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筑设计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建筑设计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以建筑设计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聚焦设计河南建设,突出以工业设计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建筑设计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以文旅设计彰显中原文明新形态,以乡村设计谱绘新时代诗意田园,着力强化设计河南创意创新源,着力培育设计河南“旗舰劲旅”,着力搭建设计河南载体新地标,着力加快设计河南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设计河南人才集聚地,着力提升设计河南对外开放度,着力健全设计河南推进新机制,加快形成高能级设计产业体系和赋能体系,努力建成引领中部、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设计产业发展新高地,为高质量建设
2、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提供重要支撑。一、培育设计河南“旗舰劲旅”开展设计企业梯次培育,培育一流设计企业,打造设计服务领军品牌,引导中小设计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塑造设计引领型企业和设计驱动型品牌,培育设计河南“旗舰劲旅”。培育一流设计企业。发挥我省市场规模和场景丰富优势,支持省内骨干设计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市场化方式兼并重组、强强联合,鼓励设计优势企业打造跨界融合产业集团,打造一批设计能力强、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头部企业。鼓励设计院所品牌化、规模化、平台化经营,支持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等设计类高素质人才创办设计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分离研发机构成立独立运营设计公
3、司。引导设计企业对标国内外头部企业,创新组织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流程创新和服务创新,提升业务发展能级。支持有条件的设计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设计资源,与制造业企业、品牌策划公司、市场渠道公司、广告公司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设计服务,培育一批整体设计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鼓励设计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支持规模以上设计企业到省外设立分支机构、承接工程,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提升中小设计企业专业化水平。加强设计企业梯次培育,支持中小设计企业深耕细分行业、细分领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支持设计公司提升设计综合服务能力,鼓励从产品设计向包含研发设计、流程设计、品牌策划等
4、整体解决方案发展。支持设计工作室等各类小微企业发展,引导设计工作室“个转企”,推动有条件的设计企业“小升规”,促进专业化优势显著、细分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性设计企业做大做强。开展中小微设计创意企业支持行动,在房租补贴、空间支持、金融扶持、公共服务等方面切实减轻中小微设计创意企业负担。鼓励大企业开展设计服务外包,支持中小企业购买设计成果,扩大设计服务市场规模。提升设计企业品牌影响力。鼓励设计机构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设计作品、设计方案注重厚植河南文化元素,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设计服务领军品牌。支持有实力的设计单位参与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设计服务,提升我省设计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5、。围绕食品、服装、家居、文旅、农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产品设计、品牌设计、时尚设计、服务设计、商业模式设计等设计服务品牌。加快引导设计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拓展“设计+品牌培育”“设计+创客孵化”“设计+电商联动”等多元业态,打造特色设计服务品牌。加强产品、企业、行业、地标、园区等品牌培育,塑造一批名品、名企、名园、名师、名院,提升我省设计品牌形象。支持设计企业围绕“Z世代”、新消费、新国潮等,提升设计时尚化和年轻化水平,助力企业打造新品爆款,丰富设计河南内涵。开展设计引领型企业和设计驱动型品牌评选,发掘推广“设计河南IOO+优秀成果,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强化企业设计理念。二、健全设计河南推进新
6、机制突出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王”,紧盯目标任务,把工作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常态化开展“三个一批”活动。建立设计河南建设动态项目库,要加强与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沟通协调,符合条件的纳入省重点项目库,协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充分研究重大项目相关要素需求,对接各级国土空间、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规划,保障项目落地实施。围绕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文旅设计、乡村设计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开工一批支撑性、引领性、标志性重大项目。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规划实施,积极贡献力量。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设计理念,及时总结宣传各地实施规划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
7、,加强政策解读与宣传推广,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关注与支持设计河南建设,形成良好社会氛围。三、提升设计河南创新策源力整合设计资源,打造设计平台,开发设计场景,加快构建具有中原特色的设计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提升设计创新策源力。提升设计创新能力。整合各类设计创新资源,搭建协同攻关平台,强化设计理论、设计标准、设计方法、设计规范、设计验证等基础研究工作,为设计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针对设计基础研究短板,探索建立“揭榜挂帅”机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重大设计项目联合攻关,打造一批“旗舰型”设计项目。支持高校、设计中心和龙头企业建设用户体验实验室、材料工艺实验室、逆向工程实验室、快速设计验证实
8、验室、人机实验室等工程实验平台,强化设计创新基础支撑。支持企业加大研发设计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和设计水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国内外先进创新设计成果在我省成功应用转化。打造设计创新平台。强化工业设计中心培育,构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业设计中心梯次培育体系,支持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提升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认定,在高端装备、绿色食品、纺织服装、汽车、现代家居等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建成一批标志性工业设计平台。鼓励大型企业建立设计研究院,加快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鼓励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研究院,支持研究院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和多样化服务模式,强化
