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9517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我省各级政府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从机制上保证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建设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同步。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顶层设计,成立由省文化厅牵头、25家单位组成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带动全省各市、县开始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相继制定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我省公共

2、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健全财政保障机制,全省文化事业费财政拨款从2011年的I1.3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9.1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财政拨款及占财政支出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初步建成。“十二五”时期,我省基本实现省、市有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县市区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有文化活动阵地的目标,覆盖全省的省、市、县、乡和村的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截止2015年底,全省建成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90个,文化馆(艺术馆、群众艺术馆)97个,博物馆11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125个,行政村和城镇社区

3、文化服务点(含农家书屋)13918个,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队近千个,激情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点2000多处,相对固定的群众文化活动队伍20000多支。大力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公共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2014年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全省乡镇的全覆盖,目前所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均己建立电子阅览室。2012年全省提前三年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三)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继续开展公益性演出、展览、培训、辅导等传统服务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服务渠道,增加服务内容,公共文化服务吸引力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全省文化部门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

4、)、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等“四馆一站”已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大力组织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厦门、三明、福州先后成功入选,推动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工作得到进一步提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2004年创立至今的“艺术扶贫工程”开创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厦门“社区书院”集居民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于一体,成为我省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率先在全国设立村级文化协管员,目前在聘协管员达14800多名,已覆盖全部行政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全省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活力明显增强。(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日益丰富。积极培育和打造群众文化

5、活动品牌,群众文体队伍呈遍地开花之势,涌现出诸如福州“激情广场大家唱”、厦门“书香鹭岛活动月”、莆田“我的舞台我的梦”、龙岩“文化惠民周周有戏”、宁德“中国微演艺”等一大批知名品牌,惠及城乡广大群众。着力拓宽公共文化供给主体和手段,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一些民办文化机构得到扶持发展,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公益性惠民演出,2014年全省77个国办艺术团体组织公益低票价演出11320场,受益群众约858万人次。加强文化艺术精品创作与生产,推出了闽剧林则徐复出、莆仙戏叶李娘、杂技情景剧平安号、大型舞剧丝海梦寻、畲族舞剧山哈魂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艺术创作生产

6、呈现可喜的新气象。二、存在问题(-)公共文化服务城乡短板有待补齐。虽然我省公共文化设施基本实现了按行政层级“全设置”,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发展不均衡,沿海、城区的相对较好,内陆山区、乡村的相对薄弱。一些县区的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设施设备比较落后,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设施简陋;现有的公共文化设施中硬件达到现行部颁标准的比例不高;部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不够合理,设施建成后被挪为他用等问题仍然存在。(二)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亟需加大。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经费基数低,历史欠账多,财政投入的增长与文化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差距。一些地方公共文化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地方配套经费没有

7、落实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县区政府的财政投入主要集中于添置文化设施,对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群众活动的经费明显不足;一些乡镇的文化投入没有纳入经常性财政预算,由县财政视情拨付,有的村级开展文化活动主要靠跑单位、拉赞助,文化投入经费得不到有效保障。多元化文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社会化资金投入较少,激励政策不足,政府有限的资金难以满足公共建设的实际需要。(三)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仍需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存在供不应求、供非所求问题。随着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升,但现有供给能力难以充分满足需求。目前为群众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还是由政府部门指定或安排,事先并没有对群众文化

8、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提供的一些文化产品群众并不满意,群众参与程度有所下降,造成了文化资源和资金投入的浪费。比如,部分送下乡的文化产品遭到群众冷遇,“农家书屋”部分图书长期闲置,“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在一些地方一些场次观众较少等。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四)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缺乏。部分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为上个世纪定编,已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公共文化工作的需要。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还不同程度存在“在编不在岗”、“专干不专”现象,村级文化协管员也多是村委会人员兼职或志愿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同时,大多数基层文化单位缺乏稳定的专业化队伍且待遇偏低,人员年龄

9、偏大,观念相对落后,知识结构陈旧,能力和素质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建设的开展。(五)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还需完善。虽然我省建立了由省文化厅牵头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但公共文化服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各个部门拥有一些公共文化设施、队伍和资源,往往是各自为政、自成一体,协调和统筹的难度较大。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的现象仍具有普遍性,长效服务运行机制未能有效建立,一些公共文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由于运营管理力度不足,使用率偏低甚至闲置,公共文化资源没有实现最大社会效益。三、意见建议(-)夯实基础,推动城乡均衡发展。要把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作为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10、设的重中之重,着力补齐短板,推进落实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实施标准(20152020年),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合理配置城乡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配置。要大力推动苏区、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编制专项规划,加大帮扶力度,力争较短时间内使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明显改善。要把农村作为文化财政投入的重点,不断提高对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补助标准,弥补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欠账。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在村居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将加强村居文化建设纳入民政工作职责,做好村居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和督促落实,不断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增强村居文

11、化教育功能,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二)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支持。要积极探索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在保证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资金的同时,逐步将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为公共文化服务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和运转提供财力保障。要努力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制定并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相关政策,采取购买服务、委托承办、项目外包、税收优惠、鼓励捐赠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社会资金对公共文化的投入明显增加。(三)因地制宜,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建设,充分

12、发挥文化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要加强对群众文化需求的调查研究,建立文化产品的效果评估机制,针对社区居民、农民、外来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多元化的内容建设及服务供给,不断增加公共文化产品的吸引力。要深入挖掘我省丰厚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如朱子文化、闽都文化、海丝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等,将其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发培育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公共文化特色品牌,使这些资源焕发现代活力,服务现代生活。(四)强化队伍,提供专业人才支撑。省政府及机构编制部门要科学合理配备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机构人员编制,并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对实行免费开放后工作量增如,现

13、有编制难以满足需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当合理增加人员编制。要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管理和使用,落实2010年中宣部、中编办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中心)编制配备不少于1至2名,规模较大的乡镇可适当增加”的要求。要重视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人才,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加强公共文化人才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五)深化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统筹推进的协调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和提高牵头单位的协调效能。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孤立、用途单一的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人财物统筹使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合理布局大型文化场馆、标志性文化设施和群众日常生活文化“绿地”,处理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使用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