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简析_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简析_0.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简析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简析作者:孔祥华,刘小斌,裴芳利【摘要】采纳文献探讨及统计分析方法收集整理有关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并简述其主要内容。调查结果表明,有关史料记载的岭南中草药著作不少于30部。并选择其中8部代代性著作,对其主要内容及作者作简要介绍。认为对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系统的勘查、收集和归纳,将为有志于探讨岭南中草药者供应参考。但因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的整理历程尚属起步,今后有待进一步系统而深化的探讨。【关键同】岭南;中医药学文献;文献整理岭南中草药性味多苦寒,功效大多具有清热、利湿或祛湿的作用,比较适合岭南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因素或生活习惯而导致的疾病。岭南地区药用资源达
2、4500多种,占全国药用资源种类的36%1。有关岭南中草药的文献著作是传承发展岭南中草药学问的文献宝库。岭南地区中医药文献中大部分是中医文献,涉及中草药者甚少,普经面世的一些岭南本草古籍也因年头久远,或毁于战火,或亡于意外。据中国分省医籍考记载,目前广东省本草占籍仅存一二,其余大多亡佚,全国各图书馆均难以查找。为了解岭南中草药文献的现状,本文采纳文献探讨及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现存的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探讨对象广州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等机构中有关岭南中草药文献书籍资料,该类机构为岭南中医药文献书籍资料较集中之地。12探讨方法
3、(1)以广州中医药高校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刘小斌教授编写的广东中医育英才2为依据,在广州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等机构查询岭南中草药文献书籍。(2)登陆广州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网站中文科技期刊维普数据库(VIPdisc:19892008年),在随意字段中分别输入岭南及药,点击检索,下载与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相关的论文并探讨之。(3)利用数据库检索或干脆至图书馆查阅上述两种探讨方法所得的论文或书籍中的参考文献。以上3种方法并用互参。2结果与分析文献调查初步发觉了30余种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见表1其中大部分岭南医药学家的著作已亡佚。本文仅将其中在每个历史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比较出名的8可见何氏治学看法的严谨和客观9
4、0生草药性备要分上、下两卷,主要收录了粤东特有并常用的中草药311种。上卷收载七叶一枝花等草药161种,下卷收载独脚金等中药150并对它们的形态、功效和用途作了简要的介绍,还就250多种疾病收集了丰富的民间治疗方法,是我国一部地方性民间草药著作。本书问世后,促进了岭南医药流传,不但进一步普及了岭南中草药防病、治病的意识,削减了疾病的困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对当时中医药的学习、推广和应用以及对近现代岭南中草药的发展,都产生了干脆而深远的影响。据考证,生草药性备要至少有广州守经堂刊本、五桂堂刊本、佛山翰文堂刊本、羊城翰经堂刊本、民国广州兴华书局刊本、民国广州启德书局刊本和冼先生所见的壁经堂
