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城市设计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市城市设计导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赣州市城市设计导则(批后公布稿)一、编制目的为提升赣州市城市设计管理水平,规范城市设计管理工作,完善城市设计制度建设,更好地发挥城市设计落实城市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作用,进一步凸显山水特色、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制定本导则。二、适用范围本城市设计导则的适用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赣州市中心城区范围,用地面积共119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20平7公里。三、总体目标zZ.Ir赣州中心城区应围绕“山水宋城的城市特色定位:构建山水融城的总体格局,形成“彰显文脉、显山露水”的空间结构.营造“人水互动、城水共生”的滨水空间,“高低有序、均衡布局”的近山空间和“尺
2、度适宜、感知良好”的街道空间。具体详见图简。四、管控原则I、以人为本、关怀人性提升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满足人群各项宜居需求,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生活环境。2、尊重地域、彰显特色尊重并延续自然山水格局,通过对滨水地区、近山地区、沿路地区的特色引导,彰显赣州自然山水特色。3、传承历史、保护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传统,挖掘历史风貌要素,延续赣州历史文脉。4、提炼要点、整合要素建立要点管控与要素管控相结合的导则框架体系,突出赣州城市设计特色。,5、重点打造、凝聚活力对城市公共空间、城市更要节点提出分类要素设计细则管控体系,通过细化公共空间管控要素和相关要求,营造“品质优良、活力聚集的城市公共啰。6、刚柔并济、突出
3、实效弹性引导与刚性控制相结合,编制符合赣州实际需求的城市设计导则,有效引导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五、总体空间结构遵循“三山汇三水,三龙汇三潭”的空间脉络引领,赣州中心城区形成“三山五水一带七绿廊、两核五轴十心多组团”的南体空间结构。其中两核指老城商业文化核心和蓉江商务金融核心:五轴指沿中央金脊拓展轴、中部都市拓展轴、北部产业拓展轴等的3条主轴,及联系章江新区、开发区,以及南康、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2条次轴;十心是指章江、赣县、南康及高铁片区四个综合服务中心和六个功能中心;多组团是指由五水带七廊划分形成的的城市组团。具体详见图03。六、总体空间形态高度有序,显山露水。建筑高度:注重与自然及功能的呼应,
4、从中心滨水临山地区强度及高度依次递减。开发强度:构建与城市功能结构、重大道路交通设施、自然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疏密有致的强度控制。城市各级服务中心、主要轨道交通站点及交通发达地区进行适宜的高密度开发。在近山滨水等各类生态保护区域和生态敏感区域等实行严格低密度控制。具体详见图04。,七、总体景观格局yo延续传统八景空间格局,构建看山、看水、看城的新时代赣州八景。具体详见图05。看山:延续远山为屏的传统山体景观格局:看水:传承“三潭”、“三江汇流”的水体景观:看城:构建展现现代发展的城市轴线景观。八、重点管控地区根据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结合赣州中心城区空间特征,对赣州中心城区三类地区进
5、行重点管控:滨水地区、近山地区、沿路地区。具体详见图06。九、分类管控要素本细则最终选取街墙空间、广场空间、地块设计、建筑综合、建筑细节、交通类要素、环境类要索、设施类要素8类,共计45项细则管控要素。分类要素设计细则重点对城市公共空间及建筑外部空间进行引导和管控,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空间,赣州的公共空间主要由街道、广场、山体、水体、地块内建筑外部空间等要素构成,其中山体和水体的管控内容已在城市设计通则中有所体现。建筑常常用于围合、限定公共空间,建筑的布局、功能、形态、所处位置的差异,影响人的使用与感受,因此将建筑设计要素归纳为涉及布局、功能、
