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五年规划(2020-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五年规划(2020-202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五年规划(2020-2024)一、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任务以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国教育现代 化2035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提质培优、 增值赋能为主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需要,利用 五年时间,实现多元化办学,逐步建成可举办五年制高职教 育,专业合理,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的省内知名中职学校。 稳定全日制规模,积极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和社会培训,学校 班级建制达到7580个,在校学生3500人左右,各类培训 年均人次达到3000人次以上。(二)具体目标任务1.优化专业建设做强做精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以系统推进课程改革为 契机,强化专业特色建设,实施品牌战
2、略,做大、做强、做 精学前教育、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特色重点专业,举办五 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实现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在同级同类学 校中处于领先地位,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紧跟市场需 求,在市场调研,企业行家和课程专家认证的基础上,积极 而又及时地开设如新能源汽车技术、高铁乘务、火电厂集控 运行等新兴专业。2 .优化教学质量系统推进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更新教学模式,形成以 学生为中心,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模式,借助信息化 手段,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和模式改革,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规范教学行为,修改原有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学督导制度、 激励制度和改革教学评价制度。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对精品资源课程的
3、开发,校本教材 的开发,形成校级及以上精品课程10门。强化专业技能。创建技能课教学的新模式,办好一年一 度校技能大赛,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技能竞赛,力争在五 年内,累计国家级技能竞赛获5人次,省级技能竞赛获奖10 人次。3 .优化管理水平实施教务处、教科研处、专业部管理模式改革,逐步由 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向专业部为主体的管理转移。优化干部队伍。坚持中层干部竞聘,完善干部的培养、 考核制度,提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青年教师,树立干 部的服务理念,实施管理精细化,提高办事效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分配和奖惩制度的改革力 度,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向优秀人才和重要岗位 倾斜的政策,不
4、断提高教职工的收入。4 .优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品位修养,促进教师发展,探索校本培 训模式,拓展培养途径,形成以培养“双师型”、理实一体 化专业教师为主的培养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 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和具有较强科教研能力、实践能力 的教师队伍,基本满足我校高级工、技师层面的教学需要。发挥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作用,倾力培养各学 科的带头人,特别是机电技术应用、学前教育、电子商务等 专业学科的学科负责人,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提升骨干教师的 教学及科研能力水平,使他们成为学校专业发展的主力军。5 .优化实训条件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公共基础实训平台的建设,实
5、 现实习实训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成高端化、智能化实 训基地。到2024年,建设设施设备先进,覆盖主要专业, 符合实习实训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需要的70个实验实 训室。校园信息化建设。以智慧校园为目标,建立健全信息化 资源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 架构具备辅助教学、科研办公和信息管理功能的校园网络, 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推进校园“一卡通”建设项目; 构建以应用文献和教学资源库为馆藏特色的图书馆,全面提 高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积极推动档案数字化工作,规范各 类档案的建立和利用。6 .优化校园文化凝炼“精神”
6、,凸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促进就业为 宗旨,服务发展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恪守“明德正行,崇 雅求精”的校风和“笃学、励志、求实、创新”的校训,形 成具有优良的教风学风、浓厚的教研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 丰富的文化生活、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学校德育工作切实做好“六个一”工程:构建一个网络 化、信息化、一体化的全员德育管理体系;开发一套德育校 本教材;组建一支德育(教学或管理)研究团队;实施一个 “名班主任”培养工程;构建一个稳定的毕业生就业网络体 系和就业基地群;打造一个品牌式德育典型案例。二、存在问题(分析原因)1.学校专业设置相对落后于社会需求,不能适应新时代 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
7、现设置13个专业,其中学前教 育为省品牌专业,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口腔修复工 艺专业为重点专业,但企业需求智慧智能制造型的人才,由 于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实训设备等方面原因,教学内容和技 能训练还停留在基本的加工制造方面,还不能适应社会和企 业的需求。2.校企合作中,存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执行不力的情况。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招 工时不限制人员学历、职业资格,因为没有用工审报审批等 类似的制度要求,也没有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的制约方式,故企业为了降低用工成本、追求经济效益等方 面的原因,将招工门槛降到最低,导致学校招生被动、企业 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
8、,合作不顺畅,造成职业培训效果 较低。尽管出台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6部门也 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关于全面推行企 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 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但在实践过 程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学校热情高于企业”。主要原因在 于学校找实习单位很难,除了对工人需求量大又不怎么需要 专业技能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外,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实习学 生,但是国家又规定职业院校学生必须实习。3,缺乏激励政策,企业积极性差。目前最大问题是企业 不愿接纳学生实习,一方面,接受了国家也没有相应的激励
