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全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2024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全文)母婴传播是我国HBV的重要传播途在,围产期和婴儿时期感染HBV的慢性化率约为90%。感染HBV的儿童继而成为水平传播的宿主,女性感染者生育期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下一代,是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形成的主要原因。聚集性HBV感染家族中,感染子代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较无家族史者提前10年,具有肝癌家族史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升高32.9倍C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关于印发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明确提出2025年在国家层面消除HBV母婴传播。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孕期接受抗痛毒治疗,其所生新生儿接受
2、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og1.obu1.in,HBIG)的菸础免疫预防后,可使母婴传播率降至03%国内研究团队探索的HBV母婴传播全程防控跨学科跨社区临床管理体系可使母婴传播率进一步降至023%,为实现消除HBV母婴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撵。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GRADE中国中心组织国内专家于2019年制订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以卜简称2019版指南),在规他HBV母婴传播阻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年来,国内外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从临床实践的角度,HBV母婴传播阻断的部分推荐意见也需随之更
3、新,如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证背景卜产妇的管理策略、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后药物的调整等。另外,根据国际指南制定和更新流程,2019版指南也需35年进行更新。为更好地指导HBV母婴传播阻断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指南工作组在系统检索及证据评价基础匕更新了2019版指南。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本指南)后在帮助感染科、肝病科、妇产科和妇幼保健等相关工作者,在管理慢性HBV感染孕妇及其所生婴儿的过程中做出合理决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指南并非强制性标准,不可能包括或解决HBV母婴传播防治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面对具体患者时,临床医师应考量患者病情及其意愿,基干最佳临床研究证据
4、,根据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可利用的医疗资源,制定合理的决策。本指南采用推荐分级的评彷、制定及评价(Grades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1.opment,andEva1.uation,GRADE)分级系统,证据质地分为A、B、C和D四个级别,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1)和弱推荐(2)两个级别(表1)。一、推荐意见及证据描述经过指南专家组评估、指导委员会核准,本指前最终共纳入1。个临床问题的14条推荐意见C临床问题1: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推荐意见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若712月龄时静脉血HBsAg和(或)HBVDNA阳性,可诊
5、断发生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IB);新生儿静脉血HBSAg和(或)HBVDNA阳性不作为母婴传播的标准(1B)。推荐依据:HBV母婴传播一般指孕妇的HBV进入子代体内,井造成慢性感染。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的静脉血均可检测到抗-HBc,约20%可检测到低水平的HBVDNA、HBSAg和HBeAg,这其中90%的婴儿至7月龄时HBSAg和HBVDNA可转阴。因此,不建议对新生儿进行HBSAg和(或)HBVDNA检测。观察性队列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婴儿出生24h内的静脉血HBsAg和(或)HBVDNA阳性率均高于6月龄、7月龄和12月龄时静脉血检测结果;6月龄、7月龄与12月龄婴儿之
6、间HBSAg和(或)H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可在婴儿完成全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16个月检测HBSAg和(或)HBVDNA,明确是否发生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临床问题2: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推荐意见2.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0g酵母疫苗或20g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1A);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若生命体征稳定则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H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
7、炎疫苗(IA)0推荐依据:新生儿产后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最重要措施,可使HBcAg阳性孕妇的母婴传播率从82.9%降至15.9%,HBeAg阴性孕妇的母婴传播率从10.3%降至2.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发布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中对于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程序进行了详细说明。新生儿体质最小于200Og者,也应在出生后尽呈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并在婴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接种3剂次乙型肝炎疫苗。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体庾量小于150Og者)、有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空息和呼吸窘迫综合征
8、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废苗。推荐意见2.2: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在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同的部位尽早注射1剂100IUHBIG(IA)o推荐依据:HB1.G的有效成分是抗-HBs,是HBV意外暴露后有效的被动阻断措施。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联合HB1.G可进一步使母婴传播率从11.2%降至8.1%,尤其是HBeAg阴性孕妇的母婴传播率可降至05%(95%CIO.1.%1.%)o国家免疫规划及多部指南指出: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和HB1.G。前瞻性队列和系统评价表明,母婴传播高风
