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老服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评估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养老服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评估报告根据“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部署,结合年度的老龄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进行全面分析,从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医养融合发展、社会组织服务与人才、老年福利保障等多维度,对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综合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报告通过全面梳理回顾了相关指标完成情况,并进一步明确不足、查找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具体情况如下:一、规划中期实施进展总体JK利“十四五”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整体要求,积极应对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
2、求不断增长等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积极进取,发奋工作,全面推进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养老服务设施总量、服务供给能力、服务功能水平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养老床位总数已达7.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45%,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51%,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良好,达到了“时间过半、完成过半”的规划实施进度要求。“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创新推进。“十四五”以来,抢抓改革试点机遇,以满足社区居家老人养老需求为目的,探索创新“互联网+居家养
3、老”新模式。制定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并纳入市级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和“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提出重点围绕助医、助洁、助餐、远程照护开展服务,实施“社区嵌入式、中心辐射式、统分结合式”3种模式建设,到2023年实现中心城区半径1.5公里内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互联网+居家养老”样板。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对低保、高龄、空巢、独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由依规给予必要的保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兜底性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标准,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高龄老年人补贴制度,切实提
4、高补贴标准精准度和有效性,强化政策衔接。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工作,将服务与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相结合,重点安排与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密切相关项目,优先保障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需求。城乡社区(村)养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30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站)100个,本年度还将新增“互联网+居家养老”社区嵌入式和中心辖射式服务网点5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5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站)300个。按照社区老年人服务站覆盖1个社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覆盖3个社区的规划目标,已提前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
5、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也已达到50%o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通过服务、服务补贴等方式,聚合养老服务社会资源,整合为老服务商3000余家,先后引入50余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运营管理,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运营情况进行监管,年底社会化运营率将达到55%以上。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引导城市和企业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社区、医养、旅居、陪疗转型养老”项目上加大策划储备力度,利用社会力量不断扩大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每年新增一批普惠型养老床位,面向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十四五”以来,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政策支持情况、消费承受能力等
6、因素,推动普惠养老服务在合理区间运行,价格水平显著低于当地同等服务水平的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机构管理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着力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示范兜底作用,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农村福利院实施提档升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已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00家,其中市、区公办养老机构2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20家、社区养老院80家、农村福利院80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7.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养老服务环境“双整治”专项行动、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集中排查、养老机构安全整治专项行动等工作
7、,有效改进了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风险监测和应急能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范,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与主管部门定期督查、限期整改相结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统筹防控和应急要求,构建“分层分类、高效协作”的养老服务应急体系,养老服务设施应配备必要的防控物资和应急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区域性养老应急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为本区域养老服务应急体系建设提供服务。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医养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护理水平。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探索推进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日间养老医疗服务、开设
8、老年康复床位和托管养老机构医疗业务等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重点扶持一批医养结合型机构发展。目前,已有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康复床位,设置老年康复床位1500余张,50余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点,20家市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均可提供医养结合服务,92%以上的养老机构与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护理型床位达到2万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42%,为养老服务提供了医疗保障和支撑。加强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面向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推动二级以上中医院治未病科、老年医学科建设,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常见病
9、、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提高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使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积极发挥城乡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规范中医药服务的作用,推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养老服务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出台了关于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将养老保障方向由“小众”向“大众”转变,形成“社会+市场”合力,推动养老与、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医药保健等相关行业交流融合。积极发展用于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监护床等智能监测、看护设备。围
10、绕助老助残、家庭生活需求,开发辅助、家政服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产品。支持老年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满足老年人个性需求。发展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家居产品,优化智能居家环境,开发智能音箱、智能语音和陪护助手等新型适老智能家居产品。促进劳动力整体素质提升。提升新增劳动力质量,发展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水平,健全一体化协同发展、贯通培养的现代职业体系;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构建“学术型、应用型、技术和技能型”为基本类型的高等教育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建立老年教育
11、协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老年教育重大问题,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加强老年教育,引导高校发挥资源优势举办老年教育,依托社区教育机构办好社区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老年教育,构建覆盖城乡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推动各部门、高校、行业企业举办的老年大学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办学。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完善流动人口保障积极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全面推行人才政策,落实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政策。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制定实施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宜居社区、幸福养老”主题,通过老旧社区改造、建设社区为老服务平台等举措。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将养老护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
12、料、家务料理等上门服务。培育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并指导其规范发展,引导其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试点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健全上门照护的服务标准,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推动失能、高龄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纳入养老服务目录,普及居家护理知识,增强家庭照护能力。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作用,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构建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加大人口老龄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及时、科学、综合应对老龄社会的共识,倡导全社
13、会树立积极老龄观积极看待老龄社会、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对敬老模范家庭、为老服务先进个人、助老优秀组织的宣传报道。积极利用重阳节等节日,持续开展“敬老月”、“老年节”等活动,推动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积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深入推进“敬老文明号”创建推动各级涉老工作部门、为老服务组织、公共服务窗口单位全面落实老年优待政策,提升为老服务质量。推广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促进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
14、与通信技术在养老领域的深度应用,提高公共服务和决策水平,实现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医工协同发展,研发老年人医疗辅助、家庭照护、安防监控、辅助、情感陪护、康复辅具等智能产品和可穿戴设备,提升产品的适老化水平,推进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发展健康管理与服务、健康检测与监测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完善现代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充分调动老年人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比例达到25%以上。发挥省、市、县三级老年大学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其指导服务功能,提高资源汇聚与服务能
15、力。大力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有条件的老年大学延伸教学点,建设一批社区老年学校(学习中心)。持续开展高校老年大学建设工程。加快老年开放大学体系建设,积极推动老年教育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聚集老年大学教育资源,向老年人提供优质课程服务,实现线上线下互补,让老年人想学可学、学有内容。探索开展养教结合模式,在养老服务机构等场所内设立集中学习点,开展乐龄学堂等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学习活动。老年友好环境不断优化。开展老年友好环境创建,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强社区、家庭以及医院、公园等老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适老化改造,优先支持老年人居住比例高的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开展“智慧助老”行动,缓解老年人就医、交
16、通出行、生活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中遇到的数字鸿沟问题;推进老年教育,五级老年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开展“银龄行动”和老年服务,发挥老年人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开展敬老助老模范创建活动,弘扬养老、孝老、敬老美德。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总体来看,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实施进展顺利,但在规划推进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养老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一)养老服务区域发展不平衡。受城乡差别、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不同城区在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设施、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平衡的状况。如在养老机构方面,中心城区养老机构大多“一床难求”,新城区养老机构入住率偏低。在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方面,城市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的社会化运营率较高,但在偏远乡村地区,受老人居住分散、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等因素影响,社会企业和组织大多不愿承接运营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二)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总体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