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血脂检测的4项常规指标和11项可选指标(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血脂检测的4项常规指标和11项可选指标(全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3血脂检测的4项常规指标和11项可选指标(全文)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等。临床血脂检测可反映不同脂蛋白颗粒中所含有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或载脂蛋白水平,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我们总结了血脂检测的常规指标以及其他一些可选检测指标,供大家参考。检查项目临床血月酎佥测的常规项目(4项)和其他项目(11项)如下。其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过计算获得,是降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临床血圄佥测的常规项目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其他血月酎佥测项目包括:非HDL-C;载脂蛋白A1(ApoA1);
2、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低密度脂蛋白颗粒(LDL-P);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醵SdLDL-C:);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残粒样脂蛋白胆固醇(RLP-C);游离脂肪酸(NEFA/FFA);磷脂;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常规项目1.总胆固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总胆固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危险评估和预测价值不及LDL-C精准。由于中国18岁成人大部分为ASCVD低危人群,因此,以下列出的是适用于ASCVD低危人群的总胆固醇参考标准,其他指标(包括甘油三酯、LDL-C、HDL-Cx非HDL-C等)亦如此。成人总胆固醇合
3、适水平为5.2mmol/L;边缘升高:5.2mmol/LS6.2mmol/L;总胆固醇升高:6.2mmolLo影响总胆固醇水平的因素包括:年龄与性别:总胆固醇水平常随增龄而增高,但到70岁后不再上升甚或有所下降,中青年女性低于男性,女性绝经后总胆固醇水平较同年龄男性局遗传因素:与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是总胆固醇显著升高的主要原因。季节因素:血清总胆固醇以冬季最高而夏季降低,季节差异可达0.31mmol/L,男性血脂随季节变化较女性明显。饮食习惯: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总胆固醇升高。肥胖:中心型肥胖者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血清总胆固醇升高。2 .甘油三酯高甘油三酯作为LD
4、L-C达标后ASCVD高危患者管理指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多见于肥胖、代谢综合征、酗酒。血清甘油三酯水平轻至中度升高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当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人群中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呈明显的偏态分布。无论血脂有无异常,餐后甘油三酯水平都可增高(约0.3mmolL);若非空腹血清甘油三酯4.52mmol/L,则需采集空腹标本进行血脂检测以评估甘油三酯浓度。甘油三酯参考标准为:合适水平为1.7mmol/L;边缘升高:1.7mmol/Lfi2.3mmol/L;升高:2.3mmolLo3 .LDL-
5、CLDL-C是首要降脂靶点。该指标是ASCVD的关键致病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以减少ASCVD的发生和发展。荟萃分析显示,LDL-C每降低1mmol/LzASCVD事件降低20%23%.LDL-C浓度基本能反映血液LDL颗粒水平。影响总胆固醇的因素同样也可影响LDL-C水平。LDL-C升高可见于FH、家族性ApoB缺陷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等。LDL-C参考标准为理想水平为2.6mmol/L合适水平为3.4mmol/L;边缘升高:3.4mmol/LS4.1mmol/L;升高:4.1mmolLo4 .HDL-C通常情况下,HDL-C水平与ASCVD发病危险呈负相关。甘
6、油三酯升高常伴随着HDL-C的降低,严重营养不良者伴随血清总胆固醇明显降低,HDL-C也低下。HDL-C降低还可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肥胖、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但也需注意,HDL-C水平过高(如2.07mmol/L版定义为过高HDL-C,与全因死亡增加相关。低HDL-C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通过药物治疗升高HDL-C并未能降低ASCVD风险,因此目前认为HDL-C不是血脂干预靶点。HDL-C1.0mmol/L时为水平降低。其他项目该指标是次要降脂靶点。是指血液中除HDL之外其他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极低密度脂蛋白、中间密度脂蛋白(IDL1LDL和Lp(a)中的胆固
7、醇,可作为降脂靶点,尤其甘油三酯升高者、糖尿病患者、肥胖者。计算公式为:非HDL-C=总胆固醇-(HDL-C非HDL-C参考标准为:理想水平为3.4mmol/L;合适水平为4.1mmol/L且4.9mmol/L;升高:4.9mmolLo2 .ApoA1血清ApoA1可以反映HDL颗粒水平,与HDL-C水平常呈正相关,其临床意义大体相似。正常人群APOA1水平多为1.201.60g/L,女性略高于男性。ApoA1升高主要见于妊娠、雌激素疗法、运动、饮酒。3 .ApoB作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高甘油三酯、极低LDL-C患者ASCVD风险干预的次要靶点。正常人群中血清APoB为0.801.10gL0
8、血清APoB主要反映LDL颗粒水平,与血清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两者的临床意义相似。Apo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判断临床ASCVD风险。ApoB降低主要见于1型高脂血症、雌激素疗法、肝病、运动及感染等。高Lp(a)作为ASCVD高危患者的管理指标。血清Lp(a)浓度主要与遗传有关,基本不受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炼和大多数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正常人群中Lp(a)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且有地域和种族差异。通常以300mg/L为切点,高于此水平者ASCVD风险增加。Lp(a)升高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冠状动脉钙化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Lp(
9、a)增高还可见于多种炎症反应、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妊娠和服用生长激素等。5.LDL-PLDL-P指每单位体积中LDL颗粒数量,可采用基于垂直梯度离心、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技术进行检测。2015年,美国国家脂质协会的血脂异常管理建议耨LDL-P作为评估ASCVD剩留风险的指标之一尤其适合LDL-C和非HDL-C已达标人群。6.sdLDL-CSdLDL被认为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亚型。正常人群中血清SdLDL-C多为0.21.4mmol/LzSdLDL-C测定有助于ASCVD风险评估及相关疾病严重程度的判断。2017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和美国运动委员会的血脂异常管理与心血管疾病
10、预防指南建议,将SdLDL-C作为ASCVD的其他危险因素纳入评估体系。7.oxLDLoxLDL作为LDL的氧化产物,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XLDL水平检测在ASCVD早期诊断、病情监测与预后评估方面均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8.RLP-CRLP是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的水解产物。空腹状态下,RLP-C水平代表极低密度脂蛋白及IDL中的胆固醇;非空腹状态下,RLP-C水平还包括餐后乳糜微粒及其残粒中的胆固醇。RLP-C可采用以下公式估算:RLP-C=极低密度脂蛋白3-C+(IDL-C)或RLP-C=总胆固醇-(HDL-C)-(LDL-C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最初批准RLP-C仅用于
11、3型高脂血症的诊断,现已批准用于ASCVD危险性评估。9.NEFA/FFANEFA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促进炎症反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NEFA有助于反映机体脂质代谢、糖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状态,对探索ASCVD,糖尿病等发病机制及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物质,血液中的磷脂主要包括卵磷脂、溶血卵磷脂、脑磷脂和鞘磷脂。磷脂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胆汁淤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力等低常见于急性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及营养障碍等。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可实现对血浆中的磷脂谱的系统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机体磷脂变化与代谢变化之间的关联,阐明相关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11.Lp-PLA2Lp-PLA2属于磷脂酶A2超家族成员,作为一种血管特异性的炎症因子,与内皮功能紊乱、斑块稳定性降低等密切相关。研究提示,随Lp-PLA2水平升高,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和无症状的ASCVD高危人群。因此,Lp-PLA2可用于无症状ASCVD高危人群的筛查。已接受他汀治疗且胆固醇水平控制较好的患者,检测Lp-PLA2水平可提高心血管病事件风险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