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力计算》课程教学总体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水力计算》课程教学总体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工程水力计算课程教学总体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I工程水力计算2 .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3 .课程码:4 .Wt51.其中讲授43、实验6、技能训练26 .适用专业,水利工程课程名称:工程水力计算二、教学设计1 .学习基破分析本课程是高职高专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埋论(含实践)深.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熟练学樨静水乐力、静水压强的计算方法:水流运动的基本原理:以及水利工程中管道、人工渠道、天然河道、堰、闸、泄水建筑物下游消能等的水力计算方法,会用工程水力计算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遨还要初步培养水利工程作业现场基本的管理与控制能力.本课程以“建筑力学”和“土力学”的学习为基础.
2、同时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以及“施工版fit控制与验收”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本课程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中处于非常揖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核心深程和必修课程。2 .学习目标总体目标能够进行水工建筑物的水力计算,具备指导水工建筑物设计与倦工的能力。即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水工建策物进行水力计算和简鞋设计:能够组织柔道开检与何城:能够对建筑物进行消能设计与施工,能够对城巾自来水管网进行水力计算和施工:培养学生利用相关原理、概念、规范、标准等知识,结合有关力学与结构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常见水力计算何超的能力,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
3、、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再施工生产一线的工作莫定偲好的聪础。知双目标能膨熟练陈述常见水工建策物的类里及其水力计算方法:能说出水工建筑物水力计算的内容:能蝮准确地说出常规水力试驱的试验步骤及其相检的设备仪器的名称、操作方法:能准确陈述静水压强、静水压力、动水压强、动水压力等概念及计算方法:能熟练陈述明集水流的基本流态及到别方法;能熟练陈述消力池的类型与构造:能效练陈述水头损失的类型及计修要点:能熟练陈述水跃的类型及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啄述描述水流运动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力目标能对水工建筑物进行水力计算及陆单设计:能铐独立完成常规水力学试验,熟练埴写试骁报告;能够制
4、定柔道工程断面设计、现场场地平整、开挖与网域的施工方案:能进行水工建筑物的消能设计:他峥对城巾自来水管网进行简单设计和施工:能好计笄海水、动水的压力与压强。素质目标具备吃苦耐劳、认真仔细、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3 .教学内容序号项目模块名称项目内容学时1液体认知1.1 液体的翦本特性1.2 液体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13实际液体与理想液体22价水压覆与仲水压力计算2.1静水压强及其特性2.2水海力学基本方程2.3静水压遍的测算2.4平面壁上的静水总压力计算2.5曲面壁上的静水总压力计算83水流运动基本原理介绍3.1描述水流运动的方法3.2恒定总流连续性方程3. 3恒定总流传见方程的建
5、立3.1 恒定总流能发方程的应用3.5Ia定总流的动量方程104水头损失计算1.1水头损失的类型4. 2水流运动的两种形态5. 3均匀流沿程水头损失与切应力的关东-1.1武流运动4.5沿程水头损失的分析与计算46局部水头损失的分析与计算65有压管流水力计算5.1管涌认知5.2简单短管水力计算5.3简单短管水力计算工程实例65.4简单长管水力计算5.5发杂管路水力计算5.6水击计算简介.6案道水力计算6. 1明生水淹认知7. 2明渠均匀流计号公式8. 3明槃均匀流计算有关何阳分析9. 4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10. 5明条非均匀流认知11. 水跳的水力计算12. 明集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地木方程式1
6、3. 棱柱体明条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线分析14. 明集恒定非均匀渐变流水面曲规计算107地用水力计算7.1垠W认知7.2薄壁堰水力计停73实用堰水力计驾74宽贪堰水力计算7.5闸孔出流水力计算48建筑物消能水力计算8.1池水建筑物下游水流衔接消能形式8.2底流式消能的水力计算8.3挑流式消能的水力计算39水力计算案例案例:拦河坝水力计算案例二;管网水力计算案例三,有质隧洞水力计算案例四:渠道水力计算案例五:溢流坝水力计算案例六:溢洪道水力计算110理正工程水力计算软件使用说明10.1系统环境与安装10.2功能柢述103快速操作指南10.4操作说明111合计5112工程水力计算综合实训304.能力
