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学院“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之一,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贯彻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3)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课程建设,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课程建设成绩“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强化课程管理,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一)课程体系逐步优化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行业企业和高校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修订),根据行业企业需求设定培养目标,依据岗位或岗位群需要确定培养规格,依托行
2、业企业需要开发专业核心课程。统筹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确保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行业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经过几轮调整,理工科专业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600学时以内、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稳定在30%以上,文科专业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稳定在20%以上,各专业选修课比例均达总学分的10%以上。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核心、技术逻辑体系为主线,构建了以筑牢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强化职业技能与专业技能为目
3、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了“平台+模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平台化,注重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满足行业发展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独立设置实践环节)模块化,注重赋予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二)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凝练教学模式。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本着“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理念,以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载体,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重点,探索校内与校外、理论
4、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内容和行业职业标准对接,“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逐步深化。更新教学内容。本着“实用、有效、先进”的原则,打破学科体系壁垒,面向职业和实践,紧跟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将学科最新成果、行业企业实用先进技术引入课程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应用性改变。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使人才规格更有效对接企业岗位需求,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面向行业和地方的特色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直接参与课程设计与教学,立项建设创新课程28门、校企合作课程12门,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衔接。鼓励教师采用现代教育
5、技术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学校建有B1.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推动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和优质资源的共享,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256门课程实施了网络资源共享,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线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考核实行命题计划制度。强化过程性考核,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针对性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依托地域特色资源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公共体育课实行俱乐部教学改革,实现学生对俱乐部、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的自主选择。计算机基础教育课
6、程按专业类设置授课内容,有效支持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接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改革教师教育课程,使学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S)课程管理不断加强规范课程管理机制。先后出台了学院选课管理办法、学院教学违规与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优质网络视频公开课纳入通识教育选修课实施办法、学院关于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若干规定、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了学院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标准、学院创新课程建设标准、大学英语课程分层次教学方案等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加强课程文档建设。所有课程均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教学大纲,教师按照大纲要求开展
7、课程教学和考核。在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中,都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情况良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了教案、讲稿、任务书、教学进度表等课程教学文档建设。(四)课程建设水平提高重新构建了“合格课一重点建设课一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架构,推进课程建设重心下移,加大专业核心课的培育力度,以项目立项的形式,推进课程改革和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十二五期间,评选校级合格课281门、校级优秀课57门、校级精品课20门,评审立项建设校级重点建设课137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0门、校级创新课程28门。唐宋词鉴赏课被确定为首届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高等数学系列课程、大学英语课程、计算
8、机基础教育课程通过了专家组的专项评估。紧密结合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需要选用教材,确保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同时,资助出版校本教材和校企合作教材25部,C#程序设计案例教程被评为“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教材奖)一等奖,铁人精神十讲校本教材被思政司列入高校德育成果文库。建成智能化题库8门。“十二五”期间,我校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资源,特别是网络教学资源尚不丰富,利用率较低;选修课开出不足,制约了学生的选课,不能较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改革有
9、待深入;课程建设总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时期,我校将继续大力加强课程建设,落实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学校现有办学条件和实际,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基本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程资源、深化课程改革,通过课程建设,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我校整体教学水平。三、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继续将课
10、程建设工作作为我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点来抓,以合格课着眼准入管理,以重点建设课程强化过程管理,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提升质量、强化优势,以校本课程建设凝练特色,着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资源。到2020年,全部课程达到合格课程标准,通过重点课程培育,建设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含精品视频公开课、小规模在线开放课程)40门左右,校本特色课程(含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创新课程)30门左右,力争建成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含精品视频公开课、小规模在线开放课程)3门左右。以精品课程为引领,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使全校课程建设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重新构建以能力为本、学科交叉与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11、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重视人文情怀、重视实践应用、重视个性发展、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课程模块。积极构建与新型教育模式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平台,加大课程资源库建设,加强网上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推动我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四、建设任务(一)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进一步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创业为导向,按照科技发展水平、产业发展需要和行业(职业)标准,整合相关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和实验实践课,协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深化公共课教学内容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将
12、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根据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及开设后续课程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切实满足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需求。加强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创业基础等课程教学内容与专业的适用性,做到教学目标与学生所在专业培养目标一致。优化通识选修原有课程模块,增加创新创业类课程和区域特色科技文化类课程,加大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引进和本土化改变。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按“实用、有效、先进”原则,紧跟行业领先企业和岗位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应用性改变。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及时将学科发展与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
13、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重点面向应用改进理论课程教学,强化应用性知识的传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二)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做”为核心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核评价的一体化改革。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更新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互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结果导向的教学设计,鼓励实施行动导向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将鲜活案例转化为教学素材,融
14、入课堂教学。专业课程中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的覆盖率达到60%以上。以学生学习为核心,鼓励学生探究、体验、合作等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观点、产生独特见解。延伸学习空间,突破传统的校园课堂教学,将教学延伸到课外、行业企业和互联网。在科学合理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互联网+课堂”,运用好网上课程教学平台,推动MOOCs、SPoC建设,实施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推进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探索我校教师讲授理论部分、企业人员讲授实践部分的“嵌入式”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三
15、)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改革不断深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化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考核形式多样化,做好过程考核记录。通过过程性考核,加强学生日常学习管理,促使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中来。加强终结性考核的有效性,减少客观题分数比例,设置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考试题型设计要不断创新,考核内容要宽厚兼容,考试方式要灵活多样,重点考核学生利用知识、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加快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做好课程标准建设。对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修订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规格的具体指向。见习、研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单独制订课程标准,依据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做好教材建设。
16、各院(部)以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建设需求为导向,做好教材选用的管理,立足教材的先进性和适用性,积极选用获国家或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国家或省规划教材,进一步提高近三年出版的优秀教材使用率。深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改革,支持教师与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并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自编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案例和习题集等。“十三五”期间拟资助出版教材10部左右,力争有1一2部主编或参编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做好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更新学校网上教学资源内容,吸引更多师生利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将国家优质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加强对现有课程建设项目的监督与检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重立项、轻建设的问题。(五)组织好实验实践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减少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