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十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十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基层十年,有些事好像从未改变,消防员安全回家的路怎么走又到了悲伤的日子,我的心里五味杂陈,9人牺牲,还有情况不明的受伤者,这就是最近一个月来我们这支专业队伍带给我的最大的噩耗。接下来,狠抓安全工作的雷霆风暴即将到来,作为最基层的执行者,颇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紧迫感,还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无奈。夜深人静查岗后,常常躺在床上自问:为什么?为什么作为一个应急机构的专业救援力量,事故频发?为什么血的教训和教案一本又一本,可还是重蹈覆辙?为什么人人都痛恨事故、惧怕伤亡,却又在伤亡的路上无法回头?为什么我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开出了史无前例的药方,却依然不能治病?为什么我们在中国特色消防救援
2、队伍建设新路子上走了将近四年,问题和矛盾却层出不穷?这些问题,早就有很多公众号做了侧面回答,碍于种种原因,没有人公开发表过类似问题的答案,但答案却又仿佛是在每一个人心理,心知肚明!这里,我也无法明确的回答这些问题,一是自己的所见和所思毕竟不够全面、不够客观,虽然基层队站10年的工作经历,让我积攒了一点认识,但还不足以说教他人;二来还是想把后文我对于安全问题的浅薄认知与大家分享,埋怨和愤懑不是今天的主题。一、如何确保行动安全?我想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避开危险环境,是行动安全外因中最主要的因素。当发生事故和危险时,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危险环境,确保自身安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远离危险!
3、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救人需要把受困者和遇险者尽快疏散到安全区域的原因。但,这对于消防员来说,是不现实和无法实现的途径。逆行者和蹈火者的称谓可不是徒有虚名。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危险的环境中,寻找相对安全的救援和停留位置,这也是在极端事件发生时,可以依靠的最后一根稻草。当爆炸的碎片擦身而过,无情的热浪扑着面罩而来,你被吓得瑟瑟发抖时,恭喜你成功躲避了一次重大伤害,这绝对要归功于你对现场安全环境的判断。如果我们不可避免的要深入危险的区域去营救被困着的活人,例如刚刚发生的杭州冰雪世界大火,浓烟弥漫、通道复杂、被困人员多且位置未知,再加上火还处于燃烧状态的话,那么,兄弟,恭喜你成功获得了一次高经验值战斗的机会。
4、既然是高经验值,那也意味着高风险值!你在行动中将有很小的几率能够获得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这意味着你行动的每一秒都是危险的,危险到一个小事或细节将会改变你的一生!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能做的只有一条,那就是:(二)减少在危险环境中停留的时间,增加行动安全的概率。在不得已、或者情况紧急需要进入危险环境中时,应当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所有的准备和所有的救援安排,都应当围绕迅速这个主题,这里的迅速不是盲目的、毫无准备的、没有底线的行动,而是做了充分准备和清晰规划的、由精干人员实施的特殊行动!在危险的环境中,每多待一秒就多一分危险。既要降低行动的时间,又要完成行动的任务,这就需要精益求精的特种队伍!在军事战斗中,
5、为了执行特种任务(救援或者斩首),各国都培养了大名鼎鼎的特种部队,如美国的三角洲部队、美国海豹突击队、俄罗斯阿尔法部队等,特殊使命、特殊装备、特殊人员、特殊行动!当我们决定组织危险环境下的内攻时,也是如此!(三)装备问题,是行动安全外因中无法回避的因素。我们都不是孙悟空,没有那三昧真火都炼不坏的真身。肉体凡胎的普通人在烟与火的熏烤下,没人能够扛得住黑白无常的召唤。我们之所以敢放心大胆搞逆行,也正是由于装备的加持。装备的可靠性、有效性,直接对行动安全负责。由于科技的进步和近年来队伍的建设和发展,装备已经基本上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灭火救援的需要。在最近的伤亡案例中,鲜有听说因为装备质量不过关而导致重大
6、事故发生的。总的来说,外因对于行动安全的影响是有限的、不能够改变的,对行动安全影响较大,同时也是充满变数最多的,是内因。二、什么是内因我个人认为,内因,就是人的因素!人,才是决定灭火救援行动安全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灭火救援行动中的伤亡情况,提升行动安全,我从人的因素出发,总结出上中下三种方法,仅供讨论和参考。(一)构建本质安全型救援队伍本质安全型,是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他将设备内部和暴露于潜在爆炸环境的连接导线可能产生的电火花或者热效应能量限制在不能产生点燃的水平。换句话说,就是在危险的一触即爆的环境下,本质安全型的电气设备,在自身设计和生产中已经将危险性降到最低,除产品
