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如何保护.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7234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义文稿】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如何保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讲义文稿】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如何保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讲义文稿】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如何保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讲义文稿】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如何保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讲义文稿】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如何保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讲义文稿】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如何保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讲义文稿】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如何保护.docx(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讲义文稿】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如何保护今年5月2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宣布,三处中国遗产地一一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一一因以独特方式利用传统方法和知识,维护特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被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全世界共有65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布在23个国家和地区,而我国以18个项目位居世界首位。什么是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文化遗产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是“活着的二它虽然诞生在过去,但至今仍在使用,并且仍是当地居民的生产方式和主要经济来源。每一个农业文化遗产地,都是一座生物、文化和技术基因库。所有这些元素综合起来,形成了农业

2、文化遗产。首先,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独特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次,农业文化遗产兼具农业经济、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多重功能,具有自然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重属性。再次,农业文化遗产是传统农耕文化的当代呈现。我国领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哺育了风格多样的地域文化,呈现出“美美与共”的特点,延续至今,共同构成了中华优秀农耕文化的当代表达。比如,我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青田不仅有持续1300年的稻田养鱼史,还有很多传统水稻品种和后来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

3、品的瓯江彩鲤。在当地,还形成了相应的文化习俗:盖房子之前要先挖一个鱼塘,女儿出嫁时要有鲤鱼作嫁妆,逢年过节都会舞的鱼灯舞也已成为国家级非遗。当地人还根据“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条件,形成了森林一村庄一梯田的生态景观结构,以及梯田分水管理技术。农业文化遗产为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不仅记载了农业发展的历史,而且启示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具体到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我国的传统农业技术中凝聚着无数前人的智慧,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先,农业文化遗产是古人生存智慧的集中体现。作为一个综合载体,精耕细作与间作、轮作、套种技术体系,用地养地结合、农林牧复合这些农业文化遗产是“活着的

4、”,承载的是美丽的乡愁。其次,农业文化遗产具有生产与生态功能,农民是创造者,也是传承和受益的主体。稻田养鱼养鸭和多样化种植防控病虫草害,是天然的环保;梯田、灯田、垛田、涂田、沙田、架田等方式,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桑基鱼塘、桑基珏田等循环农业体系,可使农业经济生态高效。再次,传统农业和中华农耕文明最为可贵之处还在于顺天应时、取用有度、御欲尚俭、生态循环、多样平衡的实践智慧,以及内涵“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与“和而不同”的生态哲学。比如,河北省涉县旱作石堰梯田,开垦在水土贫瘠的太行山区。当地活态传承和利用的农家品种比如五谷杂粮、瓜果菜蔬、干鲜果品,以及可食菌类、可食野菜、野生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

5、堪称一座宝藏。当地百姓利用“农民种子银行”的方式,收集、保存着传统品种资源。2021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二又如,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有IOOO年的历史,衍生出丰富多元的民间文化。当地有鼓楼、风雨桥、苗寨侗寨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侗族大歌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芦笙节、牯藏节、冻鱼节、卯节、端节等民族节日,还有吹笙踩堂、抬官人、打秋千、鼓楼抢鸡等民俗,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此外,云南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福建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均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更是展现了中国悠

6、久而丰富的茶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应如何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致贺信中指出,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农业遗产与农耕文化互为表里,是先民万年农耕实践的智慧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首先,坚持在发掘中保护。我国是最早响应并积极参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的国家,经过多年努力,探索出一条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道路。比如,在草原游牧的长途迁徙中,“放牧+草场基地”取代了单纯放牧,牧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畜牧产品的产量都有所提高。但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依然如故,农业文化遗产

7、的核心元素并没有变。其次,在利用中传承。农业文化遗产大多处于经济落后、生态脆弱、文化丰厚的地区,如果过分强调“原汁原味”而忽视了区域发展,无法调动当地居民的积极性,难以实现保护的目的。因此,需要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比如,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的壮丽风光,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万岛耸立、千河纵横的奇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又如,甘肃迭部扎业那农林牧复合系统的羊肚菌和蕨麻猪肉被申报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由于这种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使其成为地区品牌最大的区别特征和竞争优势,从而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推动整个地区的旅游经济,进而提高地区的竞争力。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有效运行,将对农业综合功能的开发和拓展起到积极作用。收入的增加使村民自愿缩减养殖规模,村子重新达到草畜平衡,生态进入良性循环。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通过对农业体系原有特色加以利用,能够为农村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村发展。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有近万年的农耕史,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传统劳作节奏中,留下了众多历史悠久、荫庇今人的农业文化遗产,必将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同时,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法学 > 农业经济管理法令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