6、空间形态等方面的建筑综合要素,以及仅涉及建筑某一方面的建筑细节要素。此外,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活动,公共空间需要从交通、环境、设施三个方面提供功能与服务。具体详见图07。十、滨水地区设计通则滨水地区指水域与陆地相接的具有一定范围的区域,水与陆地共同构成滨水环境的主导要素。控制对象:针对赣州市中心城区的“5+18”的城市水系统提出相关控制要求。其中是指5条城市干流,包括章江、贡江、赣江:上犹江、章水。“18”是指赣州中心城区内18条大小不等的全年性城市支流,为主要的泄洪通道及调蓄区。鸟体详见图08、类型界定:根据滨水地区相邻地块的使用功能,可将滨水岸线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公共活动型,生活服务型,生产
7、功能型,历史风貌型,生态保育型。具体详见图090控制要索:本导则滨水地区控制要素主要包括:滨水绿道、滨水街道、公共空间、视线通廊、滨水建筑、跨河桥梁、堤坝空间。具体详见图10。十一、近山地区设计通则近山地区是指山体外围定范围的区域,同时山体本体对近山地区也有着重要影响。控制对象:本导则对赣州市域内20座山体本体及近山地区提出管控要求。山体包括环城四周构成城市大背景的7座环城山体,以及组成赣州重要城市景观的13座城中山体(图4、表1)。环城山体包括三阳山、通天岩、狮子/JB岩、杨仙岭、峰山、文峰山、南山;城中山体包括西隐山、青龙山、马祖岩、天竺山、鹅形山、汶潭山、狮形岭、欧潭山、石陂山、杨梅山。
8、具体详见图11。控制范围:本导则的控制范围包括近山地区和山体本体两部分。首先依据山脚线划定山体本体范围;其次,依据视线控制原理,距离山体3HDS6H(仰角9。-18。)为欣赏包括背景在内的风景全貌的最佳观赏距离,划定近山地区范围。月体详见图A.山脚线划定:石山:以山体坡面与四周地平面相交的线作为山脚线。土山:以土壤自然安息角为依据,以25度(腐殖土自然安息角)的坡面与四周地平面相交的线作为山脚线。B.山体本体:为保护山体本身安全未定,地形、地貌、山体轮廓线的完整,生物安全而划定的,以山体本体为主的区域。环城山体:以山脚线外延50米范围为环城山体。城中山体:以山脚线外延30米为城中山体,已建公园
9、绿地的,则以现绿地范围划定。C.近山地区:协调外围环境,可适度开发的区域。环城山体近山地区:结合现状及规划道路、地块边界,山体本体线外延100()米及与山体高度的6倍叠加的区域。城中山体近山地区:结合现状及规划道路、地块边rx界,山体本体线外延500米及与山体高度的3倍叠加的区域。Axvx控制要素:本导则近山地区控制包括山体保护、山城眺望、山体利用三个部分,共5个控制要素,分别为山体保护、山体绿道、山体眺望点、观山视廊、近山建筑。具体详见图13。/y十二、沿路地区设计通则沿路地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居民关系最密切的公共活动场所,悬城市历史、文化重要空间载体。控制对象,本导则中的沿路地区是
10、指中心城区的城市道路(不.快速路)两侧的沿路空间。控制要素:导则重点对街道空间内与人的活动相关部分进行设计引导,针对不同类型街道有不同的控制重点,主要控制要素如下图。具体详见图14。街道分类:本导则将街道分为六种类型。具体详见图15。A.交通型街道:交通性街道是以非开放式界面为主,交通性功能较强的道路。B.景观型街道:景观里街道是滨水、景观及历史风貌特色突出,沿线设置集中成规模休闲活动设施的街道。注重街道空间景观环境建设,街道界面连续度相对较低,强调街道界面的立面空间设计,慢行空间的建设。C.商业型街道,街道两恻生要为商业功能业态,界面连续度与贴线率较高,人流量较大,空间活力较为活跃,对慢行交
11、通福求较大。其中服务范围是地区及以上规模、业态较为粽合的商业街道为综合商业街道,餐饮、专业零售店、理I造业和生产性服等单业态集聚的商业街为特色商业街道。I).生活型街道:街道沿线以服务本地居民的生活服务型商:区建所、社区活动中心等)为主的街道。E.生产型街道:牛.产型街道是街道两恻主发店、干洗店等)、中小规模零售、餐饮等商业以及公共芬业在内的生产功能的街道,般股务的主要对象是大型货运下辆。F.历史街区街道:历史街区街道是街道两侧主要为具有传统历史风貌的历间我体“史建筑的街道,空间环境,延续历史特色与人文氛用的克要空十三、分类要素设计细则采IR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城市设计细节要素管控深度进行调