7、不合格以外,基本不会产生灾难性后果。当然,这里并不是要讨论如何生产电气设备,而是说借鉴这个理念。本质安全型的救援队伍应当具备科学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任务分工、充分的理论储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当可能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或者说发生能够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破坏力事件时,本质安全型的救援队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事件造成的伤害。那有人就会说了,吹牛谁不会,上嘴皮子碰下嘴皮子的事儿,说说就能实现了?哪一个侃侃而谈的宏伟计划,说来说去不都没有解决问题吗?一波又一波的黄马褂,就能够营造太平盛世了还?那咱们就来一点一点分析解决,看看科学的组织架构、合理的任务分工、充分的理论储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几条硬杠杠,是如何相互作
8、用产生效果,又会存在哪些问题。(各位看官请耐心,刚进入正题。)1.组织架构目前我们执行的指挥体系为垂直指挥,分为总队、支队、大队、中队、班五个层级。通常来讲,有两个以上支队参战,总队指挥到场;两个以上大队参战,支队指挥到场;两个以上中队参战(隶属于一个大队),大队指挥到场(目前由于严酷的作战训练安全形势,要求大队值班人员随警出动)。这是常规操作吧,方便指挥过程中的力量部署和沟通协调,使信息更加顺畅和便捷,当我们还穿着骄傲的绿军装的时候,这个大的框架就已经固定下来了。虽然没有过多的考证,但是我认为这个指挥模式参考了苏联的模式并结合了解放军作战的指挥系统,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第一个问题:在这个指挥
9、体系中,谁最重要?哈哈,不好回答吧。这么神奇的问题的答案,肯定是都很重要啊!真的都很重要,因为各有分工!第二个问题:在这个指挥体系中,谁指挥的次数和频率最高?这就比较好回答了,以目前消防站作为基本的作战单元来看,中队和班的指挥次数和频率最高,这个不接受反驳和质疑。第三个问题:在这个指挥体系中,哪个层级的指挥人员在灭火救援战斗中牺牲最多?虽然难以说出口,但是中队和班的指挥岗位人员牺牲要多一些。大队次之,总队更少了。这也很正常,因为这跟指挥位置有关系,中队和班的指挥人员,需要跟随作战人员深入最危险的核心地带,就像打仗一样,朱可夫名言:战争对于下级军官和士兵来说,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第四个问题:通
10、过以上的分析,是不是可以认为,基层指战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灭火救援行动的安全?答案是肯定的,各级都很认可!于是召开各种切实增强能力的会议、组建各类切实提升能力的培训班,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了,会议召开了,培训班搞了,苦口婆心的要求了,大道理讲来讲去,不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授之以法、惩之以督察,可还是问题百出、窟窿一个比一个大,那就是队站和班的问题了!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总是堵塞的,执行不到位才是事故的最根本的原因。想想也是,安徽亳州跳楼救援、北京大兴楼房火灾等等,想想都TMD气人,多低级的错误!让人又惋惜又生气!咱们换个角度想一想这个问题,一个地方的一个人由于自己的能力素质不够,犯了低级
11、的错误,导致发生伤亡事故,这是个别现象、小概率事件,可是全国队伍这二三十万人不停地发生令人惋惜的低级错误,难道脑子不好使的都来了?这不得不从队站指挥员和消防员的能力素质是如何获得的好好分析分析。2、任务分工事故,从来都是能力素质不达标的产物。提升能力,应该是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根本解决办法。当能力建设与工作内容相匹配时,就会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如何成为万人敌?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古代的将军是如何养成的,从一个小兵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万人敌的上将军。过关斩将、战场拼杀而已。那么,我们至关重要的、在作战训练行动安全中起着关键因素的基层一线指战员,是如何成长为能够应对各类险情、一专多能的主力军的呢?
