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和省政府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以及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精神和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刖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是新发展阶段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根
2、本遵循。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三五”期间,各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扎实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取得较好成效,超额完成了“十三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10.35%)。在2020年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中,省平均值为12.79%,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13.4
3、%,位居全省第4,为“十四五”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取得相当成效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目前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我省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对科普的需求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面向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工作仍然薄弱;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供需存在一定错位、有效供给不足;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水平、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科普投入不足,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未能与经济发展水平适应,科普智慧化传播水平不够高;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
4、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加强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对推进我市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有着重要意义。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论述、对和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
5、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为主线,以深化科普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着力打造社会化协同、智慧化传播、规范化建设、产业化推动、国际化合作的科学素质建设生态,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提供基础支撑。(二)基本原则。突出科学精神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传递科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宣传贯彻落实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设,坚
6、定创新自信,形成崇尚创新创造和科学文明的社会氛围。坚持协同推进。发挥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投入保障。激发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基层组织、科学共同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激发全民参与积极性,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大力推动科普产业化市场化。深化供给侧改革。突出价值导向,创新组织动员机制,推动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等创新提升,探索科普供给新方法、新路径,提高科普的知识含量,优化供需匹配度,满足全社会对高质量科普的需求。扩大开放合作。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融合发展和交流合作。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学素质国内国际交流,深
7、化创新合作,推动经验互鉴和资源共享。(三)实现目标。到2025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7%o全市各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科普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科普公共服务能力提质增效,“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制度安排不断完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高。三、提升行动重点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理性思维,养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科学生活方式,提高劳动、生产、创新创造的技能,在“十四五”时期实施5项提升行动。(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水平,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
8、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湾区新兴科技创新城市夯实人才基础。一一将弘扬科学精神贯穿于育人全链条。坚持立德树人,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将科学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激励青少年树立投身建设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学生学科竞赛系列科技学术竞赛、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青少年科学教育品牌的质量水平。大力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避险自救、身心健康等知识,营造崇尚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
9、平。配齐中小学科学学科教师及相关学科实验员,开齐开足中小学科学课程。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和想象力。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引导有创新潜质的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加大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向农村倾斜力度。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开展未来学校办学实践,探索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设计、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
10、。推进科学基础课程建设,加强科学素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入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型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大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建立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引导学校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等科普场所广泛开展各类学习实践活动。组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研究会)、企业等开发开放优质科学教育活动和资源。加强对家庭科学教育的指导,提高家长科学教育意识和能力。动员和组织科学家、工程师、医疗卫生人员等科技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生理卫生、自我保护等
11、安全健康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科技节、科学营、科技小论文(发明、制作)、科学探究、工程设计制作、创意创新创造等科学教育活动。积极探索科普教育学分制。一一实施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将科学精神纳入教师培养过程,将科学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内容,加强新科技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中小学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大对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科技文化素质为重点,不断丰富农村科普活动和科普资源,持续改善农村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生活、科学生产、科学经营能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
12、素质农民队伍,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一树立相信科学、和谐理性的思想观念。重点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绿色生产、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卫生健康、移风易俗等,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群众性、经常性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一一开展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高素质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平台建设。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等级认定,加大高素质农民、农村电商技能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培养大批适应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加强乡村振兴科技支撵。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社团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推广科
13、技小院、院(校)地共建等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模式。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申报市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开展科技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引导专业技术学(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加强农村科普体系建设。完善农村科普基础设施,提高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巡展频率,建设一批科普教育基地。推动农技驿站、科普惠农服务站、农家书屋等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科普中国乡村e站转型升级,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在农村落地应用。(三)实施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
14、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提高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更好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一开展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最美职工、巾帼建功、智慧蓝领、南粤工匠等活动,依据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加大先进典型评选宣传表彰力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和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大力强化技能创新。积极承办“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组织开展“创客”等创业创新大赛分赛、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等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建设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
15、室。统笄利用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发现、培养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五小”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在职前教育和职业培训中进一步突出科学素质、安全生产等相关内容,构建职业教育、就业培训、技能提升相统一的产业工人终身技能形成体系。广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切实提高职工的安全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依托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等,增加进城务工人员教育培训机会。一一发挥企业家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提高企业家科学素质,引导企业家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
16、提升,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和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的推动者。鼓励企业积极培养使用创新型技能人才,在关键岗位、关键工序培养使用高技能人才。推动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等,为产业工人终身学习、技术技能提升提供渠道。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发挥科创中国”平台作用,探索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的双促进机制。推动相关互联网企业做好外卖、快递、直播、网约车、网约服务等新兴领域、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提升工作。(四)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以提升信息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丰富面向老年人的科普资源供给内容、渠道途径、方式方法,稳步提升老年人适应社会发展能力,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实施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