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品质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品质的指导意见.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XX市教育局关于全面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品质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为破解我市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通过集团化办学、乡土化发展、“小而优”学校创建等策略和路径,切实解决我市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滞后问题。现就全面提升我市乡村小规模学校(指学生数不足200人的初中、小学和教学点)办学品质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明晰思路目标全市以创建“小而优”乡村小规模特色学校为目标,聚焦课程、师资、环境、管理等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要素,坚持资源配置优先满足,资金待遇优先保障,项目带动优先安排,力争
2、通过3至5年的创建,整体提升XX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小规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环境更加优美,师资更加稳定,保障更加有力,管理更加精致,特色更加鲜明,质量明显提升。所有小规模学校都建成生态优美型、情感交融型、自由本真型的温馨乡村学校、精致乡村学校、“小而优”示范学校,努力为乡村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为乡村振兴贡献教育力量。二、优化布局规划L准确把握布局要求。农村学校布局既要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要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既要防止过急过快撤并学校导致学生过于集中,又要避免出现新的“空心校”。原则上小学13年级学生不寄宿,就近走读上学,路途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3、;46年级学生以走读为主,在住宿、生活、交通、安全等有保障的前提下可适当寄宿。2 .科学制订布局规划。在人口较为集中、生源有保障的村单独或与相邻村联合设置完全小学;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的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小学,满足本地学生寄宿学习需求。3 .妥善处理撤并问题。学校撤并原则上只针对生源极少的小规模学校,并应有适当的过渡期,视生源情况再作必要的调整。要严格履行撤并方案制订、论证、审批、公示等程序,并切实做好学生和家长思想工作。撤并后的闲置校舍应主要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三、提升办学品质4 .建设“小而美”的校园。一是要保底。要
4、根据国家和XX省关于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装备配备标准和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要求,按照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改善办学硬件、配齐教育装备。要优先、高标准建设小规模学校网络和信息化设备,满足小规模学校网络资源教学、专递共享课堂的需要。二是要创特。在学校硬件改造过程中,要结合乡土特点、民族特色,将学校建成乡村风景。在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中,实行“2+X”建设工程,全市所有小规模学校都要建好“最美教室”和“最美阅览室”;然后根据学校地域特点,一校一案,选择民族校园、儿童之家、体艺中心、田园风光、劳动基地等12个项目建设特色校园,将乡村学校建设成为传承乡村文化的高地。所有小规模学
5、校在建设中都要紧扣“温馨”主题,聚焦温馨校园、温馨关怀、温馨班级、温馨课程、温馨课堂、温馨食堂、温馨宿舍、温馨菜园,把小规模学校创建成乡村最有人文气息的地方。5 .推进“小而特”的办学。一是打造乡土课程特色。实施本土化教育,将小规模学校同一方水土的生命、生活、生态联系起来,将地方、环境、社区中的教育资源融于各门课程,探索既现代又田园的教育,形成乡土课程体系和乡土教学方式,践行天地人和谐、教学做合一、家校社共育的大教育观念。二是打造乡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本地本校各方面的文化资源,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推动形成具有鲜明本土化、校本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6、和校园文明。三是打造乡土个性特色。实施“1+N”特色打造工程,“1”即课堂教学常规,按照XX市教育教学常规管理40条达到高标准要求,“N”指经典诵读、乡土体艺、乡村劳动、山水田园、留守关爱等项目,学校从中选择一项作为特色项目,持续坚持,形成学校“1+1”学校育人亮点和提升点,实现一校一品的优格局。6,培育“小而专”的队伍。一是稳定专业师资。选派年轻有活力的青年教师担任乡村学校校长,并实行跟踪培养、梯级培养,对口支援、对口指导,达到培养一人,办强一校的目的。继续实施农村教师招录补充计划、银龄计划,实行小规模学校教师编制倾斜政策,满足数量;推行集团联教、区域走教、资源网教,补充薄弱学科和特色需求,
