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系迈向融合发展新阶段 附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2394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关系迈向融合发展新阶段 附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城乡关系迈向融合发展新阶段 附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城乡关系迈向融合发展新阶段 附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乡关系迈向融合发展新阶段 附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关系迈向融合发展新阶段 附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docx(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城乡关系转变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直面的现实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与城乡关系变迁相伴随,城乡关系支撑了不同阶段的经济社会目标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则推动了城乡关系的动态调整,中国的现代化历程某种程度上就是城乡关系演变史。特别是,在经历“以乡支城”“以城带乡”两个阶段之后,当前我国城乡关系迈入融合发展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如何理解中国城乡关系向融合发展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实质和实现机制是什么?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定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出发,阐述了从城乡分离到城乡对立再到城乡融合的城乡关系演变

2、次序,赋予城乡融合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城乡关系理解为历史演变过程,并将人的发展与城乡融合相连接,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城乡关系论述的显著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乡关系逐步迈向城乡融合发展阶段。1949-1977年,我国整体上形成了“以乡支城”的城乡关系制度体系,这一阶段以政府指令性计划为工具、以户籍制度和人民公社制度等为表现、以农村支持城市发展为特征,其有助于我国建立和完善工业体系,但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失衡。1978年之后的市场化改革部分矫正了这种失衡,城乡间要素自发配置空间大大增强。市场化改革使得农民因要素再配置而普遍改善了生活状态,但农村劳动力要素主要呈现单

3、向流出格局,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甚至呈现扩大趋势,市场机制下“以乡支城”的城乡关系虽然有所弱化,但城乡发展仍然欠缺平衡。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以及城乡对立格局的显性化,我国开始从发展理念和政策实施等方面来推动城乡关系转变,前者表现为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提出,后者则表现为全面取消农业税、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针对农村实施精准扶贫等。这些政策的实质是主要依靠国家力量来推进“以城带乡”和“城乡一体”,城乡政策重心出现了重视城市向重视农村的转变。城乡融合发展是对“以乡支城”“以城带乡”的继承和超越,强调城乡具有分工经济、交互功能

4、以及城乡居民均可在交互过程中受益,城乡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这二者不存在轻重主次的差别,城乡居民都是融合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和成果分享者。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微观主体选择和市场资源配置这个逻辑之上,政府主要解决市场秩序维护等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城乡关系的调整归根结底在于改善全社会的福利状态。对于中国而言,城乡融合发展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样的瓶颈问题是一致的,与社会主义大国对共同富裕目标的追求是契合的。可以说,城乡融合发展对我国的整体现代化具有“压舱石”作用。它不是短期的策略安排,而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兼具“工具”和“价值”功能的长期战略选择。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相

5、辅相成,城乡关系调整也与制度变迁不可分割。城乡失衡表现为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悬殊,本质上源于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侧重于从制度变迁视角来冲破障碍,使城乡居民面对更均等的发展条件和更高效的市场秩序。以制度变迁影响主体行为、以主体行为影响城乡关系,这是城乡融合发展实现的内在逻辑。我国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城乡相辅相成、协作共赢、嵌套发展的制度体系,这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一是重新审视对城乡两部门的功能定位。变革“城市偏向”或者“农村工具”思维,将农村发展本身视为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组成部分,在关注农村的产品和要素供给功能之外,更要关注其秩序稳定、粮食安全、文化传承、生

6、态屏障等多元功能,更为客观全面地理解农村部门对我国整体现代化事业的意义。二是推动城乡产品和要素更为广泛的流动。在服务功能挖掘和产业形态多元化的条件下,增强农村产品的供给数量、种类、品质和效益。将农村要素流出与流入结合起来,使城市资本、知识、信息、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更多流向农村,使各类要素依据市场信号在城乡间产生各种组合,形成城乡间更广泛、更持续的要素对流格局。三是深化要素产权制度和市场交易制度的改革。按照“三权分置”思路推进耕地和宅基地制度改革,在维持所有权和承包权(或资格权)的前提下,将放活经营权(或使用权)作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心。规范农村土地转为城市土地的流程,借助市场力量形成土地

7、转性的价格发现机制,在土地转性的实施和收益分配中更多凸显农民力量。政府更多体现市场交易信息提供和市场秩序维护等公共产品供给职能。四是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转化放置在显著位置,应明确界定“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并随着时间推移对其进行动态调整。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中,应明确其对居民生活的“底线”特征、供给对象的“普惠”特征以及政府角色的“责任”特征。城乡融合发展契合我国整体和长远的发展目标,但不同主体是否有能力和意愿推进该战略却值得思考。我国针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完善不仅要考虑“应然”问题,而且要考虑“实然”问题,将参与者的激励相容也作为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城乡

8、融合发展的理论价值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从“以乡支城”到“以城带乡”,再到“全面融合”,体现的是我国对城乡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以乡支城”“以城带乡”都是从约束条件和阶段目标内生出来的,在特定时段有力支撑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新时代我国将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城乡关系的演变趋向,更加强调城乡能够在资源双向流动中实现配置效率提高,均等化地获得基本公共产品,从而实现发展成果分享。城乡呈现的既是经济维度的融合,也是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领域的融合,既是城乡两部门之间的融合,也是农村内部、城市内部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由此出发,城乡融合发展强调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但不能将缩小差距简单

9、等同于城乡收入或消费差距的收敛。城乡发展导致的居民福利等值化相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缩减更契合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特征。将中国的城乡关系问题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联系起来,在根本上探寻城乡关系重塑的路径和方式,有助于形成更具针对性、长效性的城乡发展公共政策。此外,注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和转化的“本土化”因素,注重国家发展战略、发展理念、政府行为对城乡关系演变的影响,注重经济制度变迁与城乡关系演变之间的交互作用,这同样有助于基于我国实践提炼出城乡发展的特征事实与分析逻辑,并对推动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重要支撑。“城乡融合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

10、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J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到十七大明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践路径,到十八大深刻阐述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再到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发展“,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标志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从“城乡统筹发展”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建国初期,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确立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方针,采取了农产品统购统销、城乡户籍分隔管理等制度,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11、。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随着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相继推行并不断深化,农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自由迁移和就业范围不断拓宽,城乡、工农之间的产品要素交换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依然明显,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仍比较突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体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建立在农业基础薄弱、大而不强的地基上,不能建立在农村凋敝、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洼地里,不能建立在农民贫困、城乡居

12、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鸿沟间。”这次,党的十九大提出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持续深入解决好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我们必须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方针,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从我区来看,经过多年来的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农牧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但也要看到,广大农村牧区与城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比如,城乡居民收入仍存在不小差距。2016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

13、75元,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9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达到2.84:1,但仍高于全国2.72:1的平均水平。比如,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仍显不足。2016年我区公路密度仅为16.6公里/百平方公里,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农村牧区公路总里程15.7万公里,有1/3未铺装路面。为此,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特别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牧区发展注入新动力,让广大农牧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城乡要素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

14、般规律,是促进城乡融合最有效的手段。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引导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更多向农村牧区流动,为乡村振兴培育强劲的发展动能。二要切实发挥政府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引导性作用。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政府的引导性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大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力度,强健农村牧区发展的“骨骼”和“血肉”,卷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三要积极发挥改革在破解制约城乡发展制度障碍方面的关键性作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拆除城乡之间的制度障碍。我们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围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统筹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不断深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金融财政体制、农牧业经营方式等方面改革,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经济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