7、训练项目设计序号单元标JH主要支撑知识教学Ia根形式地点作业形式结果(可展示)1课程描逑魂程基本理念图片展示教室讲鳏学生讨抡裁宣思考题讨论记录2液体认知液体的甥理力学性思模型讲解图片展示实险险证教宓.实骏室思考题实脸松告书面作业真险报告3静水压强与的水压力计算1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的特性:2 .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的计算方法模型讲解实脸证案例引导启发教学学生训练故室、实验室思考奥实验秋令书面作业计算结果实轮报告1水流运动基本原理介绍1,水流运站基础知识:2 .水流运动三大方程:3 .三大方程的实里奥迂模型讲解案例引导实脸验证学生训练教室、实出室思考题实眩报告书面作业计算结果实验报告5木头抿失计
8、算水头损失计算梦础知识模型讲蟀案例引导实眩眩证学生训炼教室实险室思考题实脸报告书面作业计算结果实胧报告6有压管流水力计算管流水力计算基础知识案例引导教师讲解学生训练教室思考咫实验我书面作业计算结果7渠道水力计算柔道水力计算基础知识案例引导教师讲解学生训练教宓.实骏室思考题书面作业计算结果8襄用水力计算垠间水力计靠基础知识案例引导教师讲解学生训练教家资料室思考题书面作业计算结果9罐筑物消能水力计算水工速筑物消能计算基珀知识案例引导教师讲解学生训练我空资料室思考题书面作业计算成果10水力计算案例不同班筑物水力计算基泥知识案例引导教师讲解学生训练教室、馅将宓思考题计算成果11理正工程水力计算软件使用
9、说明理正计算软件知识教师讲佛上机填习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上机计算结果计算成果计算体会5,假学方法(1)注里“教”与“学”的互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普求确定踪令项目、单项任务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以教师为主导,指出学习目标,进行正褥引导(课堂、实脸实训、习题):了解学生的困惑,进行正确指导。(2)采用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3)加大实蛤实训容法在实脸实训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水:建筑物水力计亢流程,提高学生的同位适应能力.6.彼学进程顺序课程内容学时分配讲授实蛤技能训瀛小计1课程描述1
10、12液体认知113静水压强与於水压力计獴61I8-1水流运动菸本原理介绍511105水头损失计算5166有压管流水力计算667渠道水力计算10108堰由水力计算449建筑物-浦能水力计算3310水力计算案例1111理正工程水力计算软件使用说明1112机动0013合计436270三、考核与评价1 .考楼方式及成1*评定标准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满分为100分,及格为60分.其中期末终结性考试成绩满分为100分.占考核总成绩的80%:形成性考核即平时考核成绩占考核总成绩的20%.平时作业以考勤、各率的自我榜测题和习即为主,由辅导教师按完成作业的质愤进行评分。2 .学
11、习效果讦价(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脸实训、技能比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虫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SS、解决网SS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四、其他1 .教学材料(1)教M:工程水力计算九张春蜡,中国水电出版社.2009年8月.(2)深程网站:(3)参考资料:1张辘先.水力学.科学出版社,2005.2邓小玲.水力学立体化教材(水工专业).科学出版社,2005.3林梅,拜存者.水力学立体化教材下册
12、(水文专业).科学出版社,2005.4张劲,章吉吉.水力学立体化教材下册(给水排水专业).科学出版社,2005.5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力学教研室.水力计算手册,水利出版社,1981.6清华大学水力学教研祖.水力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7水力学国家点实验室(四川大学.水力学.高等教育H1.版社,2003.8J杨凌真.水力学难题分析.高等教Ff出版社,1998.9吴持恭.水力学(上、下册.第:.版.高等教百出版社,2003.3.10张春娟.水力学与桥浦水文.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7.2 制依M本课程教学总体设计是报据教育部有关指导精神和意见,结合高职高专陕西省空点建设专业水利工程专业的
13、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要求.在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了“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窠基础上端耳。在整门课程内容编排上,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区制人员执第:张春册审核;拜存有参加编写人员:郑新让(中国水电十五局建筑公司高级工程师)、E玲(延安市河道管埋处岛徼工程师八刘红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4M时间2017年5月5 .雷聂说明的其他问题1 .本课程己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陕西省2009年精品课程,以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手段,为工程水力计算课程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同络教学环境。2 .果刖项目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课内项目调练与踪合项目设计训练相结合,任务阴动,学、练同步,做到理论与实践体化,不按理论知识体系如织教学,而是紧紧困绕能力目标与综合项I1.组织教学,通过项目分解和提炼,以项目练习实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