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总第88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总第88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总第88期)2023-01-18资溪县加快“两山”高水平转化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近年来,资溪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了从“资源保护-核算评估-产业培育-金融赋能-反哺生态(产业)”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链条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资溪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先后荣获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一、聚焦绿水青山“全域化、全民化”,厚植“两山”转化本底。一是强化源头保护。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63
2、0.8平方公里,占全县陆域面积50.56%。创新落实“河(湖)长、林长+警长”生态综合执法机制,为绿水青山提供长效保障。二是全域推进治理。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年均造林绿化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前三。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1.值)达90.74,排名全国前列。三是全民共建共享。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四级”环境管护机制。持续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示范庭院创建,实现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同步美、全域美。二、聚焦绿水青山“可量化、资产化”,夯实“两山”转换基础。一是明晰资源产权。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二按照“到企”“到户”的原则,落实生态资源统一确权登记。
3、二是核算资源价值。在全省率先开展县域GEP图斑级精算,参与起草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规范江西省地方标准,完成GEP一张图平台框架搭建。2020年资溪县生态产品价值达366.3亿元,是当年生产总值的8.1倍。正在编制2021年GEP精算报告。三是规范资产交易。成立生态资产(产品)交易中心,出台资溪县生态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开展生态资产产权和生态产品交易。截止2022年,生态资产交易平台完成交易4.29亿元。三、聚焦绿水青山“产业化、融合化”,拓宽“两山”转换路径。一是壮大绿色工业体系。按照“产城景”融合发展思路,打造了面包食品产业城、竹科技产业园两大生态产业园,全力构建产业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
4、条生态化的绿色工业体系,吸引了福建圣农集团多次增资扩产,以“竹业第一股”双枪科技为代表的竹行业前十龙头企业,有5家落户资溪。面包食品、竹木加工正朝着百亿、50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二是提升生态旅游质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建成大觉山5A级景区,大觉溪、真相乡村、御龙湾和野狼谷等4个4A级景区,形成“1+4+N”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深入推进“旅游+”多业融合,培育森林康养、精品民宿等新业态,全县森林景观利用达到38万亩,清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三是绘出现代农业新景。依托生态天然屏障作用,促成圣泽白羽肉鸡祖代鸡场项目落地,自主培育的“圣泽901”新品种在资溪首发上市,
5、构建以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以抚州林业“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林笋、林菌、林药等林下经济,全县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62万余亩,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同时,注册“纯净资溪”区域公用品牌,统领各类生态产品,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四、聚焦绿水青山“金融化、价值化”,增添“两山”转换活力。一是推动资源整合。设立生态资源收储平台,实现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目前,已收储山林22余万亩,河湖水面5000亩,闲置农房等生态资源资产20余项,总价值超过20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0亿元发展生态产业。二是创新绿色金融。鼓励每家金融机构至少创新1种生态权益类融资信贷产品,颁发全国首张林下
6、经济收益权证,在全省率先落地“林权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林业碳汇权益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森林赎买抵押贷款”荣获全省金融创新一等奖。目前,全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项贷款余额34.55亿元,占比居全省前列。三是防范化解风险。成立林权代偿收储担保平台,出台资溪县林权代偿收储担保管理办法,化解林权抵押不良贷款5480万元。成立纯净资溪生态产业协会,吸纳180余家生态企业入会,吸引低成本信贷资金投向生态资源培育和绿色产业发展上,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良性转化、可持续发展。五、聚焦绿水青山“制度化、常态化”,完善“两山”转化保障。一是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将GEP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
7、核算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以绿色考核“指挥棒”倒逼“两山”转化。二是深化“两山”理论研究。围绕建设全国“两山”理论转化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建设“两山学院”,创新实施“智汇资溪”行动,推动南昌大学资溪学院落地,全力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引领样板之地。目前,到“两山学院”参加现场教学达30余批次2100多人。三是坚持“双碳”目标引领。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省质标院等8家科研院所,共建“抚州(资溪)碳中和实践创新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域碳盘查工作,入选全省“双碳”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名单。2022年全县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1415万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广
