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影像学诊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部影像学诊断.ppt(90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眼部影像学诊断(眼部影像学诊断(1 1)内容内容眼部解剖眼部解剖正常正常CTCT、MRIMRI影像影像眼部炎性病变眼部炎性病变格氏眼病格氏眼病一、眼部解剖一、眼部解剖1、眼球解剖2、眼肌解剖3、眼眶解剖1、眼球解剖眼球:眼球:位于眶腔前部,约占眶腔体积1/5。由内层向外 层依次为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巩膜和角膜 组成,球内容物包括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眼球壁:眼球壁:目前影像学方法无法分辨眼球壁各层结构 (1)外层:前1/6角膜,后5/6为巩膜 (2)中层:葡萄膜,前端缺损处为瞳孔,直径 约为3.35mm,周围为虹膜,睫状体位于虹膜与 脉络膜之间,后者是葡萄膜的最后部,黄斑部 最厚。 (3)内
2、层:视网膜。眼球内容物眼球内容物(1)晶状体:透明的双凸面圆 盘结构,含蛋白质最高,CT值是软组织中最高的。(2)玻璃体:完全透明无色的胶状质,含98.5的水。(3)眼房:晶状体及其悬器之间的间隙,虹膜将之分为前、后房两部分。角膜角膜前房前房巩膜静脉窦巩膜静脉窦睫状体睫状体巩膜巩膜脉络膜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中央凹中央凹视神经视神经视神经盘视神经盘玻璃体玻璃体虹膜虹膜睫状小带睫状小带后房后房晶状体晶状体瞳孔瞳孔眼轴眼轴视轴视轴2、前房3、晶状体4、玻璃体5、眼环6、球后脂肪8、外直肌上直肌晶状体玻璃体下直肌前房2、眼肌解剖眼外肌(extraocular muscles):每眼6条内直肌(media
3、l rectus, MR)外直肌(lateral rectus, LR)上直肌(superior rectus, SR) 下直肌(inferior rectus,IR) 上斜肌(superior oblique,SO) 下斜肌(inferior oblique, IO) 内直肌:内转外直肌:外转上直肌:上转,内转,内旋下直肌:下转,内转,外旋上斜肌:内旋,下转,外转下斜肌:外旋,上转,外转 上斜肌上斜肌上直肌上直肌提上睑肌提上睑肌内直肌内直肌外直肌外直肌视神经视神经下直肌下直肌下斜肌下斜肌外直肌外直肌上斜肌腱上斜肌腱滑车滑车额窦额窦功能功能内直肌下直肌外直肌上直肌上斜肌视神经内直肌上直肌外直肌
4、下直肌3、眼眶解剖眼眶为四边锥体形骨性深腔。开口向前、向外,尖向后、向内由额骨、筛骨、蝶骨、腭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7块骨构成。眶顶壁眶顶壁 呈三角形,额骨的眶板及蝶骨小翼构成,厚薄不均,脑回压迹可菲薄,甚至一部分可以被吸收。含有以下解剖结构: 1 泪腺窝:位于额骨颧突之后,容纳泪腺。 2 滑车小凹:眶内上角,距眶缘约4mm,邻近突出部为滑车棘,滑车软骨或韧带常见钙化。 3 眶上切迹(眶上孔):位于眶上缘内中1/3交界处,常见韧带骨化而形成眶上孔,有眶上神经血管经过。眶上切迹内侧10mm处可另有一沟,为滑车上神经和额神经经过所致。眶内壁眶内壁 呈长方形,由上颌骨额突、泪骨、筛骨纸板、蝶骨体(仅
5、有一小部分)四块骨从前向后连接。前部为泪囊窝,向下借鼻泪管与鼻腔相通。筛骨纸板构成眶内壁的大部分,是眶壁中最薄的部分,厚度仅为0.20.4mm,骨壁薄如纸。筛骨纸板与额骨眶板交界处有筛前孔和筛后孔。眶下壁(底壁)眶下壁(底壁) 大致呈三角形,是眶壁中最短的一壁。由上颌骨眶面、颧骨眶面和腭骨眶突构成,最薄处仅为0.51mm。在眶下壁眶下裂处可见眶下沟,向前形成眶下管,开口于眶下孔,有眶下血管和神经通过。眶外壁眶外壁 三角形,与矢状面呈45。由蝶骨大翼的眶面和颧骨眶面组成,是眶壁中最厚的部分。眶外壁上颌骨额突眶内壁视神经管眶顶壁眶内壁眶外壁眶下壁 四边棱锥形骨腔四边棱锥形骨腔 额、筛 、鼻、颧、上
6、颌骨 视神经孔视神经孔 视神经、眼动脉 眶上裂眶上裂 颅N(除V/2)、眼上静脉 眶下裂眶下裂 第V对颅N第2支 眶下动脉眶壁间的裂和管眶壁间的裂和管眶上裂眶上裂蝶骨大小翼间的裂隙,是眶外壁及顶壁之间的分界。长约22mm,外段窄而内段宽,外段为硬脑膜封闭。内段有动眼、滑车 、外展、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及眼上静脉通过,是眼眶与颅中窝最大的通道,该区域病变可引起眶上裂综合症。眶下裂眶下裂位于眶外壁与下壁之间,与翼腭窝及颞下窝相通。内有第V对颅神经的第二支、颧神经、蝶腭神经节的眶支及眼下静脉至翼丛的吻合支经过。视神经管视神经管由蝶骨小翼两个根构成,沟通眶尖与颅中窝。内侧为蝶窦,有时还包括筛窦。视神经管中
