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2学年9月份考试课程与教学论综合复习题一、单选题1、研究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丛础一般需要考虑()方面的问题,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课程与教学的基础:课程与教学的社会与文化学基础A、教育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D、哲学答案:D2、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答案:A3、按照课程的类型,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属于()。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答案:D4、
2、艮下几种教学模式,()突出地体现了教学作为一种简约的认识过程的特性,是人类传播系统知识经验最经济的模式之一,也是我国基本的教学模式。A、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B、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C、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D、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答案:A5、()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答案:C6,“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的观点。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滞后论D、超越论答案:D7、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oA、施瓦布B、斯腾豪斯C、泰勒D、利维答案
3、:D8、“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答案:B9、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A、杜威B、卢梭C、斯宾塞D、夸美纽斯答案:B10、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答案:B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随机访问教学B、情境教学C、支架式教学D、问题教学答案:D1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答案:C13、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我们应当设计不同的课程目标:在培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则()较为适用;要培养
4、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则()更佳。A、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B、表现性目标,展开性目标C、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答案:C14、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答案:C15、历史上最早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分组教学C、开放课堂D、班级授课答案:A16、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答案:A17、()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答案:C18、“道尔顿制”的
5、确立者是()。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答案:C19、“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答案:A20、根据艾斯纳(EW.EiSner)的三种课程与教学目标类型划分,我国目前开展的研究性课程,很多就是使用()。A、行为目标B、表现性目标C、问题解决目标答案:C21、()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答案:A22、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o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答案:B23、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
6、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答案:D24、()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答案:C25、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之争,集中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什么规律?()。A、教与学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B、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规律C、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D、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的规律答案:B二、填空题1、课程与教学目标即我们对课程与教学预期的结果。它直接受教育目的、的制约和影响。答案:培养目标2、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目标形成了一个从抽象、宏观到具体、微
7、观的目标网络。该网络包括了下列三个维度的目标:基础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目标。答案:过程与方法;3、“课程实施过程中主动对课程方案研究的修正,可以作为实施的一部分,而且是成功的实施所必须的。这是课程实施观的体现。答案:互动调试观;4、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基于对学生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关系的辩证认识,在课程的设计取向上以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答案:学生发展为本5、我国学者借鉴外国经验,一般把课程与教学目标分成行为取向的目标、表现性(表意)取向的目标三种。答案:生成性取向的目标;6、在帕森斯等人的影响下杰克逊第一次在他的著作教育生活中使用(hiddencurriculum
8、)一词。答案:潜在课程;7、1999年6月,星北京召开的改革开放后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素质教育以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答案:提高国民素质;8、揭示规律、优化技术,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答案:确立价值;9、布卢姆长期从加教学目标研究,他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方面,
9、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具体而言,布卢姆把“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亚类。答案:技能领域10、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具有导向、控制、激励和评价功能。(2.0)答案:行为取向;11、德国的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人。答案:赫尔巴特;12、“教师的作用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与他的学生一起来创造课程,将课程的实施过程看作课程形成过程的一部分”,这是课程实施观的体现。答案:参与制定观13、社会经济、文化与科技四种社会系统要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塑造着现实中的课程、教学。答案:政治;14、自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以来,对课程内容的解释
10、大多围绕以下几种不同的取向而展开:,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答案:课程内容即教材15、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问题。答案:儿童;社会;知识;三、判断题1、文纳特卡制是在改造班级授课制阶段出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答案:正确2、“蛋糕模式”是一种地方分权型的课程管理模式。()答案:错误3、课程实施是通过教学活动将编好的课程付诸实践。()答案:正确4、X性化是课程管理改革的时代特征。()答案:正确5、3程实施仅仅是教师教的过程。()答案:错误6、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答案:错误7、课堂教学评价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答案:错误8、“互动理论”认为,学校
11、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答案:正确9、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答案:正确10、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一一失败一一成功一一再探索”的过程。()答案:错误11、教学过程是一个单纯的认识过程。()答案:正确12、教学评价只要有一种分类。()答案:错误1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答案:错误14、在执行教学设计时不用考虑学生这一因素。()答案:错误15、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答案:答:教育目标具有层级
12、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2、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答案:表现在:(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3、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答案:益智功能体健功能美育功能美德功能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答案:以培养目标为标准;以
13、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以管理方式为标准;以课程开发为标准。5、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答案: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6、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答案: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7、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答案: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
14、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五、论述题1、题目:这是一则来自光明日报的报道:上海博物馆与上海市实验学校合作开展六年级文科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的交汇渗透教育活动。每月一次,上午由博物馆工作人员去学校讲课,下午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一年之内,该校六年级学生六次走进上海博物馆的大门,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学校还把学生写的心得体会汇编成一本学生文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根据你对课程有关问题的理解分析这种教学活动的意义。答案:这是上海市中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组织研究性学习的结果。其意义在于:(1)完善课程体系(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课程资源的拥有者应当提高为社会、为教育服务的意识,应当建立一套社会广泛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运行机制。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闻名海内外,与他们合作开展教育研究,既扩大了博物馆的影响和使用率,也丰富了课程资源,是双方共同的需要。2、有一位数学教师,在讲“对数表”一课时,先问学生“一张纸厚度是0.083毫米,现在对折3次,厚度不足1毫米,如果对折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