9、险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200IUHBIG的阻断效果与100IUHB1.G相当。因此,推荐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接种1剂100IUHBIGo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采用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的成本-效益比是政策制订者关注的个问题。系统评价表明HBeAg阴性孕妇所生婴儿单用乙型肝炎疫苗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相当。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评估无HBIG方案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结果表明母婴传播高风险孕妇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毗映酯(tenofovirdisoproxi1.fumarate,TDF)抗病毒治疗且婴儿单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母婴传播率为1.0%(95%CI
10、0.40%-3.74%),其中TDF治疗4周以上孕妇的母婴传播率为0(95%C1.01.61%)o在扩大抗病毒治疗适应证背景下,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应用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的成本-效益比有必要进一步评估。推荐意见2.3:未达到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适应证的孕妇HBVDNA2x1.O5IUm1.时,建议11服抗病毒药物以阻断母婴传播(1A);妊娠中晚期HBVDNA为1X1042105IUm1.的孕妇,建议与孕妇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口服抗病毒药物(IB);HBVDNA定埴检测不可及的地区,HBeAg阳性可作为孕期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的替代指标,但仍建议孕妇进行HBVDNA检测(2
11、B)o推荐依据:高HBVDNA水平是发生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WHo系统评价显示:HBVDNA2105IUm1.的孕妇所生婴儿接受联合免疫后的母婴传播率在3.80%以上。另一项纳入大样本量的系统评价显示:当分娩前HBVDNA水平在X】04-2105IUm1.时,即使婴儿接受联合免疫仍存在发生母婴传播的风险,传播率为06%(95%CI0-2.6%),高于国内最新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研究报道的0.23%的母婴传播率。基于上述研究,本指南推荐HBVDNAh2X105IUm1.的孕妇应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HBVDNA为1X1042105IUm1.的孕妇,建议与孕妇充分沟通后决定是否启动抗病
12、毒治疗以降低母婴传播风险。系统评价显示,孕妇HBeAg阳性能够较准确预测HBVDNA2105IUm1.特异度为92.57%(95%CI90.04%94.49%),灵敏度为88.25%(95%CI83.91%91.53%)0在没有条件常规开展HBVDNA定量检测的地区,HBcAg阳性可作为启动抗病毒治疗阻断母婴传播的替代指标,但仍建议孕妇进行HBVDNA定量检测。推荐意见2.4:推荐妊娠2428周HBVDNA2X105IUm1.的孕妇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1B);妊娠28周以后首诊发现HBVDNA2105IUm1.的孕妇,建议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IB)。推荐依据:HBVDN
13、A2105IUm1.的孕妇所生婴儿经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顼防仍存在母婴传播的风险。贝叶斯网状芸萃分析和系统评价与WHO系统评价均表明:与妊娠晚期启动抗病毒治疗相比,妊娠28周之前后动抗病毒治疗发生母婴传播的风险更低;妊娠中期与妊娠晚期启动治疗的妊娠不良事件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等无明显若异。因此,本指南推荐存在母婴传播高风险的孕妇于妊娠24-28周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28周以后首次就诊的孕妇,若HBVDNA注2X105IUm1.,建议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推荐意见2.5:推荐妊娠期口服TDF(IA)或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enofovira1.afcnamide,T
14、AF)(IB)阻断母婴传播C推荐依据:多项随机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WHo系统评价已明确妊娠期口服TDF治疗能够安全、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旦新生儿出生缺陷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并未增加。口服TDF治疗孕妇所生婴儿的长期安全性也已经得到证实。因此,推荐高HBVDNA水平孕妇口服TDF治疗以阻断母婴传播。作为指南推荐用于慢性HBV和HIV感染的一线抗病毒药物,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妊娠期口服TAF能够安全、有效阻断母婴传播。最新系统评价提示TAF与TDF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无明显紫异。另一项纳入因感染HBV或HIV接受抗病毒治疗孕妇的系统评价表明:与接受TDF抗病毒治疗孕妇所生婴儿相比,接受
15、TAF抗病毒治疗孕妇所生新生儿发生出生缺陷风险和婴儿生长发育均无差异。在抗反转录病瑾妊娠登汜系统(antiretrovira1.pregnancyregistry,APR)中上报1086例接受TAF抗病毒治疗孕妇所生婴儿的出生结局(妊娠早期病例约占80%),出生缺陷率为3.9%,与我国(5.6%)和美国亚特兰大大都市先天性缺陷计划(2.72%)报道的出生缺陷率相当。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指南建汉存在母婴传播高风险的孕妇可口服TAF以阻断母婴传播。临床问题3:抗病毒治疗期间发生妊娠的慢性HBV感染孕妇如何管理?推荐意见3: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者,若口服TDF,建议继续TDF治疗(1B);若口服TAF
16、,可与孕妇沟通后继续TAF治疗(2B);若口服恩替卡韦(entecavir),建议更换为TDF治疗;存在骨质琉松、肾损伤或其高危因素的孕妇选择TAF治疗(2B)o推荐依据:在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药物是否会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是孕妇和临床医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当前所用抗病毒药物尚没有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证据。APR网站已有23283例因HIV或慢性HBV感染而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妇上报的妊娠结同,其中妊娠早期接受TAF和TDF治疗的孕妇所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3.93%和2.58%,与我国和美国亚特兰大大都市先天性缺陷计划报道的出生缺陷率无明显差异.妊娠前已开始TDF治疗的慢性HBV感染孕妇,其发生妊娠期并发症和婴儿出生缺陷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与未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TDF治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