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发展行动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结合发展行动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医养结合发展行动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结合城市实际,制定本方案。一、行动目标以健康城市建设为引领,以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目标,注重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破解医养结合在政策支持、服务能力、人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到2023年,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健康养老服务
2、体系不断健全,患病老年人得到有效治疗。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实现有效配置利用,所有养老机构以不同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所有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设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到2025年,服务模式智慧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队伍专业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品牌高端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全面形成,老年人健康养老管理服务全面覆盖,智能健康养老服务产品广泛推广智慧医养、智能照护服务基本普及,全面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的比例不低于80%,二级以上公立中医类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不低于90%o二、主要任务(-)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L积极提供居家医
3、疗服务。以居家老年人为重点,完善老年人居家医疗服务规范、技术指南和服务流程,明确服务内容、工作标准,完善收费政策,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养结合机构,重点为居家失能(含失智,下同)、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签约服务质量。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创新服务方式,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的居家医疗服务;强化上门服务的机构投保责任险、医疗意外险、人身意外险等,防范应对执业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2、增加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整合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社区养老服
4、务机构资源,改扩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设施,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鼓励各类主体在社区设立集医疗护理、生活照护等服务于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推进社区嵌入式医养结合服务发展。城市社区新增养老服务设施,优先引入医疗卫生资源提供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推动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常态化实施,统筹做好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预防和早期干预。建立综合、连续、动态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务实应用。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率达到65%以上。加强社区独居、空巢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
5、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逐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二)深入推进机构医养结合服务。3、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制定医养签约服务规范,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在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医疗服务点,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医疗卫生机构托管养老服务机构。公立医疗机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所需建设运营投入由同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支持。通过新建、改扩建、转型发展等方式,加强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心、站)和安宁疗护机构建设,支持二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养老服务延伸,开展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4、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鼓励
6、养老机构根据机构规模、服务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是否设置医疗机构,所设医疗机构主要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将养老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内容,确保所有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形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优化养老机构床位结构,政府投资新建、改扩建的养老机构以护理型床位为主,社会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向护理型床位倾斜,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65%5、深化医养签约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务实高效、长期合作的原则,指导支持未设置医疗机构或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弱的养老服务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签约合作,做实合作机制和内容,提高医养
7、结合签约服务质量。养老服务机构所在地可确定当地一家或多家医疗卫生机构为医养结合服务支持机构,开通有序转诊、双向转介绿色通道。(三)优化医疗和养老服务衔接。6、统筹医养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康复站,乡镇卫生院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残疾人照护机构统筹规划、毗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服务衔接。养老机构可按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中心,面向有需求的残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短期托养、医疗照护、精神慰藉等服务。探索推进康养基地、康养小镇医疗服务设施建设,为推动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保障。7、提升区域医养服
8、务能力。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组建医养联合体,发挥各自服务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内部建立有序转诊、双向转介机制,更好满足老年人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安宁疗护等一体化、连续性医养结合服务。将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联体管理,医联体内牵头医院、区域老年医疗中心应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探索相关机构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按需规范转换机制。推动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设置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到2025年建成200个标准化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8、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智能化水平。依托城市大数据平台,推进老年人口基本信息、健康管理、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
9、数据信息互联互通、深度分析和按需使用。在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上,完善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数据库,搭建医养结合智慧服务平台,全面掌握老年人健康和养老状况,分级分类开展相关服务。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提升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四)全面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9、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标准规范。制定统一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标准,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才隹进评估结果在城市范围内互认、各部门按需使用。逐步建立健全涵盖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安宁疗护服务、中医药服务等标准规范。进一步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范围、内容及服务要求。落实医养结合服务标准规范,优化服务流程,创新
10、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就诊提供便利服务,保障就医安全,改善就医体验,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10、强化示范引领提升服务质量。组织开展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创建活动,推进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创建行动,通过示范创建,推进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支持试点市开展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鼓励非试点市医疗机构开设安宁疗护病区或病床。11、加强医养结合服务监管。将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分别纳入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服务行业综合监管,持续优化医养结合服务。加强医养结合服务诚信体系建设月虽化信息共享,健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监管机制,着力推动解决影响服务质
11、量的突出问题。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考核检查力度,把医疗床位和家庭病床增加等情况纳入考核。医疗卫生机构设置的医养结合、老年病、安宁疗护等床位不列入平均住院日统计指标。(五)发挥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作用。12、提高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可及性。将中医诊疗、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养生保健等融入医养结合服务全过程,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推动中医药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加强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鼓励中医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设老年人就诊绿色通道,提升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诊疗能力。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
12、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超过75%o13、培育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支持公立中医医院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以品牌、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资源与养老机构以及社会资本开展合作,普及中医药健康理念和知识,培养老年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新建、托管、协作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六)建强医养结合人才队伍。14、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将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分别纳入卫生健康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社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积极推进医养健康产业高层次人才成果转化基地、医养健康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基层实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探索普通高校、职业院校、
13、科研机构、行业学会协会、医养结合机构及医养健康企业协同培训模式。积极开展老年照护、老年康复指导等证书制度试点。依托现有资源设立一批医养结合培训基地,组织实施医养结合人才培训项目。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完善医养结合领域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建设。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为抓手,建设一批医养结合领域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5、支持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落实医师执业地点区域注册制度,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鼓励公立医疗机构医师晋升高级职称前到医养结合机构工作。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招聘、使用和培养等要向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根据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情况,
14、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支持退休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鼓励在职医生到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志愿服务。16、壮大失能照护服务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救助和照护技能培训等方式,提高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以护理失能老年人为主的医疗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的培训。鼓励志愿服务人员为照护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家属提供喘息服务。鼓励具有从业愿望的脱贫劳动力、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参加养老服务相关职业(工种)就业技能培训。三、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医
15、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会议,调度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推进医养结合发展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提高老年人健康养老水平的重要举措,结合实际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强化制度创新、政策保障、财政投入,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以养老服务为基础,以医疗卫生服务为支撑,医养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政府主体责任,着力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二)加强考核督导。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将医养结合服务纳入质量工作考核内容,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范围
16、,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破除医养结合难点堵点问题的督促指导,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监测和评价制度,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医养结合相关政策解读和培训,加强医养结合服务内涵、特点和优势宣传,积极引导老年人及其家属转变养老观念,提高健康养老意识。各地要结合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形成示范引领、典型带动的工作格局。四.保障措施(一)完善价格政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等人群提供上门医疗服务,采取医药服务价格+上门服务费的方式收费,提供的医疗服务、药品和医用耗材,适用本医疗卫生机构执行的医药价格政策。县级及以上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上门服务费收费标准可由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考虑服务半径、人力成本、交通成本、供求关系等因素自主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门服务费收费标准由设区市医疗保障部门制定。已通过家庭医生有偿签约、长期护理保险等提供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