鲜明的产业形态1,三次产业特色融合发展。近年来,XX镇根据规划定位、镇情实际,结合片区开发集聚主导产业,古镇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新镇片区重点发展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农业园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共进Q工业经济突出模具装备、节能环保产业,XX年200多家模具装备、节能环保企业实现工业产值约50亿元,缴纳税收超3亿元。在XXX等龙头企业带动下,通过镇集体经济的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已形成了20多万平米模具装备产业园、10万平米节能环保产业园,都为市级产业园区。XX镇还是XX市高标准厂房分割销售试点乡镇,全市首个工业地产项目合金产业园已建成投用,50亩地5万平米,进驻模具装备企业
4、18家,XX年实现税收2600多万,亩均税收超50万元。在当前土地节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趋势下,XX镇明确了新引进和扩产的模具装备项目原则不单独供地、都进工业地产园区的方向,并正在建设XXX等三个面向模具装备和科技制造企业的工业地产园区。城市经济突出居住地产、邻里商业、专业市场。按照“精致开发、精明增长”理念,从配套生产、宜居生活出发,发展城市经济。近五年共上市三产服务用地900多亩,开发建设了90多万平米,销售了80多万平米,XXX等知名房地产商相继进驻XX,XXX是全国第一批小城镇宜居小区示范。在集中居住区周边相继开发建设6个邻里商业中心,完善生活配套。规划建设了300多亩的XX汽车广场,
5、目前已进驻开业奔驰等9家4S店。文化旅游产业突出休闲、度假等“慢业态:依托XX等培育休闲度假等业态。生态农业突出“水八仙”特色农业。省级农业园区XX农业园是“水八仙”的原产地,结合XX市”四个百万亩”工程,种植了1.2万亩的优质水稻、1.6万亩的水八仙,运营了3500亩的水八仙生态文化园。另外,总投资70多亿元的省级重点项目XX市农产品物流园即将开工建设,将是XX农业园的农业龙头项目。2.产业发展带动综合提升。一是倒逼XX镇加快践行“存量用地挖潜的资源配置模式,近年来,通过企业回购、村庄拆迁等腾退出了近2000亩建设用地,既逐步实现“三集中”,也拓展了发展新空间。二是带动了XX镇城镇形态的更新
6、,工业地产区、吴淞江居住区等城镇组团初见形态。三是带动了XX百姓的增收,古镇、新镇片区百姓以在工业企业、服务行业就业为主,农业园区百姓以水八仙种植为主,XX年城镇居民净收入超5万元,农村居民净收入超3万元。四是带动了XX人口结构的优化。以在建的30万平米工业地产园区为例,建成后可吸纳优质企业近60家,研发、专技人员超3000人,将不断优化全镇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消费产出。3.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从产业引导、企业生产、人才引进、宜居生活、配套服务等各方面扶持主导产业发展。全镇有9家银行及小贷公司支持产业和企业发展。建有2万平米的人才公寓吸引高层次人才。培育博克产业园、汇思人力资源产业园等“互联
7、网+”众创空间。针对科技创业企业、高层次人才、企业上市等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政策,调动和发挥科技、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作用,目前全镇已有上市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近30家,省民营科技企业近20家,省“双创”人才3人,姑苏领军人才3人,姑苏天使人才1人,区“双创”人才11人。(二)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1.三区并举的城镇格局风貌。按照XX镇总规功能布局,结合区位、产业、生态等因素,XX镇城镇格局可划分为三大片区。西部的25平方公里XX农业园区为绿色生态区,重点发展水八仙特色农业,保护耕地农田、修复涵养生态、建设美丽乡村。中部的24平方公里新镇片区为重点开发建设区域,无缝对接XX工业园区,发展工业和商住
8、两大组团,培育发展先进制造和城镇经济,是XX核心经济增长极东部的26平方公里古镇片区为严格保护、适度开发建设区域,对XX古镇严格保护,按照5A景区标准进行综合提升,发展慢旅游、慢生活业态以及配套的居住、商业、文化产业,打造XX新的文旅名片。2.三生交融的镇区环境。XX镇既是传统江南水乡古镇,更在打造现代化宜居城镇。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大组团相对分开、小区域适度融合的理念。一是科学确定并严格执行建筑容积率、高度、密度等核心指标,形成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整体格局。并邀请中国美院编制XX镇色彩规划,对全镇建筑色彩进行规划指导,既保留水乡古镇传统建筑风貌,又有现代化城镇形态。二是在新镇片区的生产组
9、团、居住组团周边合理布点邻里商业中心,在古镇片区引导和规范沿街店铺。三是结合XX水乡古镇实际,将道路、河流、绿化有机结合,尽量实现“路河并行、水绿结合”,打造生杰化、敞开式的城镇空间。四是坚持“疏堵结合、建管并重”原则,统筹城管、环卫、交警、交管、绿化等多部门对城镇环境进行综合管理。3,鱼米之乡的美丽乡村。XX镇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持续加强乡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Q近年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美丽乡村建设打造,16个行政村已实现省级卫生村、行动村、健康村全覆盖。注重水八仙等特色农业导入培育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XX年XX镇村均稳定收入超1400万元,既实现了村
