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规范2022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规范2022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规范2022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1.odysp1.asticsyndrome,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获得性髓性克隆性疾病,常同时或先后出现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的发育异常(又称病态造血)导致进行性、难治性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骨髓有无效性造血,临床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或出血。原始细胞增多的MDS转化为AM1.危险性增高;也有些MDS患者的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或者向骨髓衰竭方向发展。【病因与发病机制】原发性MDS病因不明,继发性MDS与接触放射线、苯或接受烷化剂、拓扑异构酶n抑制剂类化疗药物治疗有关(于治疗后发生的MDS乂称为治疗相关性MDS,
2、2008年WHO分类归入“治疗相关性髓系肿瘤”)。MD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通过大量研究证实MDS是源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在M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包含了骨髓细胞的凋亡、增殖及克隆扩张等多重机制。在MDS的患者中,细胞遗传学异常较为常见,如5q-、+8、-7等,治疗相关性MDS多为复合染色体异常。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在MD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涉及RNA剪接、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转录、DNA修复调控、黏结蛋白、RAS通路、DNA复制等多方面的基因突变,造成DNA的高度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等现象。免疫机制异常和骨髓微环境异常在MDS中的发病意义亦得到重视。【分型】有FAB分
3、型和WHo分型。FAB简单,使用方便(扩展阅读16-3-4-1)oWHO分型取消了难治性贫血名称,将CMM1.归入MDS/MPN,改变了划分MDS和AM1.原始细胞标准,结合了细胞遗传学发现,更为全面(表16-3-4-1)。表163-4-1WHoMDS修订分型(2016年版)名称血细胞发育细胞减少环形铁粒幼细胞骨愉和外周血原始细胞常规核型分析异常系列系列*MDS伴单系血细胞发育1或215%或5%n骨髓5%,外周血V任何核型,但不符合伴单纯1de1.(5q)MDS标准异常(MDS-S1.D)1%,无Auer小体MDS伴多系血细胞发育异常2或31315%或5%骨髓5%,外周血任何核型,但不符合伴单
4、纯(MDS-M1.D)1%,无AUer小体de1.(5q)MDS标准MDS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MDS-RS)MDS-RS-S1.D11或2315%或M5%骨惭V5%,外周血V任何核型,但不符合伴总纯1%,无AUer小体de1.(5q)MDS标准MDS-RS-M1.D2或313M15%或骨愉5%,外周血任何核型,但不符合伴单纯1%,无AUer小体de1.(5q)MDS标准MDS伴单纯de!(5q)131或2任何比例骨髓V5%,外周血V1%,无AUer小体仅有de1.(5q),可以伴有1个其他异常1-7或de1.(7q)除外JMDS伴原始细胞增多(MDS-EB)MDS-EB-I031-3任何比例骨
5、髓5%9%或外周血任何核型2%4%,无AUer小体MDS-EB-2。33任何比例骨髓10%19%或外周任何核型血5%-19%或有AUer小体MDS,不能分类型(MDS-U)外周血原始细胞1%1-31-3任何比例骨摘V5%,外周血二任何核型1%*,无AUei小体单系血细胞发育异常伴全31任何比例骨惭V5%,外周血V任何核型血细胞减少1%,无AUer小体伴有诊断意义核型异常1-3015%。骨髓V5%,外周血V有定义MDS的核型异常1%,无AUei小体注:血细胞减少的定义为血红蛋自100g1.血小板计数(100x1(T1.,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1.8x109/3极少情况下,MDS可见这些水平以上的轻度
6、贫血或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单核细胞必须V1.X1.o9/1.;”如果存在SF3B1突.变;外周血1%的原始细胞必须有两次不同场合检查的记录;A若环形铁粒纺红细胞=/5%/,编例有红系明显血细胞发育异常,则归类为MDS-RS-S1.D。【临床表现】患者以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确诊中位年龄65岁。国外报道中青年及儿童极少见。儿童MDS十分罕见,据统计V14岁儿童MDS仅占该年龄组造血系统肿瘤患者5%以下。儿童MDS具有一定特点,如骨髓低增生甚常见,5q.综合征和RARS甚罕见。因此,2008年WHO分类将儿童MDS另列一个亚型。据国内报道中青年患者并不十分少见,国内发病率约1.5/10万,男性多于
7、女性。多数患者起病隐匿,可无症状。最常见的表现为贫血。这种贫血可能在就诊前己存在数年,体检时才被发现。亦可有体重下降。原因不明的发热占10%15%,多数为低热,与感染无关。高热多数由于白细胞减少,并发感染引起。1/3病例可因血小板减少出血。少数患者可有关节疼痛或类似结缔组织病的症状,极少数病例可发生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SweetSyndrOme)或坏死性脓皮病(pyodermagangrenosum)o肝脾大,多数为轻度,见于5%-20%病例。淋巴结一般不肿大。本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后,病程短促,疗效甚差。【实验室检查】(一)血象及骨髓涂片血象及骨髓象中血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异常变化是诊断的重要依
8、据之一。血象中有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占半数以上,部分病例仅为一系或两系血细胞减少。一系减少常为红细胞减少,并可能在全血细胞减少前存在数年。大多数病例骨髓造血细胞呈显著增生。部分病例为增生或增生活跃,仅极少数病例增生低下。增生低下者可称低增生性MDS,仅占10%,但无独立预后意义。90%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细胞发育异常(病态造血)。(二)骨髓活检通常在骼后上棘取骨髓组织,长度不少于1.5cm。骨髓活检组织中可见到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在小梁旁区或小梁间中央区形成集丛(35个细胞)或集簇(5个细胞),称为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bnorma1.1.oca1.izationofimmaturepre
