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地位及其推进路径宣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刻理解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地位及其推进路径宣讲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一、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关于教育,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概念、认识、定义和评价。那么,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人类的发展、进步和文明的演进,从根本上都依赖于教育。它不仅塑造着我们的今天,更引领着我们的未来。在当前全球环境下,世界充满矛盾与冲突,人类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破解困境、应对挑战?我认为,教育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推动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任。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报告。该报告提出,应将以下人文主义价值观作为教育的基础和目的: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权利平等和社
2、会正义,文化和社会多样性,以及为建设我们共同的未来而实现团结和共担责任的意识。这些都是教育应当承载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思考教育的本质,我认为它在于通过传授知识、提升品德、启迪智慧,以培养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这实际上是一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它对于提高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提升生命的价值,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传承知识、传承智慧、开发人才、促进每个人生命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无论是维护和平、战胜贫困,还是改善环境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教育来培养具有远大志向、能够为人类福祉贡献力量的人才。这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职能。同时,我认为教育具有三重属性。第一
3、是政治属性,即教育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涉及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深刻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属性。第二是战略属性,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关乎当下,更关乎未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对于战略性、前瞻性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笫三是民生属性,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关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通过教育,每个人都能获取知识、实现自我成长,每个家庭也能通过教育促进成员的成长与发展,进而更好地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这种强烈的民生属性,使教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教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的战略地位(一)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教育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
4、个鲜明特征,也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强盛,教育水平是首要考量。教育强盛无疑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因为它本身就奠定了坚实的战略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大力发展教育,消除文盲,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的识字率,并快速提升广大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我们提出了“向科学进军,向困难进军,向荒原进军”的口号,旨在实现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全方位崛起。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实现了从文盲、半文盲大国到教育大国的转变,并正逐步迈向教育强国。这一历史进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科学文化基础,提供了充裕的人力、人才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以
5、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大的战略定力,明确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水平已跨入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据测算,我国目前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23位,比2012年上升26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事实证明,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这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
6、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二)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我们现在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要求我们加快建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实现这一目标。从国际环境来看,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阶段,国际环境日益错综道杂,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竞争风起云涌。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科技战,本质上就是科技创新领域的激烈竞争,围绕科技制高点展开的较量前所未有。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关键是要加快教育强国的建设,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
7、竞争、教育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从何而来?答案就是教育。因此,教育是基础,是重要支撑。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教育显然是最具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这三个“第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从整体上谋划、部署和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这既突出了教育的优先地位和作用,又实现了教育、科技、人才强国战略的整体联动和协调推进。(三)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教育对
8、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物质收入,通过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劳动技能,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通过诚实劳动和创新性生产实现物质生活的富足;二是提升精神素养,通过教育以教润心、以教化人、以教启智,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和富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不断推进教育公平,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为教育公平是整个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难以实现社会的全面公平正义。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
9、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四)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离不开建设教育强国这项基础性工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军事、体育、教育、人才等各领域。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这一切成就,都要归功于教育的大发展,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裕的人才保障和强大的智力支持。这一历程无一不深刻体现了“科技是关键、人才是
10、根本、教育是基础”的基本逻辑。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关键中的关键,根本中的根本,基础中的基础。我们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全面认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并把握其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文化与道德的传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遒德体系和价值体系,涵盖了丰富的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国家伦理,乃至宇宙伦理等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教育理论
11、。例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就深刻体现了个人伦理、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的紧密结合。此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也始终将个人的责任与国家、民族、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角度来看,我们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我们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积极发扬者。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成立之初到如今的百余年里,我们党一直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教育则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
12、色,成为传承文化的切入点和载体。因此,我们在抓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二)坚持立德树人,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培养人才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和培育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了古代先贤圣人的智慧与思想,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在国家层面,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我们描绘了理想国家的蓝图;在社会层面,它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构建和谐社会
13、指明了方向;在个人层面,它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公民的行为准则树立了标杆。这些价值观不仅体现了历代志士仁人的夙愿,尤其是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富国强兵之路、探索民族出路而前赴后继,他们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同时,这些价值观也凝聚了革命先烈的理想,寄托了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理念,正是我们对未来社会的共同期许。针对青少年这一关键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使用扣好“第一粒扣子”来比喻引导青少年价值观、帮助青少年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的重要性: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
14、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就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遵循“勤学、修德.、明辨、笃实”这一内在逻辑。第一,勤学是基础,它要求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刻苦学习,不断汲取知识,增强自我认知与理解能力。通过勤奋学习,青年们能够构建起扎实的知识体系,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修德是关键。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之后,青年人需要将所学转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修德不仅
15、是对古代先贤美德的传承,更是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它要求青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勤奋劳动,学会感恩与助人,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第三,明辨是提升。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青年人需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他们要学会区分正确与错误,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在面对选择时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这一过程有助于青年人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四,笃实是实践。道德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或口号,更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青年人要将所学的知识与道德准则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觉的行动。在日常生活中,他们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将社会主义
16、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每一个细节之中,让道德成为自己生活的常态。(三)立德树人要有针对性1 .增强针对性和亲和力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对于价值观的探索是强烈的,但如果没有针对性和亲和力,我们的教育就可能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用他们易于接受和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将深刻的道理讲深、讲透、讲活。2 .加强思想政治课的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第一,要把思想政治课的篁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党的事业的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也在不断深入。因此,我们的思政课必须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使思政课始终保持时代性和前沿性。第二,要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也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