7、通过视神经及其鞘(硬脑膜、蛛网膜及软脑膜)。眼动脉包绕在硬脑膜鞘内。筛前管和筛后管筛前管和筛后管位于眶顶和眶内壁间的额筛缝或缝附近的额骨内。由额骨和筛骨组成,连通眶壁与颅前窝。内有鼻神经及筛前动脉通过。筛后管有筛后动脉通过。二、正常二、正常CTCT、MRIMRI影像影像1、正常CT影像2、正常MR影像眼球眼球 眼球壁:T1、T2角膜与巩膜呈中低信号;葡萄膜 与视网膜呈高信号,二者不可区分。 晶状体:含水分及蛋白质,T1等信号,T2低信号。 玻璃体:胶状质,含98.5%水分,长T1、长T2。眼外肌:眼外肌:T1、T2都呈中等信号,显示结构及信号改变;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在脂肪抑制序列强化更为明显
8、。视神经:视神经:MRI可显示整段视神经全长5cm,分球内段、眶内 段、管内段及颅内段;T1、T2都呈中等信号,周 围蛛网膜下腔因脑脊液存在呈T1低信号,T2高信 号。 泪腺泪腺 泪腺位于眼眶外上象限的泪腺窝中,分为眶部和睑部; T1、T2中等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眶内脂肪眶内脂肪 肌锥将眶内脂肪分为中央区和周围区(眼肌与眶骨膜 之间);脂肪内含有纤维间隔,脂肪抑制序列纤维间 隔呈中等信号。脂肪组织呈低信号。三、眼部炎性病变三、眼部炎性病变1、眼眶感染性炎症2、眼外肌炎3、炎性假瘤4、泪腺炎5、泪囊炎6、视神经炎1、眼眶感染性炎症 临床表现眼睑红肿,有明显压痛,结膜水肿充血。眼球突出、眼运动受
9、限和视力下降,多由于眼外肌麻痹引起。眼底改变: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充血、静脉扩张等。病变若蔓延至眶尖或海绵窦,可引起眶尖综合征或海绵窦血栓形成。全身症状有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CT表现蜂窝织炎使视神经、眶内脂肪和眼外肌之间的界面消失。脂肪的炎性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区密度增高,边界不清楚,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且强化不均匀。眼睑与眼环增厚,眼外肌肥大。脓肿形成表现为形状不规则的局限性低密度区,如位于骨膜下则显示为梭形病变,眼外肌移位,增强扫描可见脓肿壁强化骨膜下间隙感染表现为强化的骨膜移位,远离眶壁(眶内脓肿较骨膜下脓肿严重,眼肌麻痹)。眶周结构改变:如眶周骨质破坏、鼻窦炎等。病例1 眼眶蜂窝
10、织炎 CT平扫:右眼球周围渗出性病变,视神经明显增粗,眼球突出,眼睑肿胀,外直肌轻度肿大病例2 眼眶蜂窝织炎影像表现:尚未机化,无周边环形强化的眶内感染 经眼静脉蔓延至颅内,容易发生颅内感染右眼睑肿胀,右前房体积变小,玻璃体内信号混杂病例3 眼眶蜂窝织炎眶内正常结构界限不清或消失,球壁增厚病例4 眼眶蜂窝织炎病例5 眶内细菌性感染 CT平扫见右眼球萎陷,外形失常,眼环不均匀增厚,球内密度增高,眼球与肿胀眼睑之间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病例6 骨膜下脓肿临床表现:眼球突出和视觉损害 眼内压升高导致永久性失明影像表现:骨膜下机化感染,增强后环形强化病变明显环形强化病例7 骨膜下脓肿CT平扫见左眼眶内壁骨
11、膜下梭形软组织密度病变,其内见多个斑点状钙化()病例8 骨膜下脓肿MRI表现眼眶蜂窝织炎时,视神经、眶内脂肪和眼外肌之间界面消失;脂肪的炎性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区呈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楚,脂肪抑制T2WI更清晰显示炎性水肿区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呈明显强化,且强化不均匀。伴有眼睑软组织肿胀、眼环增厚、眼外肌肿胀及泪腺增大等表现。眶内脓肿形成时则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梭形影,呈较长T1较、长T2信号,DWI上脓液呈明显高信号具有诊断特异性;增强后脓肿壁呈明显环形强化,中间液化区不强化。骨髓炎表现为眶骨骨质破坏,骨膜反应,T1WI上骨髓内高信号脂肪影为低信号的炎性组织取代,在脂肪抑制T2WI序