12、基层指挥员的培养过程从目前来看,共有4种途径。一是先当兵(消防员),通过考试遴选,前往院校培训,3年、4年、6年、7年,顺利毕业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而后授予一定的衔职;第二种是本身是大学毕业生,先当兵(消防员),通过相应的考试后,在经过1年的脱产培训,回原籍授予一定的衔职;第三种是本身是大学应届毕业生,通过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在经过1年的脱产培训,授予一定的衔职;第四种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参加国家高考,考入消防救援学院,顺利毕业后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授予一定的衔职。这四种成为基层指挥员的途径,各有不同,当然培养出来的指挥员也会有一定的自己的特点,孰优孰劣,这里不做评说。关键在于,这些只是
13、获得了在基层指挥的身份,并不代表获得了指挥的能力。有人说我当兵考的军校,兵龄很长,实战经验丰富,又经过了院校的理论学习和培养,咋会没有基层指挥的能力?切,甭吹那牛逼,谁不知道学院那点儿事儿。作为一名消防员被指挥和作为一名指挥员去指挥别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能力,就像是出卷人和答卷人,考虑的不是一个问题。指挥员被分配到基层单位,靠什么成为一名具有指挥能力的指挥员?从副站长一毛一开始干起,在改革之前的快节奏晋升中,无论如何,三五年基本能够混个队站的主官,这期间经过不断地参与各类救援,参加各种培训班,参加各种战例研讨学习会,完成了自我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反正火灾的形式也不是那
14、么的复杂,毕竟经济发展虽然突飞猛进但总体还处于量变的阶段,粗放式的管理和灭火救援也并没有造成太多有影响的伤亡。现在不一样了,大家基本都要30年退休或者55退休,时间尚早,很多地方的编制人员都是满的,整个晋升按下了暂停键,刚回来的年轻指挥员在没有外力的强压下失去了自我严格要求的主动性,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不高,在日常繁杂的工作中迷失了自己。从自身的成长经验来看,自我学习提升和参加培训班是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挥员的重要途径。你参加过支队、总队、部局组织的培训班吗?这三个培训班一个比一个的规格高,一个比一个能够学习到的东西多,但是参加过的人一个比一个少。同时,部局的培训班在授课老师的能力素质上最高,所能学到
15、的东西也最多,几乎可以这样认为:好的培训班覆盖面积小,而覆盖面积大的培训班却又基本上学不到什么东西。依靠三五天的突击培训1班,依托自我内部优秀教官的培训,就妄图锻造一个高水平、强素质的救援团队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除了培训班的加成,我们还可以自我提升呀!不好好学习,是这些基层指挥员的主动性不行!那么基层指挥员每天都在干什么?为什么不能好好地学习呢?基层任职10年来,我曾经不止一次被人问到:你们中队天天在队上都干啥呢?不是也没啥事儿吗?如果这是队伍以外的亲戚朋友问我,我肯定说每天警情不多,但是其他事情繁杂;可是这是咱们队伍内部的出了基层的老同志问我,我就比较迷茫了,基层每天干什么,难道上级真的不清
16、楚吗?诚然,长久以来养成的不好的习惯会告诉他,中队的活儿也就是突击一下补补材料,应付应付就好了,大家整天也都是无所事事。这就形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基层不停的抱怨事情多、任务重、活干不完、得不到休息,一边又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妙招,满足了上级一个又一个的要求,反正材料都有,你说没干吧?他都有印证材料,你说干了吧?他又好像都没干,因为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作为基层的指挥员,最害怕认真二字!认真起来,一周五天的课程表你都排不下!这没有丝毫夸张的意思。按照上级各个部门的相关规定:每周,基层队站周二和周五下午为政治教育时间,不得挪作他用;每周一至周五为业务训练时间,严格落实8:2业务训练与其他工作时间比例;每周开展两天熟悉演练工作;每周三下午为安全教育日(最近提的少了);每周还要开展业务理论学习、条令条例教育、队列训练;每天开展1小时体能训练(最好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