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释放农业文化遗产“活”力赋能乡村振兴.docx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522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释放农业文化遗产“活”力赋能乡村振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充分释放农业文化遗产“活”力赋能乡村振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充分释放农业文化遗产“活”力赋能乡村振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充分释放农业文化遗产“活”力赋能乡村振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充分释放农业文化遗产“活”力赋能乡村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释放农业文化遗产“活”力赋能乡村振兴.docx(4页珍藏版)》请在优知文库上搜索。

1、充分释放农业文化遗产“活”力,赋能乡村振兴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中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璀璨的农耕文明,留下了数之不尽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记载了农业发展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集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价值,且对于生态保护和传统农业价值提升均能提供借鉴。中华文明是农耕文明,经历数千年的农耕活动,逐渐形成了“顺天时,量地利、植五谷、养六畜,

2、农桑并举,耕织结合”的农耕体系,具体表征为精耕细作和生态循环。悠久灿烂的农耕文明必然形成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中华民族不仅为世界贡献了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也为这一新遗产类型的发掘、保护、利用、传承贡献了中国智慧。从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到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从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到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一项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向古而新,在新时代展现蓬勃生机。因此,在挖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并加以合理利用,让其焕发出时代光芒,发挥其应有价值,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从全球来看,粮食安全和饥饿问题依然存在危机。数据显示,作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

3、遗产最多的国家,中国目前获得认定的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其中有4项直接与稻米相关,其意就在于从古人的智慧中找出解决现代粮食问题的良方。而从中国的发展来看,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需要从农业文化传承中汲取力量。显然,这也是本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主题定为“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其二,重视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振兴首先要提振、激发农民的信心和力量。只有加强乡村文化的振兴,才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创业激情。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明确要求:“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的合理适度利

4、用。”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发挥文化的作用,特别是要求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之所以如此强调保护与传承农耕文化与农业文化遗产,就是因为我国农耕社会历经上千年,农耕文化已自然融入我们的文化精神体系。保护传承好农业文化遗产,使其重新绽放出时代活力,这不仅是有效激发乡村振兴的内驱力,也是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其三,发展是对农业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农业文化遗产虽然诞生在过去,但它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是“活着”的。当下,要结合不同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寻求个性化的路径,让农业文化遗产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综合效益显现出来,成为推进农村农民物质

5、、精神两方面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比如,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创造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青田稻鱼米已销售到全国440多个城市,价格跃升10元/斤以上,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有理由坚信,农业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活态传承,带动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也必将走出一条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同时也需要明白,盘活农业文化遗产,并不是单纯地回归传统农业系统,而是继承传统农业里的优良元素。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码”,也是为可持续农业发展“加速”。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农耕文化再度进入大众视野,吸引眼球,展现的也是一种文化自信。我

6、们渴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生活,其实农业文化遗产的深度挖掘背后,就是寻找过去与未来的连接点,思索传统与现代的共通点。另外,在保护传承的同时,也需厘清几个问题:农业不是单纯的种植业,而是农林牧副渔的综合体;“文化”也不是简单的“文化现象”,而是包含民俗文化、生态思想、传统知识、传统技术、乡村治理理念的综合体;“遗产”也不能简单理解为“遗存、遗物或遗址”,而是活态的,具有生产功能和自然与文化遗产多重属性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总之,方向对了,行动才更具针对性。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我们坚信,随着保护利用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对农业文化遗产在打造农产品品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潜力的进一步挖掘,随着把农业文化遗产资源转变成社会经济发展要素,更多的农业文化遗产能够活起来、传下去,并且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以农业文化保护传承赋能乡村振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科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yzwku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2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