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淋巴瘤诊疗指南(2022年版)一、概述淋巴瘤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卫生组织G1.obocan2020显示2020年中国新发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1.ymphoma,H1.)6829例,其中男性4506例,女性2323例;死亡2807例,其中男性1865例,女性942例。2020年中国新发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1.ymphoma,NH1.)92834例,其中男性50125例,女性42709例;死亡54351例,其中男性29721例,女性24630例;男性NH1.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部恶性肿瘤第IO位:女性NH1.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未进入全部恶性肿瘤的前10位。由淋巴
2、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痛的诊疗能力和规范化实施,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淋巴瘤诊疗指南进行修订和更新。二、淋巴瘤的诊断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临床表现。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了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一)体格检查。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肿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
3、一般状况等。(三)实验室检查。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1.actatedehydrogenase.1.DH)、自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病毒(hcpaEisB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必要时进行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腰椎穿刺,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以及其他EB病毒相关的淋巴瘤,如EB病毒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瘤样肉芽肿等,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1.icobacte
4、rpy1.ori,Hp)检配(四)影像学检查。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CT、MRk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镜等。I.C7目前仍作为淋巴病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淋巴瘤骨受侵患者的全身骨显像缺乏特征性改变,难以与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骨结核、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感染性疾病等鉴别,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常规骨扫描(Tc-MDP)对初治H1.患者的临床价值有限,但骨扫描对原发骨淋巴瘤治疗后随访观察和预后评价需要结合CT检查。6.腔镜检查适
5、用于可疑目肠道受侵的患者,同时可完成活检,明确病理。(五)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对于淋巴结病灶,应尽可能切除完整淋巴结。如果淋巴结病灶位于浅表,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应首选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如果确实无法获得切除或切取的病变组织标本,可通过粗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进行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流式细胞术及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同时临床特征也非常重要。1.形态学在淋巴瘤病理诊断中非常重要,不同
6、类型的淋巴瘤具有特征性和诊断性的形态学特点。2.IHC用于鉴别淋巴痛细胞的免疫表型,如B或T/NK细胞、肿瘤细胞的分化及成熟程度等。通过组合相关的IHC标记物,进行不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3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1.uorescenceinSi1.uhybridizaiion,FISH)检测技术可以发现特定的染色体断裂、易位以及缺失或扩增等,时特定染色体异常相关淋巴瘤的辅助诊断有指导意义,如伯基特淋巴瘤相关的t(8;14)易位以及t(2;8)或t(8;22)易位、滤泡性淋巴瘤相关的I(14;18)易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相关的I易位、套细胞淋巴痛(mant1.e
7、ce1.1.1.ymphoma,MCD相关的t(11:14)易位以及双打击或三打击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相关的MYC(8q24)、BC1.2(18q21)和BC1.6(3q27)重排等。4 .淋巴细胞抗原受体基因重排检测技术淋巴细胞受体基因单克隆性重排是淋巴瘤细胞的主要特征,可用于协助鉴别淋巴细胞增殖的单克隆性与多克隆性,以及无法通过IHC诊断的淋巴瘤,是对形态学和IHC检查的重要补充。5 .其他包括二代测序、流式细胞技术等,是常规病理学诊断方法的有益补充。三、淋巴瘤的分期Ann-ArbOr分期(COtSWO1.dS会议修订)是目前通用的描述H1.和NH1.的分期系统,更适用FH1.和原发淋巴结的