12、列上呈异常高信号。病例1 眼眶脓肿ABCA.T1WI示左眼外侧皮下软组织见片状等低信号,局部软组织肿胀,于肌锥外形成肿块影,邻近眼环受压; B.DWI示病灶中央呈明显高信号; C.增强T1WI示病灶环形强化,脓腔无强化2、眼外肌炎为非特异性眼眶炎性假瘤的一种亚型,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单条或多条眼外肌肥厚,特征性改变是肌肉止点明显充血、肥厚,可以与甲状腺相关免疫性眼眶病变鉴别。常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眶区疼痛,部分患者上睑下垂,后期肌肉纤维化后双眼眼球固定在不同眼位。CT扫描见眼外肌条状不规则增粗,多累及肌腱,也可累及肌腹,MRI检查既可以观察形态异常,也可
13、以判断眼外肌的信号改变情况,T2WI序列信号增高,脂肪抑制序列病变信号改变较明显,优于CT检查。病例1 眼外肌炎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冠状位、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右眼下直肌明显增粗,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伴临近眶内脂肪不规则强化,符合眼外肌炎性病变。3、炎性假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一种特发的非特异性肉芽肿(临床症状体征类似肿瘤,实为炎症)。属眼眶非特异性炎症,多累及成年人;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病因不清,多认为自身免疫疾病眼眶常见疾病,几乎可以累积眶内所有结构。最多见于眼眶内脂肪组织内肿块,其次为一侧或两侧泪腺肿大,可以眼外肌为主的肥大性肌炎肥大性
14、肌炎。病理pathology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的多形性炎细胞浸润及纤维血管增生。三个类型 (1)淋巴细胞浸润型:多见;脂肪组织及泪腺区 (2)纤维增生型:眶内多种组织受侵 (3)混合型:慢性炎性肉芽肿 影像上分为四类 1、肿块型 2、弥漫炎症型 眼环增厚 3、慢性泪腺炎型 基本保持泪腺形态 4、肌炎型 一条或多条 累及肌腱 临床特点clinical feature 年龄:中青年多见,老人儿童少。性别:男女无差别。单眼多见;约1/4累及双眼。病情反复,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后好转,停药后反复;此可与肿瘤鉴别。最主要症状:疼痛,眼突出移位(和眶内组织炎症水肿、细胞侵润有关)。累及范围广,常位于肌锥内、或
15、仅累及泪腺、球壁、肌肉等。实验室检查:可出现血沉加快。CT表现弥漫型:可为双侧性,病变范围广,可出现眼外肌增粗,泪腺增大和视神经受累,眶内脂肪被硬纤维组织代替,形成所谓“冰冻眼眶”。肿块型:除上述弥漫型表现外,还可见到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肿块呈轻至中度强化。泪腺型:表现为泪腺增大,与泪腺肿瘤相似,可超出眼眶之外,眼球向内下轻度移位。眼外肌型:表现为眼外肌增粗,一条或数条眼外肌弥漫性肥大,眼外肌受累频率以内、外、上、下之顺序排列。本病肌腱与肌腹都肿大,格氏眼病一般只引起肌腹肿大。ACDB病例1 炎性假瘤(弥漫型)CT平扫见右侧视神经和眼外肌增粗,外形欠规则,眶内脂肪密度增高并见
16、纤维条索影,形成“冰冻眼眶”。病例2 炎性假瘤(肿块型)CT平扫见左眼球内侧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左眼球受压变形;增强扫描见肿块均匀性强化。病例3 炎性假瘤(泪腺型)左侧泪腺区软组织肿块,左眼球向内下方移位眼外肌增大,多见于附着点处或肌腹肌腱同时增粗 病例4 炎性假瘤【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余同CT表现。MRI检查对于病变结构的显示优于CT,根据炎性假瘤的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信号。ACB病例5 炎性假瘤(弥漫型)A.冠状面T1WI示左侧眼眶内病灶呈稍低信号B.横断面T2WI,示病灶区呈混杂短T2信号,眼球被推向前方,视神经被包埋其中C.横断面压脂增强T1WI,示肿块呈弥漫性明显强化,肿块充填眼眶呈“眼眶铸型”外观ACBD病例6炎性假瘤(肿块型)A.横断面T1WI示右侧眼眶内上象限见一稍低信号肿块,边界尚清,累及肌锥内外 B.C.横断面及冠状面T2WI,示病灶呈等高信号,眼球受压向前下突出,视神经及内直肌部分被包埋其中 D.斜矢状面增强T1WI示肿块呈中等强化,视神经无强化,眼环受压变形病例7 炎性假瘤病例8 炎性假瘤增强扫描病例9 炎性假瘤女38岁,炎性假瘤伴眼眶外累及病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