10、强民富,更保留了传统江南水乡田园村庄环境。(三)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1.历史文化注重保护传承。XX镇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并历来注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利用,1981年就开始了古镇保护,1998年邀请XX同济大学编制了XX古镇保护与整治规划,并按照保护核心区、修复控制区、整治风貌协调区、开发配套服务区“四层次”要求对XX古镇进行系统的保护利用,修复各类老宅、古桥、驳岸等传统建筑,是最传统、最纯正的水乡古镇之一,正全面做好国家级1项、省市区7项非遗项目和国家级1处、省市各级14处文保单位、41个点的保护传承,并通过江南水乡古镇联合申遗,持续加强传承保护工作。2.文化传播注重古今融合
11、。XX镇素有淳朴、善良、勤劳的民风,并培养走出了陆龟蒙、叶圣陶等一批名人大家,在创建中始终注重人文精神传承,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并通过镇文体中心、水乡艺术团等平台以及XX古镇等各类微媒体、自媒体,以连厢舞、宣卷等传统民俗技艺,清风讲坛、水乡汇演、全民读书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XX名镇志等作品的编纂出版,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汇聚融合,不断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汇聚发展的正能量,增强居民归属感、幸福感。(四)便捷完善的服务体系1.道路交通便捷通达。XX镇位于xx、XX半小时交通圈内,全镇有3个高速出入口,半小时可达XX虹桥机场。镇域内343省道、东方大道全部改造完成,形成了三纵三横的主体交
12、通框架,镇域道路里程90多公里,全镇共有各类公交线路10多条,各行政村全部实现公交联通,规划中的XX轻轨6号线直达XX,镇内均衡配置了公共自行车点,形成了多样化的公共出行方式。2.公共设施配套齐全。XX镇是全国首个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乡镇,也是全国率先拥有镇级热电厂、污水厂的乡镇,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全镇电力、电信、供水等管线分布完善,其中污水管网超100公里,镇内企业实现全部接入,专门设有管线办负责建设维护,管网数据均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管理。全镇共有防洪、排涝各类闸站30多座,各类场所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各居住小区垃圾全部实现分类处理。3.公共服务均衡覆盖Q坚持“以人为
13、本”的新型城镇化,全力做好“医教食住行全镇现有幼儿园9所、小学4所、初高中各1所、成教1所,另有8个学校项目正在新建改建,XX高级中学正在争创四星级高中,二级乙等XX人民医院是XX东部体量最大、设施最全的乡镇人民医院,另有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民健身休闲中心、XX公交首末站等正在建设,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全镇实现均衡覆盖(五)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1.发展方式坚持内外兼修。结合XX实际,实施“内生+联动”的“双轮驱动”发展,通过挖掘利用存量用地实现基于资源要素的内生发展,通过对接XX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和消费市场实现基于区位优势的联动发展。2.产业发展坚持特色互补。以新镇开发支撑古镇保
14、护和农业园建设,集中资源重点发展模具装备主导产业,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反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实现产业、板块的协调互补发展。3,城乡规划坚持多规融合。秉承规划是最大资源的理念,坚持以规划引领城镇建设,XX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XX2030)先后获XX省政府、XX市政府批准。XX镇还是“多规融合”试点乡镇,通过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优化,产业专项规划、镇村规划、生态规划、水系规划等编制,实现产业、居住、公共、生态等空间的合理布局,各类规划的融合匹配,最大限度优化配置生产力要素资源,引领和保障城镇建设。4.资源配置坚持存量挖潜。坚持收紧开发边界、挖掘存量土地、节约集约高效的开发建设,对接上级存量用地更新改造政策,通过“退二优二”、“退二进三”、“退二还一”逐步对全镇低效用地进行分类处置提升、二次开发利用。5.集体经济坚持镇村抱团。统筹镇村资源,由镇级集体经济公司统一规划建设产业载体,并进行专业招商、优化服务,以租金收入给予各村反哺分红,有效利用镇村资源,引导培育主导产业健康发展。6.社会管理实行条块结合。根据全镇三大片区划分,成立了XX农业园管委会、古镇管委会、新区管委会并根据功能职责配置完善各自下属科室,形成镇级、板块和条线部门“统分结合、条块结合”的社会管理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