9、政策资金,另一方面,不接受也不会面临处罚。何况学生去 实习,必然占用企业的工作岗位,而学生工作进度慢,在规 定时间内就无法完成订单任务,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没有 足够多的激励措施情况下,且没有对配备师傅等方面没有任 何制度要求,也就没有配备相应师傅进行实质指导,都是按 一般员工进行统一管理,学生学到知识的多少就看学生个人 的观察力和领悟力。企业以经营为主,不可能专门为实习生 进行指导,只能搭配岗位开展,而培养的学生因技术原因, 难以签订协议留在企业,且在实习方面企业没有落实激励政 策,企业积极性差。4.学生期望值过高,开展实习后积极性不高。受当前经 济物质条件及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对自身定位不
10、准确,学 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 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待遇期望值过高。在实习的前期,学 生因为新鲜感对实习还有较高的积极性,但新鲜感消失后, 大部分学生感到的是不适与疲倦,心理落差大。5,投入少,学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办学经费捉襟见肘。 目前经费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产业转型升级、学校档 次提高和学生技能水平提升等所需实训设备经费还有较大 缺口。在国家出台的新型学徒制政策方面,仅有对学生的补 贴,对学校和企业的要求,但是在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工学结合等扶持学校发展方面并没有给予有力支持,县是财 政薄弱县,单靠地方财政渠道,不能很好的完成学校提档升 级和推进
11、新型学徒制改革。6.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和专业 教师缺乏,尤其是高技能型教师,教师缺口较大,远不能满 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每年的国家级、省级教师培训,还 局限在高职院校或中职示范校内培训,没有真正到企业实践, 另一方面,学校教学任务较重,每年只能安排个别的少数几 位教师参加企业实践。三、工作措施重视党建工作,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以统领学校发展 全局。抓住新时代教育大发展的新机遇,坚持立德树人,推 进职业教育改革,统筹谋划,精准发力,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着力破解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制约因素,把核心价值观教育 与师生思想教育有机融合,完成职业教育招生任务,确保中 职毕业生定向就
12、业。加强职教宣传,制定年度宣传方案,办 好职教周活动。积极探索中职校长教师培养培训新模式,鼓 励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建立合作团队,努力打造“双师型” 中职教师队伍。广泛开展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弘扬劳模精 神和工匠精神,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操守,积极组团参 加全省、全国大赛,做好大赛指导教师培训,全面提升大赛 成绩,深化职教改革强化内涵发展,大力提升我校教育教学 质量。1.校企合作促进工程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依托岗位能力需求,结合本校教 师队伍现状,在委员会指导下与企业技师共同制定双师型 教师队伍认定标准实习实训教学评价标准现代学徒 制岗位标准毕业生分专业综合素质评定标准,具体从 校内实训教学、
13、校外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四方面 进行评定,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商、共教的培养制度, 注重多元制教育培养,深入宣传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高地新政策,扩大3+2招生规模,打造合格工匠,提升毕业 生就业质量。建设电子商务、航空服务专业、高铁乘务、新能源汽车 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实现学生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有效衔接; 完成3D打印等实训室的升级改变工作,能够承担更高精尖 的3D打印等任务。发挥联盟牵头学校的带头作用,开展以 “资源共享,共育英才”为主题的五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研讨活动,通过各成员学校实地调研及对该专业岗位能力分 析,修订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岗位需求,通过校企
14、联合,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共同创建“教学工厂”和校本教材,增强毕业生适应岗位的 能力。学校实训基地对接企业车间,大力推行“车间进学校, 学校进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交流平台。按照专业 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 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课程融通。努力引进国内12家著名的智能制造类和电子商务类 企业,创建“教学工厂”,把学校教学和企业环境紧密结合 起来,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工厂生产环境。将教学环境和企业 环境融合在一起,让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在 生产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现场管理能力、职业意识 和职业素养,在生产实践中要求
15、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 平,不断超越自我。大力开展新技术技能培训,支持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校 内校外实训基地、职工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基地等。深化校 企合作、产教融合,创办*商学院(或*国际学院),大规 模开展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坚持多元化办学,探索成立校外 培训行业协会,实施“片长制”管理新模式,对校外培训机 构负责人进行创业培训,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社会培训I,到 2024年,实现年培训目标3000人。2.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形成“明德正行 崇雅求精”的校园文化,塑造优良的 校风、教风、学风;探索文化融入商业的模式和途径,营造 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校园,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16、。(1)环境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我校各个专业的优势, 建立完善校园展馆、宣传橱窗、雕塑、绘画等人文景观;以 绿色植物造景为主,园林小品为辅,适当设置景点、标语、 画廊,优化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内涵。(2)精品文化建设。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进一步完 善学校技能大赛等校园品牌文化活动;每年有计划建设1-2 个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推出学生社团特色活 动,打造几个有重要影响的著名社团。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 源,组织“兵法城、魏氏庄园一日研学活动”,将中华传统 文化和古代兵学文化体验融入学习和生活中,完成素质锻造 的重要一课。(3)精神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和谐校 园的创建活动;举办文化、心理健康等系列讲座;建设集网 络信息、视频、广播等其他校园主流媒体为一体的校园电视 台;举办以学校重大活动为契机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红色 文化传承活动,组织参观渤海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