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时代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情况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改革部署,是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释放市场潜力的重要举措。我市自2014年4月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坚持“宽进严管、简政放权、便捷高效、规范统一”的改革原则,突出“宽进严管”的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实践,通过采取一系列“宽进”和“严管”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降低准入门槛,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改革成效初显。一是各项改革举措统筹推进。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积极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2014年4月,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市工商登记制度改
2、革方案,在全省率先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商事制度改革作为我市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商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市工商局作为全市商事制度改革的牵头单位,认真履行沟通协调、组织落实、督促检查的工作职责。市商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形成了改革工作合力。在改革过程中,我市不断完善各项改革配套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市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关于加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续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保证了各项改革工作协调推进。目前,我市“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先照后证”、“年检改年
3、报”、“多证联办”等重点商事制度改革事项已全面实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严管”措施正在完善推进中。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得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认可和肯定。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对江苏专题督查调研中,对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二是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我市实施商事制度改革以来,通过简政放权等改革举措,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宽松准入环境和优质服务,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的活力,全市创新创业的热情高涨,市场主体登记数量和认缴注册资本规模快速增长。自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4万户,增长53.4%;新登记注册资本8469.2亿元,增
4、长92.2%。从新增市场主体构成情况看,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的同比增速位于全省首位。三是行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实行多证联办,简化流程,提高了行政服务效能。通过优化网上登记系统、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目前全市公司设立网上登记率已达96.7%o推行多证联办制度,有效地整合了工商登记、组织机构代码登记、税务登记、印章登记等事项,通过系统对接,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申请人只需面对一个窗口、填制一张表格、提交一套申请材料就可完成“三证一照”的办理,耗时由原来的20天缩减到1.5天。通过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不仅有效解决了企业名称核准难的问题,也为
5、企业节省了行政成本。四是市场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我市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以信息公示为手段、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已初步建立。实施了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我市于2014年7月1日率先开展企业年报工作,报告期内有45.8万户市场主体完成年报公示。实施对公示信息“双随机”的抽查制度,目前全市已累计公示7.2万条经营异常名录信息,形成法定代表人、企业申请人、无照经营等黑名单记录9598条,8796户企业受到相关约束;配合各级法院对司法协助事项进行公示,并对“老赖”的登记申请进行拦截,信用约束效力初步显现。严格落实“双向告知”职责,编发了行政许可事项指南告知书,通过政务服务中心平台,每天向政府相
6、关监管部门推送登记信息,努力构建联动监管机制。从总体看,商事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市场主体活力的释放,激发了创新创业热潮,改革的“倒逼”机制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步伐,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比较显著,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配套改革还不够到位。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的“先照后证”模式让创业者快速、便捷地拿到了营业执照,为创业者降低了创业门槛。但后置审批事项仍然存在,即使拿到了营业执照,企业仍需取得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后才能营业。目前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的效率成倍提高,但其他许可证办理程序并未简化,导致办证依然耗时耗力。商事制度改革目前只是破解了“注册难”问题,相关领域其他诸多审批部门
7、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同步改革亟待跟上。二是后续监管任重道远。商事主体的后续监管综合性强,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商事制度改革以后,各审批部门需要转变监管理念,增加监管力量,尽快落实监管责任。目前加强商事登记改革后续监管的意见尚在酝酿之中,部门之间协同监管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监管的合力有待加强,影响了改革措施的落实和后续监管整体功能效应的发挥。三是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平台亟须建立。我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全市应当建立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由各职能部门上传市场主体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便于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公众查询。我市各部门信息相对分散,目前运
8、作的公示系统中,市场主体和工商部门已按要求公示了相关信息,但其他政府部门的许可和处罚信息尚未通过该系统公示,或与该系统实现信息互联共享。公示系统尚不能全面反映市场主体信用状况,信用约束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四是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少数企业对改革存在误解,认为只要办理了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经营活动,是否再办理后置审批已无所谓。有的把改革理解为就是“不花钱办公司”,事实上注册资本认缴制并不代表不缴,虽然公司登记可不提交验资报告,但股东需要按照章程约定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缴纳出资,并且要向社会公示,股东没有按章程约定交付出资,根据法律和公司章程仍然要承担相应民事法律责任。这种只知道低门槛进入、不
9、了解法律责任的情况,会对监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二、推进我市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的建议目前我市的商事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下一步要继续按照国家关于商事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求,正确领会和把握改革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创新力度,强化协调配合,狠抓政策落实,确保这项重大的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充分释放改革红利,为促进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商事制度改革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在改革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工作的统筹性、协调性十分重要,只有形成工作合力,才能增强改革工作的实效性,特别是随着“前置改后置”改革的不断深入,“有证”部门的许可和事中事后监管任
10、务将越来越重。为此,市区政府要继续加强对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研究改革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推进改革的新举措,督促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各项改革任务,实现“放权”的同步推进和“监管”的合力共治,进一步凝聚我市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工作合力。建议市政府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设,明确和落实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实现市场监管从前端到后端的全覆盖。2、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信用约束以信用监管为抓手,强化企业信息公示和信用监管,推动“先照后证”改革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落到实处。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加快统一、规范的信用信息公示体系的建设和监管信息系统的
11、使用,完善信息推送、信息反馈、信息共享机制,基本实现工商部门、审批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之间信息的实时传递和无障碍对接。建立完善信用约束的相关制度,强化市场主体责任,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加速推进异常目录和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快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信用约束机制,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落到实处,让诚信企业一路畅通,让失信企业寸步难行。3、明确监管责任,加强工作联动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推动市场主体登记机关、审批机关、行业主管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形成联动监管合力。本着“属地监管”的要求,建立市、区、街道(镇)对市场主体监管的网络,各部门要增强联动协同的意识,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对监管中
12、发现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违法行为,及时告知有关部门并由其依法查处,实现市场监管的无缝对接。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自律,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我管理机制,发挥其内部监督作用,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发挥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监督、约束和职业道德建设等作用,鼓励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自律自治。4、做好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商事制度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做好“先照后证、注册资本认缴制、企业年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等商事制度改革热点问题的解读,加强政策和舆论引导,消除公众认识误区,切实增强市场主体的守法经营意识和群众风险防范意识,通过宣传,凝聚社会共识,在全社会形成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