8、NH1.,而对于某些原发淋巴结外的NH1.,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原发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等,则难以适用,这些原发于特殊结外器官和部位的NH1.,通常有其专属的分期系统。另外,基于亚洲和中国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数据,建立了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分期系统,命名为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hineseSouthwestOnco1.ogyGroup,CSWOG)和亚洲淋巴瘤协作组(ASian1.ynIPhomaStUdyGroup,A1.SO分期系统,简称CA分期。见附件2(附件2.1至附件2.5)。四、淋巴瘤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淋巴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9、,实施中如何选择放射治疗的线束、放射野和剂量,由具体病例的治疗目的和诊疗条件决定。可采用光子、电子和质子等射线束以达到对靶区的合理涵盖及正常组织的最大保护。先进的放疗技术如适形调强放疗、屏气和呼吸门控、影像引导、以及质子治疗.,在确保肿瘤控制的前提下,可以显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失。根据放疗目的和作用,淋巴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可分为:根治性治疗;化疗后的巩固放疗:化疗不能耐受或抗拒、残存病灶的解救治疗:姑息放疗。放疗设野分为:全淋巴照射和次全淋巴照射。全淋巴照射通常包括斗篷野+锄形野+盆腔野(在未行脾切除的病例中还需要进行脾照射),次全淋巴照射可以省略部分受照区域。受累野照射(invo1.ved-
10、fie1.dradiotherapy.IFRT)仅照射化疗前受累淋巴结的整个淋巴结区域,受累野范围包括所有己知肿瘤的部位和邻近区域;随着影像诊断和适形放疗技术的发展,IFRT在H1.和侵袭性淋巴瘤中,被更精准的受累淋巴结照射或受累部位照射(invo1.vedsiteradiotherapy,ISRT)所替代。ISRT靶区定义与勾画;ISRT结内病变:1SRT目前是化疗敏感的H1.和NH1.标准放射野设定方案。照射范围需要以CT模拟为基础,融合其他现代显像手段如PET-CT和MR1.决定。ISRT的靶区主要包括初诊时累及的淋巴结以及全部化疗前或活检手术前的所有可疑肿瘤累及区域,但应排除邻近未受侵
11、的止常组织,比如肺、骨、肌肉、肾脏等。化疗前或活检前大体肿瘤体积是勾画临床靶区(c1.inica1.targetvo1.ume,CTV)的基础。考虑到亚临床病灶的不确定性,以及原始肿瘤影像可能欠缺的准确性,在设置CTV时,可以基于临床判断适当扩充边界。惰性淋巴瘤采用单纯放疗时,倾向采用更大的放射野。例如,滤泡性淋巴瘤的放射野应该较同样受累时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后的放射野更大。在胸部和腹部区域,应考虑器官运动确定内靶区,在此基础上外扩形成计划靶区。ISRT结外病变:结外病变的放射野设定原则与结内病变类似。但在某些结外器官原发病变中,CTV需要包括整个器官,如胃、唾液腺、甲状腺。在其他结外器官
12、中,如眼、乳腺、肺、骨、皮肤等,可考虑部分器官照射。多数情况下,不需进行未受累淋巴结的预防照射。放疗剂量:H1.化疗达完全缓解(Comp1.e1.eresponse,CR)后的照射剂量为2030Gy,部分缓解(partia1.response,PR)后的照射剂量为3640Gy。惰性淋巴瘤的根治性照射剂量为2430Gy.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CR后的照射剂量为3036Gy;根据风险分层,对化疗以及放疗的反应等个体因素,PR后的照射剂量可在3650Gy选择。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根治性照射剂量为5056Gy0五、淋巴瘤综合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是淋巴瘤的治疗原则。作为一组临床特点不尽相同、诊断标
13、准与治疗方式各异的恶性肿痛,在诊断时,需明确淋巴瘤患者的病理类型和预后不良的分子病理特征,通过相关影像诊断技术明确疾病分期,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各自预后风险的评判标准判断预后;选择包括内科治疗、放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六、淋巴瘤的中医药治疗中医把淋巴瘤归属于石疽、恶核、失荣、痰核的范畴,中医治疗淋巴瘤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常见中医证型多为两种或多种证候要素组成的复合证型,如痰热蕴结型、病变范围广泛的11期患者,参考HDIV期的治疗策略,以内科治疗为主,推荐CD20单抗士化疗士姑息性ISRT,没有治疗指征者可选择观察随诊。IWIV期F1.:IWIV期F1.被认为是种
14、不可治愈的疾病。111N期且低肿痛负荷的F1.,诊断后即刻治疗与先观察随诊、待有治疗指征时再治疗比较,患者OS并无差异。无治疗指征患者观察随诊期间,5年内可每36个月进行1次查体或实验室检查,5年后每年1次;2年内次个月进行1次CT检查,2年后N1.年进行1次CT检查。具有治疗指征的患者,需进行治疗。治疗指征包括:可以参加合适的临床试验、高肿瘤负荷、有症状、威胁器官功能、继发血细胞减少、大肿块和病变持续进展等。F1.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包括:R-B(利妥昔单抗,苯达莫司汀),R-CHOP或G-CHoP(奥妥珠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R-CV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
15、泼尼松)或G-CVP(奥妥珠单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以及R-R(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等。部分低肿瘤负荷的患者,可以选择利妥昔单抗单药。老年和体弱患者,推荐单药利妥昔单抗,或单药烷化剂(如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土利妥昔单抗等。初治、高肿瘤负荷的患者,在诱导化疗达到CR或PR后,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可以延长PFS。复发难治F1.的治疗:复发F1.仍可首选观察随诊,当F1.1.P1.I评分系统01.分为低危组,2分为中危组,3分为高危组;F1.IPI2评分系统O分为低危组,12分为中危组,35分为高危组(附件4.3)。POD24或线免疫化疗后的无事件生存时间W12个月均提示预后不良。一项研
16、究结果显示,一线应用R-CHOP方案治疗后,POD24和非POD24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和90%3.边缘区淋巴瘤边缘区淋巴瘤是起源于边缘区的B细胞淋巴瘤,属于惰性淋巴瘤。按照起源部位的不同,分为3种亚型:即结外边缘区淋巴瘤也称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Iymphoidtissue,MA1.T)淋巴瘤、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和脾边缘区淋巴瘤。其中MA1.T淋巴痛最常见。边缘区淋巴瘤的病因与慢性感染或炎症所致的持续免疫刺激有关。如胃MA1.T淋巴痛与Hp的慢性感染有关,甲状腺MA1.T淋巴瘤与桥本甲状腺炎有关,腮腺MA1.T淋巴瘤与-燥综合征有关,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和脾边缘区淋巴瘤有关。边缘区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更多的是一种排除法,免疫标记物无特异性,需在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