8、“绿宝”碳普惠制,个人碳币贷授信1196.8万元,发放林业碳汇权益质押贷款1.95亿元。临川区探索“事业留编,企业用人”新模式助力企业发展临川区针对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首位和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引才难、留才难等问题,创新实施高素质人才助企工程,采取“事业留编,企业用人”模式,将专业对口的硕士以上学历高素质人才考录至区内事业单位,安排到企业挂职服务2年,打通企业与事业人才互通渠道。2022年,招录的9名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带事业编制到自立环保、安通新材料、银涛药业等企业工作,开展技术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科研服务,帮助解企业业关键技术难题,着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企业高质
9、量发展。一、精心布局,按需引才,确保“人岗相适二专门成立调研组,深入园区各大企业,了解企业需要哪些专业人才,急需解决什么技术难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等单位结合企业所需和全区各事业单位编制现状,充分研判论证,有针对性的确定招录岗位,确保企业用完后回本单位也能有用武之地。这种人才引进方式按照事业编制引进方式招录的人才,录用后先到企业服务2年,服务期满后,人才可自由选择返回事业单位,也可继续留在企业工作,让其在合适岗位发光发热。二、精准保障,落实待遇,确保“心无旁鹫”。高素质人才录用后,按照从快从速的原则,第一时间办好录用上编手续,
10、让他们带事业编制进企业工作,让人才安心、放心、舒心。同时,为让引进人才尽快适应新的岗位,采取“一对一”导师制培育方式,为每名驻企服务人才确立一名企业高管或技术总监作为导师,手把手“传帮带”,解决人才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着力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管理、有专长、了解企业、服务企业的优秀人才。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的好,制定出台了临川区人才分类认定目录和临川区人才政策待遇包,将引进人才分为3大类9个层次,量身定制了14个政策待遇包,包含研发奖励、生活补贴、购房补助、住房保障等,给予人才最丰厚的“政策待遇”并落实保障。三、精确考核,激发热情,确保“才尽其用工明确应聘人员录用后在聘用岗位的最低服务年
11、限为5年(含在企业挂职服务时间),其中第一年为试用期。应聘人员录用后原则上在企业挂职服务2年,服务期满后再回聘用单位工作。如其本人自愿继续在企业工作,经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和聘用单位同意,可再延长1年挂职服务。最长可达三年的挂职服务期让人才有了“过渡期”和“缓冲期”,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确保招聘的高素质人才能在临川长久服务、持续发光发热。为充分发挥好人才考核“指挥棒”的正向激励作用,制订了派驻人才“双向考核”制度。一方面服务企业制订绩效管理办法,对派驻人才进行日常考核,并根据工作情况和考核结果确定其绩效奖励等次;另一方面由区委人才办牵头,每季度到企业实地察看,形成考察报告,向
12、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试用期满后结合企业日常考核情况与考察报告,形成年度考核报告,对派驻人才进行“综合打分”,考核结果作为驻企服务人才评先选优、表彰奖励、职称评聘等重要依据。通过监督考核,有效督促驻企服务人才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发展成长注入活力。广昌县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特聘“名誉董事长”制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动力近年来,广昌县创新实施能人帮村战略,聘请创业成功人士、离退休干部、知名人士、乡贤、专业技术人员等优秀人才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名誉董事长”,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中人才匮乏、信息不通、销售不畅等问题,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截至2022年底,全县4
13、7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260余万元,同比增长14%,培育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万元强村13个,其中100万元以上村3个。一、创新引育机制,“固巢养凤二一是明确选聘对象岗位职责。出台广昌县特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名誉董事长”的实施方案,组建专题调研组深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乡贤企业,充分了解双方需求。“名誉董事长”主要从创业成功人士、离退休干部、知名人士、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中选聘,实行聘任制,聘期为2年,不领取任何报酬,参与工作但不干预,主要担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参谋员、指导员、服务员、宣传员。二是构建科学管理服务体系。该县构建起一套“三联”管理服务体系,乡镇牵头联系”名誉董事长”开展工作,安排
14、一名班子成员作为服务专员;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其直接联络员,每月至少向其通报一次运行情况;县委组织部适时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工作难题。三是建立动态管理激励机制。及时了解“名誉董事长”工作开展情况,推行积分制,根据积分确定人才认定等级。表现优秀的,给予全县表扬,适时推荐参与市级以上各类评优活动;连续两年以上获得表扬的,纳入广昌县高层次人才联谊会会员,并作为优秀人才享受相应人才政策。对于三个月积分为零的,给予及时解聘。二、坚持精准匹配,“引凤还巢二一是建立人才动态数据库。为做到精准选配,该县对人才群体开展拉网式摸底,开展莲乡优秀乡土人才评选活动,修订莲乡在外乡贤名录,建立起人才动态数
15、据库。二是建立按需选派制度。按照村“两委”推荐、乡镇党委集体研究、组织部门考察的方式,结合人才学历年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因素,按需选派名誉董事长,缺技术,就选派技术骨干,缺资金,就找资金专家。三是加强宣传精准对接。加强对内、对外政策宣传,全县71名乡贤踊跃报名,以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等部门,从经验管理、总体思路、职业技术等方面,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考核,根据“双向选择”原则,最终确定47名特聘“荣誉董事长”,其中,企业人才23名,涉及物流、光伏、电商、食品加工等领域;技术人才24名,涉及特色种养殖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实现人才和资源的精准对接。三、激发创
16、新活力,“百凤斗艳一是“授之以渔”。充分发挥“名誉董事长”在产业规划、技术技能方面的优势,指导村集体产业升级。如该县通过县里选派退休农技干部到企业担任“名誉董事长”,解决杨溪乡杨溪村500余亩水稻田缺少生态种植技术难题,推动稻田产业进一步升级增收,该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二是实行“一村一策”。该县为无集体经济产业的村聘请当地成功创业的企业家担任“名誉董事长”,为各村制定“一村一策”发展计划出谋划策。在“名誉董事长”的带动下,在外乡贤累计返乡投资项目40余个,直接拉动村级集体经济上游产业链投资2000余万元,扩大水果玉米、水稻制种等特色种养植面积达3000余亩,帮助销售“水果莲”、金丝皇菊、蜜桔等农产品达100余万斤。三是实行“村企联姻二实施“村企联姻”行动,发挥资金技术优势,“名誉董事长”组织建立林下经济产业园,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与企业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实现多方共赢。产业园主要种植林下中药材岗梅、黄精、茯苓和食用菌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