5、刊本以及大新书局刊本等共8个版本,可见其流传的广泛。该书对岭南草药学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岭南医家运用草药治病,至少有2000多年,广东通志列传就有秦朝方士安期生(姓郑,名安期)在罗浮山采服九节苜蒲记载。而作为一部系统的岭南草药学著作,却自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始。生草药性备要总结了明代以前岭南医家运用草药防治疾病的阅历,补充了本卓纲目中未收载的200多种岭南草药,奠得,传授予萧步丹。萧步丹居乡时,遇村民有疾苦,辄躁艘山野间,采撷盈掬,归而煎成汤液,或捣成薄贴,一经服用,即可见效。萧步丹说:是生草药性亦医者所不行轻视也120萧步丹读前清何克谏生草药备要一书,发觉该书坊间多有刻本,于岭南生草药,
6、采集颇多,足见苦心造诣,惟叙述性质功用,阙略不少,板亦除劣,舛误禁多。萧氏三世业医,祖传相授,耳熟能详。又追慕古风,如唐末五代药学家肖炳,号兰陵处土,按四声(平上去入)相从,著作取本草药名第一字,编成四声本草五卷(已佚),部分佚文见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箫步丹效而仿之,故岭南采药录体例亦效仿五代肖炳四声本草之法,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从,对草药的分类方法与一般草药书有所不同。民国21年(1932年)7月,萧步丹搜集两粤出产之岭南草药480味,编纂岭南采药录(肖泽深校对,肖灵阑室本),例言0:本编所录药品,只限于草木类,及为两广所出产者,故定名为岭南采药录。取药名上一字之平上去入分类,其有上一字相
7、同者,如金银花、金刚藤等,先行备录,俾便于检查。生草药多有别名,其别名亦分平上去入声安排各部,查得后,即知为某药之别名。奇效之方,多有用生草药者,如需用某药,其方即附录于某药之下12。民国25年(1936年),萧步丹再版岭南采药录(由香港东雅印务公司铅印一册),增补草药二百余味,内容比初刊本更加充溢。岭南采药录流传较广,除上述民国21年、25年两个版本外,还有肖灵兰室刊本3个版本及民间的一些油印本12。该书中记载的桔红草药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止咳良药,广东化州中药厂将之开发为成药桔红痰咳煎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13。27生草药指南与胡真胡真,字莞渝,东莞人(亦作东官人),生于清同治13年(公元18
8、74年),卒年不详,约在建国初期。胡真自幼习儒,读书才气过人,毕业于两广高级师范学校,后从事中医教学医疗行政管理,有肯定的社交及组织实力,历任广东中医药特地学校学监、广东中医院筹建委员会委员、上海全国中医代表大会秘书、广州高校秘书、广东慈爱医院董事等职。近代社会质疑中医中药,尤其是对山草药不屑一顾,动辄以不合科学诋毁之。胡真归纳分析各种言论,认为中国医药,独创最早,上占有岐伯,中古有扁鹊,近古有华佗,皆就地取材,不涉暇方,而能活人济世O唐诗有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由此观之,古人于未病之先,已往山采药,为防病未然之打算,若遇疾病,以之煎汤液,未尝向都市购药。然近代以
9、降,都市设有药肆,颇为便利,尤其是舶来品,一药破中人之产,贫寒之家,不幸抱病,多数无力购用,虽有良医,未有不束手待毙者,诚堪浩叹13.胡真有感于此,致力于中药尤其是地方草药探讨。他说:尝考我国人口,占有世界四分之一,故世界各国,人口之多,以我国为冠,推厥缘由,实由我国有优良之药物所致。故地无分腴将,随处皆有药物产生,人无分文野,随处皆能分辨药物,采之不尽,用之不竭,济世寿民,良有以也。此等药物,世人谓之山草药,是以身居穷乡僻壤之人,凡偶染风寒暑湿燥热诸伤等症,多踝蹑山野间,11行选药,采拮盈筐,分别敷服,无不药到春回,霍然痊愈,其功效之大,往往一味或两味,应验如神,令人不行思议者14。胡真得到
10、张治平律师解囊相助,刊行生草药指南一书。他在弁言(序言)里写道:我国药物留意阅历,外国药物留意医学,科学重形质,阅历重实际,依据实际之阅历,加以哲理之推究,遂有所谓气化,因气之轻清重浊,色之红黄青白黑,味之甘苦辛咸酸,以定其性之风寒温燥湿,苟能察辨清晰而善用之,靡不应如科鼓。鄙人探讨山草药有年,深知其确有特别之效能,近承张治平律师之指导,并慨然解囊相助,不敢自秘,乃分门别类,表而出之,聊备世人之选用。至其形态性质,详载壶珍本草,兹不悉录,识者谅为焉为幸14生草药指南最大特点是按人体部位、按临床病证对药物进行分类,把生草药分为头面部药、口舌部药、耳部药、鼻部药、眼部药、牙部药、咽喉部药、腹部药、