12、节,每项要素包括要素解释、目的、要素控制要求及示例二部分组成。要素解释:对设计要素的定义、管控范围进行界定和解释说明。目的:对设计要素的控制目的进行说明。要素控制要求及示例:提出该要素所包含的主要控制内容,以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应遵循的原则、主要设计内容提出要求和建议,并以示意图片、照片等方式对该要素的设计手段和表达方式进行示范。其中,示例只是对要素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说明。美丽赣州一一公共开放空间城市设计(批后公布稿)一、项目背景公共开放空间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市民的休憩和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近年来,赣州市在规划制定和管理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保护和利用,促进
13、了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但是也有少数地方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7些问题,包括保护力度不够导致规划确定的公共开放空间被侵占、公共开放空间周边用地功能布局不合理、公共空间的开放程度不够等。按照赣州市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任务,编制美丽赣州公共开放空间城市设计3二、设计范围本城市设计导则的适用范围为城市总体规划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确定的赣州市中心城区范围,用地面积共119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20平方公里。XZ三、设计对象公共开放空间:包括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自然开敞空间。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独立用地的公共开放空间:包括公园、广场、运动场地等。附
14、属占地的公共开放空间:包括附属占地的街道两侧开放空间、公共服务设施内部开放空间、居住小区内部开放空间等。 自然开敞空间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大型绿廊,具有人文内涵和景观特色的山体绿地和郊野公园。四、设计目标彰显山水宋城特色瞥效五、设计要点要点一2明确公共开放空间的总体结构本次公共开放空间城市设计的总体结构:三血众点两核三轴五心xJ三山五水八廊(融入山水资源本底的自然开敞空间) 三山:力卜围三座山脉: 五水:五条城市水系: 八廊:一条东西向贯穿全城的主廊道和七条连接山水的次廊道。两核三轴五心(连接城市公共中心的公共开放空间) 两核:两个市级公共开放空间核心; 三轴:贯穿中心城区的两横一纵公共开放空间
15、轴线; 五心:五个片区级公共开放空间中心。具体详见图17。要点二:加强自然开敞空间的保护修复重点管控的自然开敞空间包括:自然生态廊道、山体公园和滨水节点。?久(I)一条贯穿全城的主廊道管控要制划定中央生态廊道管控边界,严格限制城市的无序硬延,控制廊道范围内大规模开发建设-打通中部章江新区及经开区之间纵向中央廊道,构筑贯穿城市的通风廊道。近期以控制腾退为主,远期实现完整通廊。加强对新老M口、欧潭等重要节点的生态修复,恢复山水格局。具体详见图18。(2)七条连接山水的次廊道管控要点划定廊道控制边界。廊道宽度宜控制在300-50Om以上,保证生物多样位严格控制生态绿廊范围内的城市开发建设,保障生态绿廊的连续性及通透性,已有开发建设应在有条件时予以拆除。加强对生态绿廊范围内已有开发或破坏的地区生态修复,维护原有形貌及乡土植被。具体详见图19。要点三:制定重要轴线节点的管控要求1)三条重要公共开放空间轴线1)中央金脊公共开放空间轴线(35.16km)展示城市发展脉络和时代印记的公共开放发展脊梁;此轴线自西向东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