9、cursors,A1.1.P),每张骨髓切片上都能看到至少3个集丛或集簇为A1.1.P(+)o切片中亦可见到幼红细胞聚集成堆,原红细胞增多,伴成熟障碍。小巨核细胞增多。怀疑为MDS的患者建议进行Gomori银染色和原位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ca1.,IHC),常用的检测标志包括CD34MPOGPACD61、CD42、CD68、CD20和CD3。部分患者伴骨髓网硬蛋白纤维增生。有显著骨髓纤维化约占10%MDS病例,称MDS伴骨髓纤维化,多表示疾病进入进展期,有原始细胞增多。(三) 骨髓染色体检查常见的变化包括染色体全部或部分缺失,染色体数目增多,但易位少见。常见的染色体变化为
10、-5、5q-、-7、-7q-、+8、20q-和-Y等。5q-综合征常有明显的大细胞性贫血,血小板通常正常或增多,骨髓增生正常或明显增生,巨核细胞的核分叶较少。染色体的变化对随访病情,评估预后有参考意义。在非整倍体的病例中,亚二倍体比超二倍体的预后差。对初诊时核型正常而在随访中出现染色体异常者,预后差,预示有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征兆,对有复杂染色体异常者尤为如此。形态学未达到标准(一系或多系细胞发育异常比例V10%)、但同时伴有持续性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如检出具有MDS诊断价值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应诊断为MDS不能分类(MDS-U)。为提高部分MDS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检出率,对疑似MDS者,可进行F1
11、.SH检测,通常探针包括:5q31、CEP7、7q31CEP8、20q、CEPY和p53等。(四) 流式细胞术检测目前尚未发现MDS特异性的抗原标志或标志组合,但流式细胞术对于低危MDS与非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有应用价值。对于无典型形态和细胞遗传学证据、无法确诊MDS的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有辅助诊断参考价值。(五)分子遗传学检测对常见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对于MDS的诊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随着基因芯片、第二代基因测序等高通量技术的广泛应用,多数MDS患者中可检出体细胞性基因突变,常见突变包括02、RUNX/、ASXZJ、ONM73A、EZH2、N-RAS/K-RAS、SF3B1等。部分基因的
12、突变状态对MDS的鉴别诊断和危险度分层中有一定的价值,推荐作为选做检测项目,包括:TP53、TET2、DNMT3A、IDH1/2.EZH2、ASX1.jSRSF2、RUNX1、U2AF1、SETBP1.等。单核昔酸多态性-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SNP-ar-ray)等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在多数MDS患者中检测出DNA拷贝数异常和单亲二倍体,进一步提高MDS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的检出率,在有条件的单位可作为常规核型分析的有益补充。【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2007年出台了MDS维也纳最低诊断标准,2017年经过修订(表16-3-42),诊断MDS需具备两个必要条件和至少一条确定标准,对于符合必要
13、条件、不符合确定性标准,但又具有典型MDS相关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进行其他检查,以得出诊断或进行随访,部分可暂时归为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diopathiccytopenia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JCUS)o一些ICUS患者,可逐渐发展为典型MDS,因此应严密监测,随访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典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即使仍然缺乏原始细胞增加及细胞发育异常的表现,应诊断为MDSoMDS诊断依赖于多种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综合使用,其中骨髓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是MDS诊断的核心。(二)鉴别诊断1 .慢性再障再障多为全血细胞减少,部分患者骨髓有局灶性增生,而MDS多
14、为增生性,少数为增生低下,需要鉴别。慢性再障淋巴细胞相对增多,骨髓象中红系、粒系及巨核系形态无异常,且巨核细胞常减少或缺如,骨髓小粒主要是非造血细胞。染色体检查无异常。MDS骨髓一般有红系、粒系及巨核系的增生,并有病态造血,骨髓小粒主要是造血细胞。常有染色体异常。2 .巨幼细胞贫血MDS会出现巨大红细胞及巨幼样红细胞,应与巨幼细胞贫血鉴别。后者常可找到引起叶酸和/或维生素82缺乏的原因,血清叶酸和/或维生素B2测定降低,红、粒、巨核细胞均可巨幼变,幼红细胞PAS染色阴性,补充叶酸和/或维生素禺2,病情可以改善。3 .纯红系白血病(PE1.)MDS骨髓红系比例可明显增加,有时可达M50%有核细胞
15、,该时需注意和纯红系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及AM1.伴MDS相关改变作鉴别,如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细胞20%,骨髓非红系细胞中原始细胞V20%应诊断为MDSo【治疗】MDS患者自然病程和预后的差异性很大,应根据病情的不同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应根据MDS患者的预后分组,同时结合患者年龄、体能状况、合并疾病、治疗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治疗方案。较低危组MDS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改善造血、提高生活质量,较高危组MDS治疗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和治愈。-)对症支持治疗对一些病情较稳定低危患者,以支持疗法为主,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及血象的变化。对大多数有较严重贫血(HbV60g1.)的患者,可以输红细胞以改善贫血。TGF-p抑制剂可适当改善部分低危MDS患者存在的输血依赖。对于红细胞输注依赖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清铁蛋白(SF)水平、累计输血量和器官功能(心、肝、胰腺),评价铁超负荷程度(铁过载的诊断标准及具体袪铁剂治疗参见第十九篇第十三章“血色病与铁过载”)o对严重血小板减少(VIOXIO71.)伴有明显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