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选择题2016年题组1.【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甲午中日战争;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洋务运动只是对军队进行初步的西式改革,并没有全部完成,故A项错误;集权制度不一定带来有效作战指挥,也不属于军备优势,而且之前两次鸦片战争也是集权制度,但结果还是失败,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前的洋务运动中,兴办军事工业,筹划海防,建立了三支近代海军,推动军事近代化的努力收到较大成效,属于军事优势,故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外部援助,而是受到外部的侵略,故D项错误。【答案】C2.【考点】甲午中日战争一一
2、马关条约(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日本和其他国家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此时的英国仍然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头号强国,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A3.【考点】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一一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解析】“台湾割”出现在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
3、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是1858年签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故D项正确。【答案】D4.【考点】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一一瓜分狂潮【解析】表中的内容揭露西方国家在中国争权夺利。海国图志主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与这些内容无关,故A项错误;天演论主要介绍西方进化论思想,与这些内容无关,故B项错误:瓜分危言介绍西方国家在中国权利的争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正确;建国方略介绍孙中山的建设中华民国的设想,与这些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2015年题组【考点】184019
4、00年间列强侵略一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第一鸦片战争战败后,中英签署了南京条约,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英国,故A项错误;中国西南门户被迫开放是中法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法国,故B项错误;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是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而图片显示的侵略国家不只日本,故C项错误;结合图片有美、英、日、法的国旗,明显显示的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可知这次“战事”应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故D项正确。【答案】D2014年题组【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一一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戊戌变法【解析】A、B两项时期处于康乾盛世,与题干信息“欲
5、张挞伐,以浦(洗)国耻”不符,故A、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来理解材料,“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是指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启用维新派,变法图强,故C项正确;宣统帝还没亲政,清王朝就已经被推翻,与题干信息“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考点】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一一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解析】依据材料中“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信息说明甲午战后,南京条约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均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签定,故B、C项错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
6、严重,很多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故D项正确。【答案】D【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美国“门户开放”政策【解析】依据所学此时列强已经开始瓜分中国,故A项错误;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义和团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体现,该政策主要是扩大美国在华的特权,故C项正确;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不是推进而是制约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考点】(1)甲午中日战争一一威海卫之战(2)甲午中日战争一一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甲午中日战争一一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中“日舰集大
7、连湾,将袭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得出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据材料一“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无何北台陷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得出海陆交织(局处海嵋);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中“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得出北洋舰队避战不出,据材料一中“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军士露刃挟汝昌”得出将士贪生怕死,据材料一中“诸洋员请姑许乞降”得出洋员鼓动投降,据材料一中“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得出主帅指挥不力。.(2)据材料二中“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
8、,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铃制”得出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据材料二“中国复乖于应付”、“中国乃不国矣”得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据材料二“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得出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结合所学概括回答。(3)围绕“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回答: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答案】(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螭)。(2分)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4分)(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3分)(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