11、胃部药、呕吐药、呃逆药、骨鲤药、蛊脓药、肾部药、筋骨部药、脚部药、跌打药、汤火药、止血药、止痛药、妇科药、各种气痛药、通经药、乳疮乳痈药、疳积药、惊痫药、麻痘药、斑疹药、疟疾药、疝气药、痢症药、霍乱抽筋药、风痰药、痰药、祛风湿药、退热药、疮疡药、疥癣药、杀虫药、除虫药、痈疽药、擦病药、疳疗药、痔漏药、脱肛药、瘫痪药、杨梅鱼口药、白浊药、马嘴疗药、鹤膝药、淋证药、肺痔药、咳嗽药、吐血药、撞口药、苏痔药、夹药、虫狗鼠蛇咬伤药、中毒药、毒核药、麻醉药、活血补血药、防腐药、泻药、汗药等65类,对指导卓药的具体运用有肯定帮助。胡真与何克谏、赵寅谷、萧步丹3位岭南草药医家,在学术上是i脉相承的,故在每味草
12、药性味功效方面,多有相像之处,并互为补充有所发展2。28岭南草药志与赵思兢现代对岭南中草药探讨有成就者当推赵思兢。赵思兢(1949-),新会人,广东省名老中医,1931年毕业于广东救援调剂职校,后又入广东中医药特地学校深造4年,历任广东中医药特地学校教化主任、广东省中医探讨所中医药室主任、广州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教授、中国药学会中药委员会委员等职。他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应用岭南草药,探讨项目亦多选用岭南草药为课题,所公开发表之论文其中有不少是关于岭南草药学方面的,例如继承广东草药的先辈何克谏、广东凉茶防暑热抗疲惫,著作如广东药材炮制手册等。赵思兢认为岭南草药是我国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以医治地方疾
13、病疗效准确,且可就地取材,药源广泛价廉。他主持广东省中医探讨所中药室期间,对岭南草药的继承与开发特别重视,亲F1.编写各地市县的草:药著述藏书目录,收录著作114种。20世纪50年头后期,赵思兢主编岭南草药志,该书共有正续两集。正集于1961年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收载药物88味,都是具有显著疗效,久经流传且被运用或医疗学术单位试验证明有效之当地草药,依据品种不同,分别介绍了草药别名、科屈形态、生长环境、性能效用及其临床应用,并配以插图,帮助读者易于鉴别采录,以便全面驾驭应用草药的学问15。正集主要引用何克谏、赵寅谷、萧步丹、胡真等人著述,体现了从清代到近代至现代,岭南中草药学术探讨一脉相承的
14、关系。续集收载350种中草药,惋惜手稿毁于十年动乱时期16O3探讨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从异物志到岭南草药志,从占代到近现代,体现了岭南中草药事业的良好传承。探讨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不仅是发扬岭南中草药特色优势,也是响应广东建设中医药强省号召的重要举措。本文对记载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做了一次较为系统的勘查、收集和归纳,这将为有志于探讨岭南中陆药者供应参考。由于探讨水平有限,所收集和归纳之资料难免错漏,望同行指责指正。在查阅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时,我们发觉多数书籍都特别陈旧且有破损迹象,凸显应快速对其整理、爱护的重要性。另外,岭南中草药文献书籍尤其是占籍所跨越的年头较久远,所涉及的内容较广博,加之历史条件
15、的限制,竹中夹杂着一些不科学的说法,故读者应采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岭南中草药文献著作的整理探讨历程尚属起步,还有待广阔中医药工作者共同努力,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陈蔚文,徐鸿华.岭南道地药材探讨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刘小斌.广东中医育英才M.广州:广东省卫生厅,1988.3吴粤昌.岭南医徵略M.广州:广州市卫生局,1984.4梁家勉.对南方草木状著者及若干有关问题的探究JF1.然科学史探讨,1989.3(8):254.5朱晓光.岭南本草占籍三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6汪悦.李殉与海药本草J.南京中医药高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30.7唐李驹.海药本草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李杨伟,吴庆光.海药本草对岭南医药的贡献J.中医药导报,2009,15(1):68.9何克谏.生草药性备要序M.广州:光绪守经堂刊本.10冼玉清,赵思兢.继承广东草药的先辈何克谏J.新中医,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