7、优化结构。二是开展专题研训。继续实施新招录教师素养培训与竞赛活动,实施“三双”帮扶活动,推行集团教研联动制度,开展城乡对接“送教”行动,落实小规模学校专题视导行动,多渠道全覆盖提升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水平。实施名优教师智援“小而优”学校送培活动,培养一批职业精神牢固、学科知识全面、专业基础扎实的“一专多能”乡村教师。三是实施专门保障。学校要保障教师必备的生活条件,让教师能安稳从教;要倾斜待遇,落实乡村教师工作补贴和交通补贴,在职称评聘、荣誉表彰上优先,让教师安心从教;制定小规模学校校长培养晋升制度,设立小规模学校名师工作室,畅通校长教师专业成长通道,让教师安于从教。7 .追求“小而精”的管理。一
8、是精细管理。要发挥“小”的优势,做实日常管理、做美空间管理、做暖人文管理,目之所及人在中央,行之所至皆为育人。要探索“小”的创新,在办学模式上要探索幼小一体化办学;在课后服务上要探索大班制、乡土化;在培养目标上要立足乡土,放大格局,培养乡村社会现代的小公民、小乡贤、小先生、小记者、小卫士。二是精致教学。要充分发挥小规模学校优势,积极探索小班化、乡士化教学模式,坚持“个性化学、定制化教”的教学理念,实现“面向每一个,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培养目标,做到“一生一策,精准施教”;坚持走进自然、深入实践,实行体验式教学,本真式学习。三是精心呵护。要为生活而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自主发展和终
9、身成长,引导他们树立从小勤奋学习、长大立志报国的人生理想。要为情感而育,要通过真心关爱,填满留守孩子缺失的爱;要通过温馨活动,增进学生对学校、对乡村、对家乡的感情,让“乡愁”成为学生最温暖的回忆,让学生走出家乡、不忘家乡、振兴家乡。8 .探索“小而新”的实践。一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强教育信息化运用研究与培训,提升小规模学校应用网络及信息资源的能力与水平;实施“专递课堂”,推行“共享课堂”,弥补小规模学校师资结构不优的问题;实施网络资源推送,区域课程共享,弥补小规模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实施集团网络空间共学共研,弥补小规模学校知识更新不快的问题。二是鼓励联盟办学。鼓励小规模学校组建联盟,同质研究,
10、向外借力,开阔眼界,以课题研究带动办学水平提升,以项目成果提振办学信心。三是助力乡村振兴。要不断提升学校与村庄社会的互动关系,发挥学校在村庄文化建设、村民家园归属感、村庄文化认同感建立中的功能与作用,激发村庄活力,把乡村教育办成“在农村”“富农村”“为农民”的教育。四、强化生态保障9,坚持优先发展。市教育局成立小规模学校办学品质提升工程领导小组和协调小组,对小规模学校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优先解决,项目经费优先安排,资源要素优先配置,切实破解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乡村教育发展不充分的问题。要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优先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执政为民,牢记初心,不辱使命。10 .强化经费保障。切
11、实落实对小规模学校按200人拨付公用经费和按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政策,提高小规模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水平,确保学校正常运转。设立小规模学校办学品质提升工程和集团化办学项目经费,对课题研究、办学成果、评价先进予以一定经费补足。11 .实施集团办学。乡镇(街道)要在全市集团化办学的框架下,实现辖区内小学一体化集团办学,有两所中心小学的,要合理组建办学集团。发挥好优质学校、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同步课堂、公开课、在线答疑辅导等方式,促进小规模学校师生与优质学校师生共同在线上课、教研和交流,提升小规模学校工作标准和教育教学水平。12 .分层评价激励。建立和完善小规模学校质量监测和督导评估机制,教育督导部门要为每所学校配备责任督学,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充分发挥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和限期整改制度的作用;逐步实行小规模学校与集团校捆绑评价,实现带领效应;鼓励小规模学校创新学生评价,以个性化评价引领学生个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