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思路.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8923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思路.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思路一、建设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与区域优势产业集群高度融合的高水平专业群,深化“三教”改革,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教育课程群,构建开放共享教学平台,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升专创教育和技能大赛竞技水平,深化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在绿色化工、宜居建筑、扶农电商、智能装备制造、文旅康养、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等领域,面向在校生和社会人员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至2025年,建成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4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由14

2、个增加至25个、订单培养由106个增加至129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35个增加至45个,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200项,为成为社会服务贡献度高、社会满意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打下坚实基础。二、建设思路围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建设任务,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工程,聚焦石油化工、建筑、农产品服务业的产业高端,重点打造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3个高水平专业群,辐射带动其他3个专业群协同发展;深化“大思政铸魂,职业标准培能,五育并举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结合育训融合、德技融合、赛教融合

3、、专创融合等方式,建设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教育课程体系;推进中高本协同培养,深化“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学分认定与转换改革、开展“学分银行”试点,拓宽人才培养通道。三、建设举措(一)深化“大思政铸魂,职业标准培能,五育并举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一围绕绿色化工和氢能、港口物流、文化旅游、大健康、建筑业和现代农业六大优势产业,聚焦聚焦石油化工、建筑、农产品服务业的产业高端,重点打造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辐射带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等其他3

4、个专业群的建设。根据岗位群特点和职业标准,优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链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重新建设、调整实训基地,搭建共享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平台,探索案例教学、项目导向、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打造结构合理、德技双磬的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一一推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不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积极开拓与其它世界500强企业、行业标杆企业的深度合作,深化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共建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模式,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不断融合产业高端的新技术、新技能、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一一实施技术

5、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工程。推进育训融合、德技融合、赛教融合和专创融合。一是将培育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素养与培训融合,实施“1+X”证书制度;二是将育德和修技融入人才培养专业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围绕德技并修的目标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新时代美育实施方案和新时代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美育教育、劳动教育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三是坚持赛教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大力推进技能竞赛制度化建设,构建以校级技能竞赛为基础,市级技能竞赛为驱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为引

6、领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实现学校全覆盖、专业全覆盖、学生全覆盖、专业教师全覆盖的“五覆盖”良好局面,每年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获奖50项以上,并逐年提升;四是以经济转型升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为契机,探索基于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专创融合)的创新型教育新理念、新模式、新体系,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构成的“三教育一实践”专创教育体系,优化专创教育课程建设,增设全校性专创教育必修课2门,筹建校级专创园1个,整合系部专创空间6个,夯实“学生专创工作室、系部专创中心、学校专创园”院系联动的专创平台建设,培育40项专创项目,打造专创品牌,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型创新创业

7、能力,以支撑服务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发展要求。一一深化思政课与课程思政改革,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果传播机制。发挥“大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和作用,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学理化、学科化研究,并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和校园思想文化建设素材;开发课程思政资源,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凝聚思政课程教师、专业课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等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党爱国意识;专业课教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打造符合课程思政改革的教学创新团队,将思政教育全面融入专业课程,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8、45门,力争获得1个省级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团队;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企业德育教育资源,政校企合作共建德育教育实践基地,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一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五育并举”融合教育课程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打造思政铸魂课程包、专创融合课程包、信息素养课程包、劳动素养课程包、美育教育课程包、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包及安全教育课程包等七大类优质课程资源包,构建“五育并举”优质课程体系。思政铸魂课程包:基于国家统编教材,深入挖掘好心文化、本地红色文化、本地炎黄文化等思政资源,建设本地好心文化资源库,立项3门思政课程专项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

9、政课程示范课。专创融合课程包: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必修课基础上,增设专创融合选修课程21门,制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指导意见。信息素养课程包: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必修课程,根据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调整课程内容,开设线上课程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人工智能,语言与伦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等公选课,同时开设Photoshop创意设计、网页艺术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新媒体短视频拍摄与制作等8门以上特色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劳动素养课程包:在人才培养方案设置1学分的劳动必修课,开设劳动理论课和劳动周实践活动,培根铸魂,弘扬劳动精

10、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将劳动周实践活动、日常实训、宿舍管理、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内容纳入劳动教育的综合评价,实现劳动教育贯穿于三年人才培养全过程。美育教育课程包:整合政校行企优势资源,开设好心文化、中国传统舞蹈、南狮、美术与书法鉴赏、古典诗词鉴赏、古代名剧鉴赏、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等7门以上特色美育选修课程,厚植传统文化之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包:在全校学生范围内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项目文化等课程,开展职业规划的心理健康与咨询辅导,探索线上线下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新模式。安全教育课程包:结合线上线下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生命安全与救援、突发事件及自

11、救互救、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安全与防护、实验室安全等7门以上公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救护能力。(二)全面深化“三教”改革,构建开放共享教学平台一一打造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建设入职启航、结对护航、实践续航、评价引航、发展远航“五航”培养体系、特色校本培训体系和多元国际化培训体系,实施教师职业发展工程,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担任技能导师,选派专业课教师到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实践锻炼,参与产业前端技术开发,共建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打

12、造4个省级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一一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开发新形态立体化教材。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工作过程,对接主流生产技术,注重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校企合作共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任务工单式、融媒体教材等立体化教材14门。一一实施“课堂革命”,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方法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线上线下多途径、多资源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大力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新形态;普及推广情境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

13、、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广远程协作、实时互动、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鼓励教师团队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方式,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大力支持教师参加教学能力比赛,参加省级以上教学能力比赛获奖不少于22项;总结凝练培育校级成果奖1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H)以试点项目为载体,拓宽人才培养通道一一推进中高本协同培养。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试点专业11个,加强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宣传和政策解读,通过各种分类招生考试,提高中职生源占比,达到40%;在石油化工、电气自动化、建设工程管理等3个专业开展三二分段高本协同培养试点,为有意愿的高职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积极争取开展

14、2个专业实现本科层次招生。一一推进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拓优质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在1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和106个订单培养的基础上,增加11个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3个订单培养。不断完善企校双师联合培养制度,不断深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培养模式,采取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等管理手段,按照“一班一方案”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一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改革。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不断扩大试点专业数量和证书种类,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行业企业认可度;在学生中开展获得国

15、际认可的技能证书培训,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服务学生成长和高质量就业,“1+X”证书试点专业由35个增加至45个。一一实施学分认定与转换改革。进一步完善学分认定与替换等相关制度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为目的,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认定机制,提高X证书进行学分认定与转化的比例,畅通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学历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之间转换通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制度,促进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一一开展“学分银行”试点。实施学分制改革,通过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终身学习拓宽通道,力争成为资历框架试点院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人力资源 > 企业文化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