9、自身造血功能。在建筑设计、文旅设计、乡村设计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特色设计创新平台,支持围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创建设计联盟,引导设计要素集聚。培育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设计、品牌、人才等设计服务环节有机组合和高度融合,持续提高设计产业发展支撑能力。促进设计创新应用。深化设计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应用,延伸设计服务链条,围绕产业升级、文旅融合、城乡提质等场景,开展“设计+制造”“设计+文化”“设计+城市”“设计+乡村”等“设计+”示范项目建设,以重点领域试点示范带动全社会设计创新发展。发展全生命周期设计,推动设计融入企业战略规划、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服务和商业运营全周期,引导企业加快从注重产品
10、外观功能设计向研发设计、工艺流程设计、商业模式设计、服务模式设计等高端设计服务环节延伸,提升设计全价值链和全产业链服务能力。鼓励设计企业以订单式、契约式、股权式等多种形式提供多元化设计服务,支持设计企业通过专利入股、品牌共享、产品交易等合作方式,实现产品开发、品牌培育和设计成果转化。开展“设计进百园链万企”活动,探索定期发布企业设计需求清单,依托省级开发区举办设计供需对接活动,打造一批设计感强、出货量大的单品爆款。优化设计公共服务。鼓励各类开发区加强创新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建设,吸引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及创业者入驻,孵化中小设计企业。发挥工业设计研究院、行业协会等组织力量,搭
11、建省级设计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行业信息、设计工具、设计标准、柔性试制、供需对接、人才实训等公共服务。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面向社会开放仪器设施和测试平台,鼓励开源软件、硬件和仪器设备共享,积极开展设计咨询、在线培训、需求对接、成果转化、检验检测、文献与技术资料检索、知识产权保护、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四、以建筑设计引领城市现代化建设围绕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工程、市政工程、水利交通、电力能源、生态环境等工程建设领域,加快发展规划咨询、工程咨询、概念设计等高价值服务,稳步推行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推广涵盖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将绿色低碳、人
12、文关怀、科技创新融入设计实践,保护传承城市文脉,促进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建筑文化底蕴。加强城市中心区、主要街道、重要广场、滨水空间、城市出入口等重要地区、重要节点城市设计,精心设计、精致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群。依据自然环境特征和城市发展脉络,深入挖掘建筑文化特质和文化基因,研究梳理地域特色鲜明的建筑符号、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统筹重要建筑形体、色彩、体量、高度一体化设计,营造体现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的特色城市风貌。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关系,构建“错落有致、疏密有度、显山露水、通风透气”的城市总体空间格局。鼓励建筑师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在工
13、程实践中大胆创新,形成多样化本土建筑风格,推进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创新。提高智慧城市设计水平。强化CIM(城市信息模型)和数字李生技术在城市体检、城市安全、智能建造、智慧市政、智慧消防、智慧园林、智慧工地以及城市综合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推进“城市大脑”中枢平台和基础平台建设,整合公共安全、市政管理、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空间地理等领域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推行城市楼宇、公共空间、地下管网等“一张图”数字化管理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施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对城镇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和智能化管理,推广运用智能传感器、智能
14、视频、自动识别等信息化管理和监督手段,对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数据全面感知、自动采集、智能分析、联动控制。加强智慧小区设计和建设,完善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打造综合集成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的一体化智慧社区。提高绿色建筑设计水平。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强化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技术论证,发挥设计在工程价值链上的引领作用。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应用技术创新,形成涵盖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强化住宅健康性能设计,提升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设计水平。优化装配式建筑设计,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模数协调和标准化设计。鼓励高效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余热
15、资源,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开展零碳建筑试点示范。鼓励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中应用绿色建材、低碳技术等。坚持因地制宜,利用地域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肌理、产业特征和地域风貌,实现建筑布局、工艺布局、交通组织、场地环境、场地设施和管网合理设计,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五、构筑设计河南载体新地标支持郑州创建世界“设计之都”,打造沿黄设计创意走廊,培育设计创意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一核一廊多基地”设计产业发展格局,构筑一批设计河南载体新地标。建设郑州“设计之都”。抢抓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机遇,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设计中心等平台优势,集聚设计、创意要素,优化设计生态,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城
16、市软实力,加快建设设计河南先行区,打造设计产业繁荣、品牌荟萃、名家云集、美誉度高的“设计之都”,融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围绕航空港智能终端、高新区智能传感器、金水区信息安全、巩义市铝精深加工、中牟县文化创意等优势产业集群,集聚设计力量,形成设计产业与优势产业协同升级的发展格局。依托高新区、龙子湖等培育环高校设计创意圈,提升二砂文化创意园、芝麻街、瑞光创意工厂、油化厂创意园等发展能级,吸引创意设计类企业和人才集聚。支持园区、楼宇等聚焦优势打造特色设计园、创意楼,优化办公环境和强化公共服务,引聚设计要素。打造沿黄创意设计走廊。突出保护传承创新黄河文化,发挥郑州、洛阳、开封等城市产业基础、文化资源、生态环境等综合优势,以“设计+科技”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黄河、根亲、功夫、古都、文字、诗词等享誉世界的中华文化符号在现代产品和品牌上转化、活化。引导依托以河南博物院、郑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为核心的文博区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创意集聚区。充分调动焦作、新乡、三门峡、济源、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